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I/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PN-/-MSCs组、MSCs组、溶剂组,每组6只.造模1周后,将MSCs、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左右宫角;治疗结束2周后,二维超声诊断小鼠子宫形态,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组织内膜形态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m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型胶原α1(type I collagen α1,COL1A1)、Ⅲ型胶原α1 (type Ⅲ collagen α1,COL3A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得到MSCs与OPN-/-MSCs细胞,且在2组细胞中均检测到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OPN-/-MSCs组和MSCs组子宫形态病变得到改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化面积有所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0).与OPN-/-MSCs组比较,MSCs组子宫形态改善更为明显,腺体数目增多,而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00).结论:MSCs比OPN-/-MSCs注射宫腔粘连小鼠后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OPN具有调控MSCs抑制小鼠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抑制小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后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C57 BI/6小鼠和OPN-/-C57 BL/6小鼠的原代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PN-/-MSCs组、MSCs组、溶剂组,每组6只.造模1周后,将MSCs、OPN-/-MSCs分别注射至小鼠左右宫角;治疗结束2周后,二维超声诊断小鼠子宫形态,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子宫组织内膜形态变化及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m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型胶原α1(type I collagen α1,COL1A1)、Ⅲ型胶原α1 (type Ⅲ collagen α1,COL3A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得到MSCs与OPN-/-MSCs细胞,且在2组细胞中均检测到CD29、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OPN-/-MSCs组和MSCs组子宫形态病变得到改善,腺体数目不同程度增多,纤维化面积有所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00).与OPN-/-MSCs组比较,MSCs组子宫形态改善更为明显,腺体数目增多,而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表达明显下降(P=0.000),子宫组织中TGF-β1、VEGF、COL1A1及COL3A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均P=0.000).结论:MSCs比OPN-/-MSCs注射宫腔粘连小鼠后抑制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OPN具有调控MSCs抑制小鼠宫腔粘连内膜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宫腔粘连已成为女性继发不孕的重要病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激素联合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宫腔黏连的主要方法,但疗效不佳。这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再生障碍。近年来,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使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修复及子宫内膜再生成为可能,为宫腔粘连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 Interceed )治疗新西兰大白兔宫腔粘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构建新西兰大白兔宫腔粘连动物模型。将48只雌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Interceed对照组、模型组、Interceed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不造模。 Interceed对照组:正常兔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模型组、Interceed治疗组采用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构建宫腔粘连动物模型。模型组:建模后不作治疗;Interceed治疗组:建模后1周宫腔内放置Interceed。每组分别于治疗前(建模后1周)、治疗后2周和4周各处死4只,收集双侧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及腺体计数;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1)Interceed对照组各时间点子宫内膜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比率、TGF-β1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在治疗前,模型组和Interceed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1),而纤维化面积比率和TGF-β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在治疗后2、4周, Interceed治疗组TGF-β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ceed治疗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比率、TGF -β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Interceed可以有效治疗新西兰大白兔宫腔粘连,并且对新西兰大白兔子宫内膜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给予双极电切术为观察组(n=98),给予单极电切术为对照组(n=102),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较高为90.82%;术后内膜厚度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相比较单极电切术,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雌二醇凝胶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及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厦门市第五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服用益母草颗粒,研究组外用雌二醇凝胶。比较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率、用药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宫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闭经及腹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月经量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凝胶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预防宫腔粘连效果良好,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芬吗通联合使用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月经改善率、子宫动脉血流及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108例重度宫腔粘连的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芬吗通连续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妊娠情况,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孕19例,成功13例(68.43%),对照组试孕15例,成功5例(33.34%),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和经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均较治疗前减低,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均低于对照组,VI、VFI、FI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能够促进其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其月经及动脉血流情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宫腔粘连(IUA)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殖能力,其最终治疗目的是构建正常宫腔形态、恢复月经周期、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因此,针对育龄期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IUA术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羊膜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通过干预子宫内膜修复的机制促进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与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在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机械损伤法构建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及治疗组(造模后当天开始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10μg,连续7天)。通过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子宫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及Akt/p-Akt和ERK/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减少,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加,CD3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中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Akt、p-Akt和ERK、p-ER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纤维化面积降低,CD3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中GRP78和CHOP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Akt、p-Akt和ERK、p-ERK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0.05)。结论 17β-雌二醇可改善子宫内膜的纤维化,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及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胚胎着床成功的关键是子宫内膜具有一定的容受性。但由于创伤、炎症、感染药物、内分泌紊乱、年龄、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再生障碍导致子宫内膜过薄、缺失甚至发生瘢痕纤维化形成宫腔粘连,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致使胚胎着床失败,导致不孕。目前针对改善受损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的治疗主要有:激素促内膜生长治疗、生殖机械治疗(粘连分离、宫腔微创术等)、改善子宫内膜血运循环治疗(阿司匹林、维生素E)、粒细胞集落因子刺激治疗等。但这些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亟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干细胞的研究发现了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具有多向分化和我更新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有向子宫内膜迁移、分化的潜能,这为受损子宫内膜再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对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再生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联合清热解毒/补肾祛瘀分段治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清热解毒/补肾祛瘀分段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早期及中期阴道出血时间、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5.69±1.59)d,短于对照组的(8.02±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8.74±1.93)mm优于对照组的(7.87±1.84)mm,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治疗组子宫动脉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子宫动脉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月经改善率(85%)高于对照组(6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应用中药清热解毒/补肾祛瘀分段治疗可在人工周期治疗基础上加速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改善宫腔粘连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0例。按照雌激素应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8)、低剂量组(n=17)、高剂量组(n=15)。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均放置1枚IUD于子宫底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未应用药物;低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3 mg/d,高剂量组给予戊酸雌二醇9 mg/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雌二醇(E_2)及孕酮(P)、宫腔粘连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组织TGF-β及VEGF、血清E_2及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组织TGF-β及VEGF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的宫腔粘连情况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雌激素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内膜修复及预后的影响更好,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宫腔粘连(IUA)是因各种宫腔操作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随着生育前人工流产率的不断上升,IUA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已成为女性继发不孕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针对轻、中度IUA患者的治疗,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尚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宫腔重度粘连或内膜损伤严重的患者,单纯行TCRA术临床疗效欠佳。因此,TCRA术后促进损伤内膜的修复再生、恢复子宫内膜结构及功能的辅助治疗、细胞疗法等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范玉瑶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72-1473
目的探讨宫腔镜松解术联合芬吗通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实施宫腔镜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加用补佳乐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芬吗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修复效果及妊娠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松解术联合芬吗通治疗在修复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与提高早期妊娠率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何援利 《重庆医学》2013,42(7):765-767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的兔宫腔粘连(IUA)动物模型,以利于深入探讨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 60只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损伤组、感染损伤组和双重损伤组,每组15只.机械损伤组刮宫损伤子宫内膜,感染损伤组宫腔留置脂多糖棉线2 d损伤子宫内膜,双重损伤法刮宫后宫腔留置脂多糖棉线2 d损伤子宫内膜,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2、7、14、28 d收集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变化过程,并对损伤后7 d子宫内膜的腺体数量和纤维化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重损伤组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率(0.743±0.066)高于机械损伤组和感染损伤组(0.359±0.061 4、0.348±0.086),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损伤组兔子宫内膜腺体数量(4.190±1.350)低于另外2组(12.660±1.470、13.590±1.56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兔宫腔粘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宫腔粘连是多种病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而导致的子宫腔或宫颈管粘连,病理学表现为子宫内膜纤维化,可导致患者月经改变及不孕。目前临床上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为宫腔粘连分解术,但该治疗方案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亟须寻找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在治疗宫腔粘连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存活力低及种植失败率高等局限性,容易导致宫腔粘连复发。近年来,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初步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雌激素应用或可更有效地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月经恢复正常、提高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进行流产的妇女共480例,按照流产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人工流产组(300例)和药物流产组(180例),2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妇婚姻状况、初潮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B超查2组患者流产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宫颈管粘连情况.结果:药物流产组患者流产后2周、流产后1个月月经干净1周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30±3.28) mm、(3.51±2.35) mm、高于人工流产组的(4.51±2.93) mm和(3.11±1.74) mm(u分别为2.03,2.00,P均<0.05).药物流产组宫颈管粘连发生1例(1/180),低于人工流产组的10/300(χ2=3.88,P<0.05).结论: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比较,药物流产子宫内膜厚度恢复快,宫腔、宫颈管粘连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综合疗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Interceed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宫腔粘连患者,分别给予IUD+雌激素治疗与IUD+雌激素+Interceed防粘连膜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大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IUD+Interceed防粘连膜+大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安全有效,利于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开子宫中隔或宫腔粘连手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的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全中隔子宫或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行宫腔镜"冷刀"子宫纵隔切开术或"冷刀"宫腔粘连切除治疗,对照组行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对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病例。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修复、残隔、宫腔粘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3.0%(P0.05)。结论宫腔镜下冷刀切开子宫中隔或宫腔粘连手术后宫腔粘连复发减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痛苦小,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子宫内膜损伤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定位,初步探讨MSCs移植用于小鼠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热损伤的方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SCs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小鼠MSCs经尾静脉联合宫腔内局部注射植入MSCs组小鼠体内,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通过对移植后子宫内膜组织的SRY DNA原位杂交来定位源自雄性供体的细胞。结果:MSCs组小鼠损伤侧子宫内膜组织中有SRY阳性细胞的定植,对照组小鼠则未见SRY阳性细胞。结论:MSCs可定植于子宫内膜损伤小鼠的子宫内膜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