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双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6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分为单管组和双管组各34例,比较2组术中、手术当日出血量,术后第1天、2天、3天、4天的引流量及术后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 2组术后平均引流量与皮下积液例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种负压引流的效果相同,单管负压引流适用于手术刀游离,双管负压引流适用于高频电刀游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探讨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16例,其中单管引流86例(A组),双管引流130例(B组),两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单管引流组与双管引流组术后引流总量、皮下积液量、拔管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引流管表面皮肤红肿、疼痛发生率及切缘皮瓣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管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一种理想术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3.
林红  黄玲  施莹莹  张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95-1396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将我院208例置双管多孔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与56例置单管引流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和单管引流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2/208)和35.7%(20/56)(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双管多孔负压引流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管负压引流组27例和双管负压引流组53例,并对其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双管负压引流组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单管负压引流组(P〈0.05)。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且对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对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行改良根治术的2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对照组14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观察2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10例(6.7%)发生皮下积液,6例(4.0%)发生皮瓣坏死;对照组中29例(20.4%)发生皮下积液,18例(12.7%)发生皮瓣坏死。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胸骨旁双管负压引流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将8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管负压引流组27例和双管负压引流组53例,并对其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双管负压引流组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单管负压引流组(P<0.05).认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瓣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且对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辉县市人民医院2004-08-2010-08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12例.比较单管负压引流组(A组)与双管负压引流组(B组)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40%,B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6.5%.B组与A组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乳腺癌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明显优于单管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采用单管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引流瓶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情况及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双管接电动负压器吸引引流法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环状负压引流联合多点皮瓣固定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环状负压引流+多点皮瓣固定)与对照组(单管负压引流+弹性加压包扎)各20例,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术后引流情况与近期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率分别为5%和30%(P<0.05);观察组术后1、2、3d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壁拔管时间、腋窝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通过多点皮瓣固定术与环状负压引流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改善引流情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后止血的主要措施,另放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单管)。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内的引流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效果令人满意。研究组住院天数、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求一种更好的乳腺癌术后切口处理方法 ,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 将行改良根治术的16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82例患者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中有18例发生皮下积液,11例发生皮瓣坏死;观察组中5例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皮瓣坏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中心负压、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吸引、单纯引流管引流三种引流方式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引流方式。方法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心负压吸引)与对照1组(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2组(单纯引流管引流),每组各48例,比较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1例、对照1组4例、对照2组8例并发皮下积液,对照1组2例、对照2组5例并发皮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实验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对照,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装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0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改进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进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能否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并发症(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实验组4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即胸骨旁和腋窝各放置一枚乳胶引流管,内径3mm,通过“Y”形管连接到中心负压持续吸引,1周左右拔除。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胸带加压包扎+腋窝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患者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的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2%和2.2%,对照组分别为20%和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单纯胸壁低负压持续双管引流可以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装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君花  许瑞华 《护理研究》2008,22(2):129-130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中心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50例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术后应用中心负压引流,改进组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观察两组皮下积液、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进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优于中心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心负压持续引流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结果治疗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对比分析,探讨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试验A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即刻外接壁负压持续吸引,24h后改为每2 h一次(q2 h)间断壁负压吸引;试验B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24h后外接壁负压q2h间断吸引;对照C组40例患者双管引流,术毕外接普通负压鼓引流,比较三组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影响.结果 三种不同术后引流方式对皮下积液发生率(x2=12.834,P<0.05)、置管天数(x2=14.064,P<0.05)及皮下积液累及范围(x2=12.468,P<0.05)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组(A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积液发生率降低(x2=12.624,P<0.05),置管天数缩短(x2=11.665,P<0.05),积液累及范围减小(x2=11.25,P<0.05);与间断壁负压吸引组(B组)比较,积液发生率降低(x2 =4.114,P<0.05),置管天数(x2=1.127,P>0.05)及积液累及范围(x2=2.222,P>0.05)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结论 术毕即刻持续壁负压吸引较间断壁负压吸引及传统吸引方式更好的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临床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在手术创面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只按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连续3d观察留置于胸壁皮下引流胶管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创面变态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负压吸引的引流量及术后总的引流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发生皮瓣下积液2例,无皮瓣坏死,无创面变态反应;对照组皮瓣下积液9例,局部皮瓣坏死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