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念珠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32 YBC真菌鉴定卡鉴定念珠菌,使用ATB fungus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1 026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多(61.0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念珠菌的检出率在痰液标本中最高(89.47%);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 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对吡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念珠菌感染的检测及种类变迁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599株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本院假丝酵母菌感染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与VITEK-32 YBC结合鉴定,用ATB fungus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3年间共分离599株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构成比最高(61.77%),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4.69%)、光滑念珠菌(8.01%)、克柔念珠菌(5.18%)和其它念珠菌(3.67%);所有标本中痰液检出率最高404株(42%)、中段尿57株(18.51%)、粪便40株(17.94%)、咽拭子17株(7.98%);在4种抗真菌药药敏试验中,5-氟胞嘧啶与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氟康唑、伊曲康唑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念珠菌分离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吡唑类的广谱抗真菌药,它们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结合真菌药敏结果,针对性地治疗.  相似文献   

3.
148株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海  饶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46-3247
目的:探讨念珠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根据不同念珠菌种合理选择抗真菌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明确为念珠菌后转种沙保弱培养基,然后进行生化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检出念珠菌148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5.4%,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7.6%,分离率最高的标本为痰液(71.6%)和尿液(12.9%)。药敏试验表明: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较敏感,对咪唑类药物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作用则较差,且存在交叉耐药现象。结论:念珠菌的感染率在增高,对于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受念珠菌感染,需要依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816株真菌感染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真菌分布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真菌试剂盒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共分离真菌81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3.2%)是引起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菌种,其次是热带念珠菌(21.6%)、光滑念珠菌(15.6%)、近平滑念珠菌(5.0%)和克柔念珠菌(2.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高,分别达98%和99%,其次是氟康唑、伊曲康唑.结论 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率也逐渐增高.因此应及时对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及药敏状况.[方法]念珠菌鉴定用API20AUx板条药敏试验用,ATB-Fungus试剂盒和纸片扩散法.[结果]白色念珠菌分离率最高,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热带、克柔、光滑).呼吸道感染以白念、热带为主;泌尿系感染则以光滑多见.白念、热带、克柔、光滑对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4.8%、3.8%、50%和13.5%.它们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耐药均在8%以下,对咪唑类耐药8%~15%左右.[结论]正确鉴定念珠菌对临床选择抗真菌药是极为重要的,对其耐药监测可为临床真菌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李政  高玲  王玉春  蒋冬香 《华夏医学》2013,26(4):666-669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的498株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出498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为298株,占59.84%。其次,近平滑念珠菌91株,占18.27%。念珠菌来源以下呼吸道(63.86%)为主,其次为泌尿道(12.85%)、白带(8.84%)、血液(4.82%)和肠道(4.42%)等。念珠菌菌属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8%和56.8%,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9%和7.3%。结论: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收集了77例泌尿系真菌感染分离的菌株,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Vitek 2细菌鉴定分析仪作鉴定,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菌种的构成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菌种构成依次为光滑念珠菌28株(36.4%)、白色念珠菌27株(35.1%)、热带念珠菌14株(18.2%)、其他念珠菌8株(10.4%)。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4.3%、3.7%、28.6%、50%。白色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大部分真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都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种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仍可作为治疗泌尿系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酵母菌对 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酮康唑及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 ,评价ATBFUNGUS药敏试验与微量稀释法试验的符合性。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药物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同时进行ATBFUNGUS试验。结果  1 59株念珠菌的MIC范围 ,微量法分别为 :5 -氟胞嘧啶 0 .1 2 5~ 1 2 8μg/ml,中介度 6 .3 % ,耐药率 1 .9% ;两性霉素B 0 .0 1 5~ 4μg/ml,酮康唑 0 .0 1 5~ 8μg/ml,咪康唑 0 .0 1 5~ 4μg/ml。ATBFUNGUS试验 1 59株念珠菌对 5 -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 2 .5 % ,中介度 5 .7% ;两性霉素B、酮康唑及咪康唑未发现耐药株 ,中介度分别为 3 .4%、5 .7%和 4 .4%。两法对四种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的总符合率为 94.3 %。结论 采用ATBFUNGUS进行酵母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与微量稀释法同样具有可重复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0.
显色培养基与API鉴定念珠菌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沙保罗培养基,API20C AUX试验条及科码嘉显色培养基,ATB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分离的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64.1%(255/398),在对其中的念珠菌药敏试验中,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分别占98.8%(252/255)、98.0%(250/255),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占10.2%(26/255).结论 临床医师应积极进行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Patients who suffer severe burn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local and systemic infections. The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se infections represent a major issue in burn intensive care units. Herein,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fungal infection due to Candida species occurr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pportive therapy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during their hospitalization. Two of these patients were infected with Candida parapsilosis, and one was infected with Candida albicans.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se patients’ Candida infections were multiple and prolonged courses of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steroid treatment,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smoke inhalati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nine antifungal compounds was performed, a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s of all isolated strains were lower than the breakpoint MIC value for resistance of the relevant drug. All three patients were cured by treatment with antifungal agents. Candida infection may occur 13 weeks after thermal injury, and the promp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such infections with antifungal therapies may result in de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se infections in bur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抗念珠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383例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居多(96.0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1%),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1.04%)与克柔念珠菌(0.2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伊曲康唑为最高(35.8%),其次为氟康唑(17.5%).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好,而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郭爱芹 《医学综述》2012,(19):3291-3292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抗真菌药物治疗VVC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VVC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分离1000株念珠菌,白念珠菌为610例(61%),非白念珠菌为390例(39%)。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临床念珠菌感染类型、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 分离培养真菌,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培养出的599株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并用微生物药敏进行真菌药敏分析.结果 (1) 599株念珠菌标本来源构成比,念珠菌的检出率以痰液为主(89.8%),其次为尿液(4.5%),念珠菌的检出率在血液中最少(0.7%).(2) 599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检出最多,为372株(62.1%),其次为热带念珠菌61株(10.2%)、光滑念珠菌59株(9.8%)、克柔念珠菌21株(3.5%)、近平滑念珠菌16株(2.7%)、其他念珠菌70株(11.7%).(3)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5-FC)、伏力康唑(VRC)的敏感率较高;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念珠菌在医院内感染呈上升趋势.药敏监测非常必要,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和耐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分布及对常用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7-12月发生医院感染念珠菌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念珠菌感染70例中,白色念珠菌占61.43%,光滑念珠菌占21.43%,热带念株菌占11.43%,克柔念株菌占5.71%。临床分离念珠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依次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高危科室分别为呼吸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干部病房。基础病严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有极好的抗菌活性,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管理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52株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白色念珠菌占69.2%,热带念珠菌占7.7%,克柔念珠菌占5.8%,其他念珠菌占17.3%;分离出的5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86.5%、94.2%。结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鉴定的两种方法及药敏试验,得出口腔念珠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用真菌显色培养基和生物梅里埃鉴定卡鉴定96株念珠菌,用药敏试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3腔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2.9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2.66%;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割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益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3%、2.53%、2.53%、2.53%、75.94%、39.24%、7.59%;热带念珠菌对益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真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口腔念珠菌;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是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念珠菌收集2004年7月~2005年4月临床患者提供的标本,测定从临床血液、尿液、痰等标本中分离的300株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64.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9.7%,光滑球拟酵母菌占11.7%,近平滑念珠菌占2.3%,其他念珠菌占2.3%。临床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加强对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念珠菌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以沙保弱培养基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真菌.鉴定用API酵母菌鉴定卡进行,用ATB Fungus自动分析系统或天地人自动分析系统测定真菌对5-氟胞嘧啶等8种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检出402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数居首位。402株念珠菌的药敏结果,以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抗菌作用最强,氟康唑的作用最差,即对其耐药率最高。结论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荆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念珠菌的感染机会,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