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9例T2DM(病例组)和216例非T2DM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THFR(rs1801133)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T2DM发生的关系,应用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探讨基因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之间的交互作用对T2DM发生的影响。结果 体质指数(BMI)≥24、居住地为农村、有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有糖尿病家族史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性模型下,调整协变量后,CT、TT基因型个体T2DM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67倍(95%CI1.057~2.627,P=0.028),提示携带T等位基因者较未携带T等位基因者发生T2DM的风险增加。叉生分析显示,MTHFR(rs1801133)与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在相乘模型上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在T2DM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表明,MTHFR(rs1801133)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两个因素构成的交互作用模型为最优模型。结论 MTHFR(rs1801133)CT、TT基因型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加了T2DM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收集318例北方汉族T2DM患者和448名血糖正常健康对照,应用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MBL2基因rs 1800450、rs1800451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变异和其他危险因素对T2DM的作用。Haploview软件对3个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rs1800451位点检测到的基因型均为CC,在病例和对照中均不存在变异,rs1800450和rs11003125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 1800450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P=0.003),rs11003125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和P=0.004)。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是T2DM的危险因素。携带rs1800450位点GG基因型以及rs11003125位点(GC+CC)基因型患T2DM危险显著增高。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800450和rs11003125单倍型构成为GC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OR=2.21,95% CI:1.47~3.33,P=0.000)。结论 MBL2基因第1外显子rs 1800450多态、启动子rs11003125多态与T2DM可能相关。携带rs1800450位点G等位基因以及rs11003125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T2DM组111例和对照组(NC组)39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多态性.结果 T2DM组与NC组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基因型的临床资料比较:GG组的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G基因型有起病年龄相对更早的趋势和胰岛素应用比例更高的趋势.结论 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T2DM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G等位基因仍有可能是T2DM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偏倚,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 Stata11.0上完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0篇文献(:1)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纳入7篇,得到7764例T2DM患者和893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2237892位点C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00,95%CI:1.234~1.366);CC/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53,95%CI:1.279~1.651)。(2)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12篇,共得到114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1003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7903146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79,95%CI:1.261~1.508),TT/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9,95%CI:1.333~1.620)。(3)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12篇,共得到12173例T2DM患者和1086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2255372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81,95%CI:1.275~1.495),TT/TG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3,95%CI:1.337~1.602)。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TT/TC基因型和rs12255372位点TT/TG基因型,以及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TC基因型均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联素(ADIPOQ)基因多态性与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待产的236例GDM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产后是否发生T2DM, 分为T2DM组和无T2DM组,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检测ADIPOQ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并对rs17366568、rs822395、rs1501299、rs2241766这四个位点进行分型,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IPOQ基因型多态性和产后发生T2DM的关系。结果 ADIPOQ基因rs2241766位点的携带G等位基因与T2DM发生呈负相关(OR=0.71、0.68, P<0.05)。rs2241766位点GT+GG基因型与TT基因型T2DM患者相比孕次≥2、HbA1c>8.5%发生风险降低, 同样孕前BMI>25 kg/m2 T2DM患者更多为rs2241766 TT基因型携带者(P=0.026)。rs1501299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的(GT+TT)基因型为T2DM患者孕次、HbA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汉族人内皮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外显子7单核苷酸多态性(G894T)和内含子4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插入/缺失多态性(4b/a)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提取80例T2DM患者、92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及119例健康人的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G894T多态性,用聚合酶链反应-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法测定4b/a多态性。结果3组间G894T多态性基因型(χ2=11.112,P=0.004)和等位基因(χ2=12.262,P=0.002)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3组间4b/a多态性基因分布无差别;携带T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较之GG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升高(OR=3.293,P=0.005)。结论ecNOS基因894位点T等位基因是T2DM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b/a多态性与T2DM或T2DM并发冠心病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人群Ⅱ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iPLEX系统对238例T2DM患者及239例健康对照的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8050136进行基因分型,并对检测结果根据共显性、显性模型、超显性和隐性模型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FTO基因rs8050136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在显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中有显著性(χ2=8.603,P=0.003;χ2=5.428,P=0.02)。相对CC基因型而言,CA杂合型和CA-AA基因型均能增加T2DM发病的危险性,(OR=1.751,95%CI:1.129~2.717,P=0.012;OR=1.915,95%CI:1.241~2.954,P=0.003);而两组间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10.614,P=0.001),相对于C位点而言,A位点是T2DM的危险等位位点,(OR=1.933,95%CI:1.298~2.880,P=0.001)。结论 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8050136与T2DM的发病风险相关,CA杂合型和CA-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T2DM组111例和对照组(NC组)39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多态性。结果T2DM组与NC组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基因型的临床资料比较:GG组的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G基因型有起病年龄相对更早的趋势和胰岛素应用比例更高的趋势。结论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T2DM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G等位基因仍有可能是T2DM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拣蛋白相关受体1(sortilin-related receptor 1,SORL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高分辨溶解曲线(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PCR-HRM)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分别对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24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分析SORLl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47.9%和19.3%,对照组分别为32.1%、47.3%和20.6%,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942);T2DM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55.8%和44.2%,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与T2DM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CF7L2和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联,并探讨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49例T2DM患者和300例对照,采用单碱基延伸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因型进行检测,运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GT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GG基因型个体的2.049倍(OR=2.049,95%CI:1.107~3.792),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2.619倍(OR=2.619,95%CI:1.609~4.263),rs2237897位点CC基因型个体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3.066倍(OR=3.066,95%CI:1.870~5.029),饮酒者患T2DM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749倍(OR=2.749,95%CI:1.753~4.311)。GMDR分析结果显示,饮酒-rs2237892-rs2237897-rs12255372模型的验证样本准确度(0.657 2)和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均最高。结论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存在关联,KCNQ1基因rs2237892、rs2237897位点、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饮酒因素对T2DM发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福建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I(rs7975232)和TaqI(rs797523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从"2015年福建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状况调查数据库"中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抽取476人,其中糖尿病患者(DM组)116人、血糖受损(IFG组)100人和血糖正常(NC组)260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VDR基因多态性研究,比较各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等,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VDR基因ApaI位点在三组人群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NC组与DM组之间(X2=13.53P<0.01),DM组aa基因型比例及等位基因a频率均大于NC组, aa基因型空腹血糖及BMI指标要明显高于AA和Aa;VDR基因TaqI位点在三组人群的分布不存在差异;分性别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中心性肥胖、bb基因型、Aa和aa基因型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大、高血脂、中心性肥胖则是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福建省汉族人群ApaI位点基因型与T2DM有关,且该关联存在性别差异,等位基因a可能是T2DM的易感基因;而TaqI位点基因型则与T2DM无关。[营养学报,2020,42(2):130-13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福建汉族人群TCF7L2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性。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社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和对照者298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TCF7L2基因的10个SNPs位点(rs11196205、rs12255372、rs4506565、rs7901695、rs7903146、rs7895340、rs11196218、rs12775879、rs290481、rs6585205)的基因型,采用SHEsis在线软件分析基因型分布频率和单体型,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危险性分析,Andersson Excel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结果 TCF7L2基因10个SNP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向心性肥胖为T2DM的主效应影响因素;HOMA-β在病例组rs290481位点的三种基因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性肥胖对T2DM起主要影响作用;TCF7L2基因rs290481多态性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互关系,从分子水平揭示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40例正常人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ACE、AT1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糖尿病(DM)组与糖尿病肾病(DN)组间的AT1R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χ2=0.012,P﹥0.05)。DM组与DN组分别同对照组相比AT1R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1;χ2=7.06,P﹤0.0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1;χ2=6.11,P﹤0.05);②DM组、DN组与对照组3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E基因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AT1R基因的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D和C等位基因可能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CTLA-4基因多态性与重症哮喘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75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轻症109例、重症66例),同期纳入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48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上述各组Toll样受体7、CTLA-4基因多态性,通过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Toll样受体7、CTLA-4多态性与重症哮喘之间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oll样受体7、CTLA-4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重症哮喘的关联强度。结果 重症哮喘组、轻症哮喘组TLR7 rs3853839 CC基因型比例、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比例、TLR7 rs3853839 C等位基因频率、CTLA-4 rs231725 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症哮喘组TLR7 rs3853839 CC基因型比例、CTLA-4 rs231725 AA基因型比例、TLR7 rs3853839 C等位基因频率、CTLA-4 rs231725 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症哮喘组(P<0.05)。TLR...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取三所医院T2DM伴牙周炎患者80例(研究组)、单纯T2DM患者75例(糖尿病组)、单纯牙周炎患者60例(牙周炎组),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水平,检测IL-1β-511、IL-1β+3953及UCP3-G304A、UCP3-55C/T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IL-1β及UCP3基因多态性与T2DM合并牙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牙周炎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1β、UCP3表达水平也较糖尿病组高(P0.05);研究组IL-1β-511位点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研究组IL-1β+3953位点基因型ⅡⅡ及等位基因Ⅱ频率高于糖尿病组、牙周炎组(P0.05),三组UCP3-G304A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UCP3-55C/T位点基因型CC及等位基因C频率均较糖尿病组、牙周炎组低(P0.05);IL-1β-511位点等位基因A、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Ⅱ为T2DM患者发生牙周感染的危险因素,UCP3-55C/T位点等位基因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IL-1β及UCP3基因多态性与T2DM并发牙周感染有密切联系,其中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A、IL-1β+3953位点等位基因Ⅱ是危险因素,而UCP3-55C/T位点等位基因C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MC4R附近的rs17782313(T/C)和 rs12970134(G/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来自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囊括评估两种MC4R多态性与T2DM之间关联的所有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6日。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关于MC4R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782313 和 rs12970134的研究(33 902例T2DM病例和61 886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表明,MC4R基因rs17782313 和 rs12970134多态性的风险等位基因(C vs T/A vs G)与T2DM的患病相关(OR = 1.05,95%CI:1.01~1.09)。基因型分析显示,MC4R附近的rs17782313和 rs12970134的多态性(TC + CC vs TT / GA + AA vs GG)与T2DM相关(OR = 1.08,95%CI:1.01~1.15),并且未检测到发表偏倚。结论 MC4R基因附近的多态性(rs17782313 和 rs12970134)与T2DM的患病风险相关,即C或A等位基因和TC + CC或GA + AA基因型会增加T2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异常黑胆质的关联。方法按照《维吾尔医诊断学》标准诊断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异常黑胆质组515例,诊断正常体液类型308例作为正常体液组,采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聚合酶链反应(HRM-PCR)方法对Ace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分析Ace基因8个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异常黑胆质组和正常体液组Ace基因rs4293位点主要基因型为AG,主要等位基因是A;rs4344位点主要基因型为AG,主要等位基因为A;rs4303位点主要基因型为GG,少数等位基因是T;rs4461142位点主要基因型为CT,主要等位基因是C;rs8075924位点主要基因型为CC,少数等位基因是T;rs4316818位点主要基因型为CT,主要等位基因为T;rs12451328主要基因型为CC,少数等位基因为A;rs4353主要基因型为AG,主要等位基因分别是G、A。异常黑胆质人群Ace基因rs4353位点GG基因型频率(χ2=9.14,P=0.01)及等位基因G频率(χ2=8.16,P=0.01),rs8075924位点等位基因C基因频率(χ2=6.11,P=0.04)均高于正常体液人群,异常黑蛋质组高于正常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单倍型比较,rs4461142和rs4353位点A C单倍型分布频率异常黑胆质人群明显高于正常体液人群(χ2=10.33,P=0.001)。结论 Ace基因rs4353位点多态性,rs4461142和rs4353位点A G单倍与异常黑胆质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LOCK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TaqMan探针方法检测357例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及345名健康对照的CLOCK基因(rs11133391)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CLOCK基因rs11133391多态性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P=O.04).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36%和3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3);以CC基因型为参照,病例组携带CT基因型是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的1.50倍,95%可信区间为1.09 ~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s11133391多态性C>T突变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1.51,P=0.00).结论 rs1113339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发生的遗传易感标记.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基因CASP3和CASP7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杭州市1 549名噪声接触工人听力损失的横断面调查,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电测听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 d B(A)的工人,对照组为性别、年龄、接噪工龄、工作岗位与病例匹配且双耳所有频段听阈均≤25 d B(A)的工人,共272对。PCR-LDR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NP位点与NIHL的关联,并以叉生分析计算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χ~2检验分析发现,CASP3基因rs1049216等位基因(C、T)频率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OR=0.68,95%CI=0.50~0.93),而基因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7基因rs10787498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组间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CASP3基因rs1049216中,与野生基因型CC相比,突变基因型(CT+TT)为NIHL的保护因素(调整OR=0.65,95%CI=0.43~0.97);叉生分析表明rs1049216位点与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NIHL的危险性降低(OR值变小)。结论 CASP3基因rs1049216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NIHL易感性有关,且可能与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344例T2DM患者和15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T2DM患者分为两个亚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DM+PAD组)176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168例,检测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PCR-芯片杂交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多态位点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统计分析。结果 DM+PAD组MTHFR基因纯合基因型(TT)、杂合基因型(CT)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1.4%、35.2%和29.0%,均明显高于DM组(分别为5.9%、27.4%和20.6%)和对照组(分别为3.1%、28.9%和17.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HFR基因型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760、1.048~2.755)。携带T等位基因患者血中Hcy水平显著高于未携带T等位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能参与了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