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诀】重镇降逆赭石王,苦寒清火把血凉。平肝重镇肝火扬,噫气呃逆喘呕降。 【释义】赭石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其长于镇潜肝阳,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亦兼有降上逆之肺气。本品苦寒,入心、肝之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因其又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赭石治疗胃病的经验。认为治疗胃病以恢复胃气肃降为要,赭石为降胃气、降逆气的要药,尤适用于胃病的治疗。常以赭石配伍柴胡、吴茱萸以解郁降逆,配伍大黄、瓜蒌以消痰降气,配伍沉香以调气畅中,配伍人参以开壅补虚。对于肝胃不和者,在疏肝理气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肝平冲,恢复胃气的通降之性;对于胆胃不和者,在利胆化痰药中加入赭石可使痰浊下降,胆火达胃,胆之清气自可升发;对于脾胃不和者,在健脾温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镇逆安中,使虚可受补;对于肺胃不和者,在润肺清胃药中加入赭石可以降胃和阴,直折亢火,佐金肃气,培土生金,助化津液。  相似文献   

3.
贾能汉 《四川中医》2001,19(8):20-21
赭石为平肝熄风、平降冲气上逆之要药,降逆气而不伤正气,其沉降下行之性可平冲降气,笔者用其平冲降逆治奔豚、豁痰宣窍疗痫证,凉血止血愈倒经,纳气归源平虚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系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 ,他博极群书 ,笃于实践 ,遵古训而不泥古 ,每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兹就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运用赭石的经验略以探述。张氏认为“赭石 ,色赤 ,性微凉 ,能生血兼能凉血 ,而其质重坠 ,又善镇逆气 ,降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 ,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临床上运用赭石 ,随心应手 ,每起沉疴。1 呕 吐 :张氏认为 :“从来呕吐之证 ,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故见呕吐 ,无论寒热虚实 ,必投以赭石 ,取其重坠降逆之性 ,每获良效。如治胆火上冲 ,胃气上逆之呕吐的镇逆汤 ,以赭石配半夏 ,…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运用生赭石效十年中积累的经验是:“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他为“如此良药,今人罕用”深表遗憾。为此,张氏详细地在《医学哀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自己对生赭石的见解和临床运用经验。现就张氏用生赭石治疗气机上逆或气不下行所引起的重难之症,笔者作如下归纳:1 胃上逆用赭石可取奇效张氏治疗胃气逆而不降者非常推崇应用生赭石,他说:“数十年经验以来,治此证不知凡几,知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膈食、呕吐、便秘和吐衄血是胃气逆而不降为主症的病证,张氏专门创制了许多以赭石为君臣的方剂:如参赭培气汤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言:“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然考张氏所举吐血诸案,尚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等.所以其言“吐血之原由于胃”之“胃”为中医之胃,非西医之“胃”.现将张氏吐血证治之要诀归结于下,以供临证时参考.1 镇冲气、降胃气为止血之要务,代赭石、半夏为首选之良品 张氏遵《内经·厥论篇》:“阳明厥逆呕血”之论,认为“阳明指胃腑而言,以传递、腐熟水谷为职,以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之证”,“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者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又云“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者也”.因此提出了“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故宅”,“夫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血自安矣.此所以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故张氏在其所订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健胃温降汤等皆用此二味以镇冲降胃.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代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在临证配伍中颇多新义,现阐述如下。1 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相伍有降胃气止血之功。在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如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用之,亦可随手奏效。”配伍半夏以治吐血,他说:“盖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衄血之证,多由于胃气冲气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内经》厥论篇曰:‘阳  相似文献   

8.
潘登善 《陕西中医》2002,23(5):455-456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赭石的方剂共 2 1首 ,其中 2 0首为汤剂 ,赭石多作主药或主要辅助药 ,其用量与当今法定剂量相符者占 71 .4%。张锡纯认为 ,赭石生用降逆气不伤正气 ,不必煅淬 ,且可超剂量应用 ,早期妊娠也无须禁忌 ,与人参同用可收升降相因之效  相似文献   

9.
秦雪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85-1186
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影响深远。该书广泛使用了赭石、朱砂、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铁落等重镇药,张氏运用重镇药别具匠心;《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篇载方176首,23首方剂中应用了赭石,19首方剂中应用了龙骨、牡蛎,10首方剂中用朱砂。现就其运用赭石、朱砂、龙骨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赭石张氏宗《内经》“阳明厥逆衄呕血”之旨,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随之上逆”,遂成吐衄。治以降胃气。张氏认为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  相似文献   

10.
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淑芳 《新疆中医药》2007,25(5):125-125
旋复代赭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方由旋复花、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7味中药组成。原方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意气不除者"。方中旋复花性温而下气消痰,降逆以除噫,为君。代赭石体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为臣药。生姜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佐药,辅君臣以平噫气而消痞,人参益气补虚。甘草、大枣补益中气兼养脾胃共为佐使。后世运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嗳气等症,皆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相似文献   

11.
林威  崔芮  齐京 《北京中医》2004,23(6):331-331
关幼波老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 ,以养血平肝、活血化痰为基本法则 ,辨证施治 ,治疗顽固性头痛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基本处方 :首乌藤 30g ,钩藤 10 g ,生石膏 30 g ,旋覆花 10 g ,生赭石10 g,生地10g ,白芍 10g ,当归 10 g ,川芎 10 g ,香附10g。方中首乌藤、四物汤养血熄风 ,活血化瘀 ;四物汤又可柔肝平肝。生石膏清气分热 ,《药性赋》云 :“石膏治头痛 ,解肌而消烦渴”。关幼波老师在此用生石膏治头痛 ,无论外热内热虚热实热均可用之。旋覆花功善下行 ,行水消痰 ,又长于降逆 ;生赭石为重镇降逆之要药 ,且有清火平肝、凉血之功。两药合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时张锡钝“镇降法”中的镇肝熄风、镇降血逆,镇冲降胃、镇噶降促、引火归原、镇惊安神诸法,爰引《内经》等有关文献,结合张氏所创诸方,进行较详探析。且又列出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大黄、厚朴、赤石脂、牛膝等为张氏重镇降逆主药。  相似文献   

13.
李钦勇 《河北中医》2005,27(8):601-602
代赭石为张锡纯最为常用之药,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并含有少量的钛、镁、砷等。张锡纯认为该药“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降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且性甚平和,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故誉其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也”。其所以“大胆用至数两者,非鲁莽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梳理本草及方书文献中赭石的功效及应用演变过程。方法查阅汉唐时期至当代的本草及方书文献,探析赭石的效用演变过程。结果汉唐时期赭石的效用已基本确定,为祛邪解毒、降逆止惊、凉血止血、止带下胎、养血气。宋元时期,明确降逆止呕作用;止血的范畴,由下焦出血证扩展到上焦之鼻衄、中焦之吐血、下焦之崩漏和肠风下血;补虚由养气血分为健脾、固精止遗;明确外用可生肌敛疮。明清时期效用分列,并重释理,阐明其主病证型多与热、虚、逆有关。当代中药学教材载其主要功效为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结论从汉唐至当代,赭石的功效用语从混乱到精炼而规范,但其间药物的效用既有增补也有遗漏,值得进一步整理发掘并充分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张锡纯先生运用赭石的经验,张氏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充分挖掘赭石功效,善用生赭石,常以大剂量取效,并变通服法。以赭石降逆气为主,并妙用其重镇安神、养血宁心、催生利产等功效。注重配伍,升降并用,调整人体气机升降,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吴玉宁  李毅 《四川中医》1993,11(12):41-4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创“秘红丹”一方,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的吐血、衄血证,屡治屡验。其组方:川大黄细末3克,油肉桂细末3克,生赭石末18克,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汤送服。张氏认为:肝属木,木得桂则枯,用桂以平肝;吐血乃胃气上逆所致,用大黄降逆止血,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  相似文献   

17.
自《神农本草经》提出当归“主咳逆上气”以来 ,其后诸家本草多沿用其说 ,不敢有违经旨 ;并对当归止咳逆上气之机理亦有所阐发。如《神农本草经疏》谓当归“甘以缓之 ,辛以散之润之 ,温以通之畅之……为补血活血要药 ,故主咳逆上气也”。《本草纲目》注释引“当归血药 ,何治胸中咳逆上气 ?按当归其味辛散 ,乃血中气药也 ,况咳逆上气 ,有阴虚阳无所附者 ,故用血药补阴 ,血和而气降矣”。《本草经解》认为“其主咳逆上气者 ,心主血 ,肝藏血 ,血枯则肝木挟心火上刑肺金 ,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 ,入心清火 ,所以主之也”。《本经疏证》则认…  相似文献   

18.
赭石临床应用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中医研究》1996,9(6):36-36
赭石临床应用新识黑龙江150400宾县人民医院李华主题词赭石/治疗应用赭石为血证要药今人用储石者,多以之降逆、镇静,而于血证用之者鲜矣。《本草纲目》所载附方,有以煅淬之赭石粉(火煅醋淬7次后为面)治肠风下血、崩中漏下者。初见而未介意,后读徐凯《疾病问...  相似文献   

19.
<正> 名医张锡纯对赭石一药颇有研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方剂180余首,其中运用赭石立方有32首,书中所载医案,医话,运用赭石条有196处之多,治疗病证达28种之广。张氏认为:“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  相似文献   

20.
李恩庆  陈超  李洁华  唐颖 《新中医》1999,31(2):54-54
近代名医张锡纯注重临床实践,在制方用药方面多有创见,喜用赭石,治愈疑难重症颇多,并总结出赭石的六大作用,视之为“救颠扶危之大药”,对后世影响深远,现浅析如下。1赭石配人参,纳气归肾平喘逆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常以赭石配伍人参,如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