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形态结构、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变化、合并畸形、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的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二叶式畸形74例,四叶式畸形4例,单叶式畸形2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66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6例,主动脉瓣钙化50例,升主动脉扩张60例,左心室前后径增大42例,左心室壁增厚58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6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主动脉瓣畸形及其引起的心脏改变及合并畸形,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二叶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1].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主动脉瓣结构进行分型,了解升主动脉情况及瓣口血流动力学状态,是诊断BAV的首选方法.笔者通过分析总结50例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患者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了解超声心动图在BAV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青建芳  刘栋文 《西部医学》2004,16(2):164-165
目的 提高基层医师对先天性主动脉瓣四叶畸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认识。方法 用经胸超声检测 3例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患者的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 四叶瓣畸形患者 ,主动脉瓣狭窄时 ,其瓣口血流呈五彩缤纷、速度增快、分布不均、方向不一的表现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 ,左心室流出道内可见舒张期彩色血柱 ,速度较高 ,分布不一 ;左心室内径增大或正常 ,增大时表现为容量负荷过重 ;结论 四叶瓣畸形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瓣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主动脉瓣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变的二维超声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11例主动脉瓣畸形患者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移1例,二叶瓣畸形9例,四叶瓣畸形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无创准确的诊断主动脉瓣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D)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Sequoia 512或GE Vivid7彩超诊断仪,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38例BAVD患者的超声表现,重点于左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的数目、形态、活动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在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为两个瓣叶及两个瓣叶附着点,舒张期呈单一关闭线,38例BAVD中,29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6%),18例合并主动脉扩张(47%),15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39%),6例合并主动脉瓣脱垂(16%),13例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3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BAVD的较好方法,对明确诊断该病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二瓣化患者升主动脉及颈动脉弹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瓣二瓣化瓣膜功能正常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对比各项参数.结果 2组瓣环水平、冠状动脉窦水平、窦管结合部水平、升主动脉近端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动脉扩张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应变、升主动脉扩张性、颈动脉应变,对照组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瓣二瓣化患者升主动脉及颈动脉血管扩张、弹性下降;其发病因素较多,与瓣膜造成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价值。方法应用荷兰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随机配备S5-1探头(频率1~5 MHz)及X3-1全容积探头(频率为1~3 MHz),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RT-3DE实时显示主动脉长轴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叶数量、形态、启闭及血液动力学情况。结果二维超声心动显示2例为四叶畸形,其中1例4个瓣叶等大,1例2个瓣叶较小,1例主动脉瓣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1例四叶等大,1例2个瓣叶较小,1例1个瓣叶较小,瓣叶黏连,狭窄并关闭不全。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明确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畸形的瓣膜数量、大小、形态及启闭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价值.方法 利用α10超声心动图仪,运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外院手术证实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43例,超声着重观察主动脉瓣叶、瓣口的形态、位置、血流动力学特点等,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果 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共43例,其中单叶畸形2例,二叶畸形26例,三叶畸形3例,四叶畸形2例,主动脉瓣狭窄28例,主动脉瓣返流20例.结论 彩超对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7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年龄分为Ⅰ组<20岁9例,Ⅱ组20~39岁15例,Ⅲ组40~59岁31例,Ⅳ组>59岁16例。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各年龄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膜钙化,Ⅲ组和Ⅳ组均高于Ⅰ组(P<0.05和P<0.01);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均呈上升趋势,Ⅱ组、Ⅲ组、Ⅳ组均高于Ⅰ组(P<0.05~P<0.01);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室间隔厚度增厚,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Ⅳ组高于Ⅱ组;左心室前后径增大,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P<0.05~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厚,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2008年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发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16例,但合并主动脉缩窄仅此1例。该患者首诊时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血流动力学及临床表现不符,高血压病病因未明,因此分析其可能合并心脏的其它复杂畸形。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容易忽略对胸骨上窝的探查,主动脉缩窄易被漏诊,因此本例患者复诊时重点探查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明确了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心室辅助装置在体部分辅助健康实验羊及对羊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实验中,通过心室辅助装置绵羊在体植入辅助实验,辅助装置入口通过不停跳方式植入左心尖,出口与降主动脉吻合。术前以及术后测量羊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左房压、左室压(舒张期和收缩期)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8例实验动物,5例术后存活超过24 h。实验期间辅助装置没有机械故障发生。实验羊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在体部分辅助后,扰乱了羊正常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增加了心输出量,降低了心率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但是平均动脉压、左房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正常实验羊植入心室辅助装置部分辅助支持后,左心室工作量减少,实验动物保持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马红  张其霞  李晓静  郑晓燕 《浙江医学》2014,(13):1137-1140
目的:探讨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预测因素。方法300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其中主动脉狭窄(AS)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各150例,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有86例患者(28.6%)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中AS患者39例(26.0%),AI患者47例(31.3%)。下列因素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相关:AS术前因素包括高龄(OR=4.7)、术前肥胖(OR=1.8)、心力衰竭病史(OR=1.7)、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5.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4.2)、左房内径(OR=1.6)、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OR=1.9、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5.4)、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1.7)、舒张末期直径(OR=1.9)及二尖瓣反流(OR=4.1)。AI术前因素高龄(OR=1.9)、术前肥胖(OR=4.8)、心力衰竭病史(OR=1.7)、LVEF≤50.0%(OR=1.8)、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5)和舒张末期直径(OR=6.4)、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1.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1.6)、三尖瓣反流(OR=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7.2)、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7)及舒张末期直径(OR=6.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风险很高,可以根据术前及术后早期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手术127例进行临床分析,年龄13—76岁,平均54.5岁,60岁以上38例。风湿性心脏病64例,先天性瓣叶畸形28例,退行性病变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18例,其中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单一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6例,狭窄伴关闭不全46例。其中有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合并二尖瓣病变68例和(或)三尖瓣病变4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主动脉夹层8例、冠心痛2例、陈旧性脑血管意外6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3例。心功能Ⅲ级82例,Ⅳ级45例。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LVED、LVEDV、跨瓣压差、LVEF、LVEFS)。结果心超提示:LVED、LVEDV、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减少,LVEF、LVEF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术后心功能近期明显改善,中期效果更好。平均随访36个月。结论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手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围术期处理的提高、心肌缺血再血管化手术及对伴发心脏其它疾病的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和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VSD10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的患者99例。于术前、术后48h、术后1、3、6个月、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1个月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左房、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组及以后各组较术前组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不仅可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早期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动脉插管策略、并发症及转归,分析插管策略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9年至2011年,共对8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直视手术治疗,分析手术中经由升主动脉、股动脉、腋动脉直接插管和腋动脉人造血管吻合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优缺点及中枢神经系统事件、出血、脏器灌注不足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中升主动脉置换32例,半弓替换28例,全弓加"象鼻"替换17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去分支技术8例。采用升主动脉、股动脉和右腋动脉插管分别为22(25.9%)、35(41.2%)和28(32.9%)例,其中腋动脉人造血管吻合插管11例。结果住院期间共13例(15.3%)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无法控制的出血、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中插管部位出血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最高,仅股动脉插管患者有脏器灌注不足发生(3/35,8.5%)。结论根据病变范围和术式及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慎重选择插管位置,股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均可成为可靠的插管部位,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工作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肺动脉与供体左心房吻合,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血液经供心冠状动脉进入,在供心内循环后,由左心室排出,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体腹主动脉。结果 20例实验成功17例。成功率85%,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3.2±3.7)min。失败的原因有吻合口出血,心肌保护不佳。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见供心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均有血流通过。结论大鼠工作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可更好地应用于实验研究;且操作简单实用,甚至可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的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改变。方法 :观察 114 6例高血压病人的心脏二维 ,M型 ,彩色血流及多普勒的超声特点改变。结果 :左心大 4 37例 ,升主动脉增宽 4 2 4例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4 5 6例 ,左室E/A <1或E/A >95 8例 ,右心增大 11例 ,肺动脉高压 5 4例。结论 :高血压病不仅对左心 ,动脉和瓣膜有损害 ,也对左心、肺动脉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入ATS.AP瓣是否存在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现象.方法 选择2008-01~2010-03间20例主动脉瓣环径≤20 mm行ATS.AP瓣置换患者(小瓣环组)及20例非小主动脉瓣环行常规机械瓣置换患者(正常瓣环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比较其术前、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术前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主动脉EOA指数,观察有无发生机械瓣与体表面积不相匹配现象(PPM).结果 小瓣环组术后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峰值压差、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EOA指数显著增高(P〈0.01).两组术后比较仅主动脉跨瓣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ATS.AP瓣后无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左心功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瓣环瓣膜置换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左室心肌间质超微结构等心肌纤维化指标的改变;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胶原、α2(Ⅲ)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造模后左室心肌胶原染色在心肌细胞间仅有少许鲜红色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鲜红色胶原纤维存在;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1),左室心肌组织α2(Ⅲ)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5)。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8周后即已形成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改变,该改变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