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的嗜铬组织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为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临床症状多样,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兼有其他代谢紊乱症群.嗜铬细胞瘤病情凶险,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导致死亡[1].高血压发作期间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中间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极有帮助[2].为了达到早期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目的,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24 h尿儿茶酚胺(UCA)的中间代谢产物水平,了解其在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膀胱嗜铬细胞瘤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期遗留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膀胱嗜铬细胞瘤约占膀胱肿瘤的0.1%,占嗜铬细胞瘤的1%,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尿和糖尿病,高血压可为持续性或发作性,特点是膀胱胀满时出现阵发性高血压、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头痛、出汗等[1],排尿过程中,症状可达到高峰,患者可发生晕厥,排尿后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宇淼  廖玉华 《新医学》2007,38(11):710-713,728
1 嗜铬细胞瘤继发高血压的诊治思路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交感-肾上腺系统嗜铬细胞,发生率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很低,其中90%位于肾上腺髓质,90%为良性肿瘤.嗜铬细胞瘤因为能分泌儿茶酚胺可导致高血压,其临床症状与高儿茶酚胺有关,表现多种多样.由于严重的高血压,常合并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正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内。内源性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由此可产生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等系列与此有关的临床症状[1]。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麻醉诱导以及手术中创伤刺激,肿瘤部位的挤压等均可诱发儿茶酚胺的释放,出现严重高血压危象,循  相似文献   

5.
王姗  张志媛  刘玮楠 《现代护理》2007,13(5):436-437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s)是发生于嗜铬细胞的肿瘤。嗜铬细胞的分布与体内的交感神经节有关。随着胎儿的发育成熟,绝大部分嗜铬细胞发生退化,其残余部分形成肾上腺髓质。90%以上的嗜铬细胞瘤为良性肿瘤[1]。嗜铬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30~50岁。早期可表现为阵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6.
36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丽平  田华 《护理研究》2009,23(23):2121-2121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嗜铬细胞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细胞,其肿瘤内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从而引起以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为1.9% [1] .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的一类肿瘤,因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高血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0.01%~0.1%,其中约90%瘤体位于肾上腺,不到2%的瘤体位于胸腔内[1-2],而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更为少见[3]。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该细胞瘤组织可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1]。近年来,腹腔镜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该细胞瘤组织可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的嗜铬细胞。其中70%来自肾上腺。由于嗜铬细胞瘤能使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病人常表现为头痛、心悸、出汗三项主症及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三高症状。临床上如观察处理不及时,可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并发脑水肿、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塞或消化道大出血而迅速死亡。我科曾收治2例来自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患者。1例患者住院期间曾出现过急性左心衰竭;另1例患者住院期间有高血压危象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秦薇 《全科护理》2014,(10):958-959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部分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约10%为恶性[1]。另有15%~25%成人的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肾上腺外的组织(如交感神经节、其他嗜铬细胞组织等),其恶性率高达29%~40%[2]。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3]。但由于恶性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困难、复发率高、转移灶多,故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极少[4]。我院收治了1例复发性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现将其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副神经节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副神经节)的肿瘤,可具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临床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及相关症状,少数无明显症状由体检发现.1906年由Alezais和Peyron首先描述.1912年Pick提出将肾上腺髓质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嗜铬细胞瘤,而将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过去认为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总数的10%,近年来文献报告发病率明显升高等[1].而单独发生于马尾神经的极罕见,我们最近诊断及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为1.9%,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1].2004年6月~2010年9月,我们对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切除术治疗,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恶性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约占原发性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0%~20%,而肾上腺外的比例可30%,通常预后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为40%[1]。以往只有在无嗜铬细胞区域出现转移灶(如脊柱、淋巴结、肝、肺等)时才诊断恶  相似文献   

15.
1例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23(32):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1].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2],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8 年7月成功为1 例恶性巨大(肿瘤直径>10 cm)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实施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为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自主分泌儿茶酚胺而引起血压升高,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3%~1.9%[1].本文总结了本院1995~2005年1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63例,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学检查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全身从颅底至盆腔交感神经的任何部位[1].临床表现主要是高血压以及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2001年8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28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组织的嗜铬细胞,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儿茶酚胺,从而引起以血压增高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导致严重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如能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可临床治愈。我院1997~2004年收治以高血压就诊的嗜铬细胞瘤28例,现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36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丽平  田华 《护理研究》2009,(8):2121-2121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嗜铬细胞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细胞,其肿瘤内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从而引起以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为1.9%。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肾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占10%~15%,少数位于肾门、肝门、膀胱、直肠后等特殊部位,多为良性,恶性约占10%。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发生在膀胱壁的嗜铬细胞瘤很少见,约占整个膀胱肿瘤的0.38%[1].我院自1995年-2010年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病人4例,现将其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