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创伤后的蛛网膜下隙出血 ,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能发现脑沟、脑池或脑室内高密度的出血影 ,腰穿检查能发现血性脑脊液。收集 1998~ 1999年本科收治的外伤性颅脑损伤 ,并有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例 135例 ,以探讨脑外伤后蛛网膜下隙出血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135例中 ,男性 10 7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 82岁 ,平均 40岁。车祸伤 90例 ,跌伤 2 8例 ,坠落伤 13例 ,其它伤 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8分 18例 (13.3% ) ,9~ 12分 16例 (11.9% ) ,13~ 15分 89例 (6 5 .9% )。伤后 6h…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 ,危险性大 ,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Doppler ,TCD)具有无创伤性 ,可重复检查优点。我们从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6月对 3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TCD检查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变化 ,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 2 3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72岁 ,平均 39.3岁。均有头颅外伤史 ,伤后 34例有 0 .5~ 5h昏迷。均径头颅CT或MRI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1 5…  相似文献   

3.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共收治颅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4 2例。本文分析 42例颅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表现 ,总结出由此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延迟性缺血性神经损伤 (DIND)及脑积水是导致颅脑损伤病死率和病残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文献对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7~ 5 8岁 ,平均 38岁。车祸伤 2 9例 ,坠落伤 4例 ,击伤 6例 ,挤压伤3例 ,入院时GCS计分 :3~分 12例 ,9~分 2 2例 ,13~ 15分 8例。并发颅底骨折 9例…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隙出血 (SAH)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后立即发生 ,1h内结束的为急性脑血管痉挛 (ACVS) ,3~ 7h后再次发生 ,持续几天或几周的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现将我们诊治的 2 0例DCVS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取自 1990年以来在本科住院经腰穿、脑血管造影、头颅CT证实的SAH共 98例 ,发现DCVS2 0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5 0 5岁。入院时Hunt分级 :Ⅱ级 5人 ,Ⅲ级 13人 ,Ⅳ级 2人。以Ⅲ级为最多。1.2   D…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急性颅脑损伤较重的类型,我院自1993年8月至1998年7月收治48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9~54岁。患者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GCS评分3~8分29例,9~11分19例。均有颈强。全部脑CT及TC...  相似文献   

6.
顾建华 《中原医刊》2002,29(2):47-48
本科自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4月间经CT证实并经手术治疗的 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H)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病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1~ 72岁 ,其中≥ 6 0岁 7例 ,<6 0岁 2例 ,均有明确外伤史。在转变成CSDH前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理不尽相同 ,但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院近 3年收治 9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SE)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患者 ,均经CT、MRI、手术证实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8例 ,5例为单侧 ,3例为双侧 ,其中一例转为双侧CSDH ,年龄 2 8~ 81岁 ,平均年龄 6 3岁 ;女 1例 ,年龄 6 5岁。 9例均有明显头部外伤史 ,跌伤 4例 ,车祸伤 5例 ,原发伤为脑震荡 3例 ,颅底骨折 2例 ,头皮裂伤及头皮血肿 4例。伤后首次头颅CT、MRI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硬膜下积液 ,而在伤后不同时期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 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CV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水平进行检测 ,以观察其与CVS临床预后关系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观察组 33例 ,均为 1997年 1月— 2 0 0 0年12月我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经腰穿取脑脊液化验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行头颅CT证实为非脑室出血。所有患者于腰穿当天行TCD检测证实并发有脑血管痉挛。其中男 2 2例 ,女 11例 ,年龄 34~ 6 0岁 ,平均5 0岁。对照组 30例 ,为健康查体者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37~ 6 0岁 ,平…  相似文献   

9.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但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 :再次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 ,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 ,则预后差。因此这些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对治疗SAH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的诊断较敏感 ,因此我们应用TCD进行监测SAH病人 ,目的在于监测病后 3周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 ,探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的机率、程度 ,指导临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防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SAH病人均系我院 1997- 0 9~ 2 0 0 0 - 0 9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  相似文献   

10.
血液从颅内破裂的动脉或静脉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临床上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1〕。我院自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7月共收治外伤性SAH 2 8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 ,男女之比 1.33∶1。年龄 6~ 76岁 ,平均年龄 37.2岁。伤后至入院 0 .5~36h。所有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 ,其中交通事故伤 17例 (6 0 .0 7% ) ,高处坠落伤 8例 (2 8.6 % ) ,暴力打击伤 3例(10 .7% )。首发症状 :昏迷 2 3例(82 .1% ) ,短则数分钟 ,长达月余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2 5例(…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以来,对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病人中的7例,分别于伤后1天,3~7天,15~20天行TCD检查追踪,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者16岁,平均34.5岁,CT证实脑挫伤3例,脑挫伤硬膜下血肿2例,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后4例中伤后一周CT示脑梗塞1例,初诊时GCS计分5分1例,6分3例,7分1例,8分2例。 2TCD追踪检查结果 7例病人分别于伤后第1天,第3~7天,第15~21天作TCD检查,其结果分别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TIA所表现的临床征象常在几分钟内消失 ,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现将我院 1998年 2月~ 1999年 9月对临床诊断为TIA的 94例病人的经颅多普勒 (TCD)及脑电图 (EEG)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本组 94例TIA患者中 ,男 71例 ,女 2 3例 ,年龄 4 6~ 6 0岁 ,平均 5 2岁。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 ,排除脑梗死和脑出血。1.2 方法 ①TCD检测 :采用德国TC 2 0 0 0S型TCD仪 ,探头频率 2MHz,患者取…  相似文献   

13.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中NO和ET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 (ET)是强烈的内皮收缩因子[1,2 ] ,一氧化氮(NO)是新型的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使性物质[3 ] ,这两种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NO、ET的检测 ,研究此两种物质在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组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年龄36~ 70岁 ,平均为 (5 2± 12 )岁。为 1997年 8月~ 2 0 0 0年 4月间住院治疗的患者 ,均符合以下标准 :(1)全部选择首次急性发病的自发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2 )均符合第 2…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排便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出血的一种疾病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 ,其中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 ,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本病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约 2 3%~ 4 0 %。出血复发时病死率就更高 ,可达 4 1%~ 4 6 %。诱发再出血因素较多 ,而用力排便是诱发再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就患者排便的护理加以介绍。1 临床资料我科于 2 0 0 0年 1月 1日~ 2 0 0 1年 4月 30日 ,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 6 3例 ,男 2 5例 ,女 38例 ,年龄 13~ 82岁 ,平均年龄 5 4 .6岁。 6 3例病例中发生再出血 19例 ,而因用力…  相似文献   

15.
郑涛  刘春平 《四川医学》2003,24(12):1230-1230
非外伤性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 ,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地流入蛛网膜下腔时 ,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部分可经头颅CT检查发现 ,而少部分检查阴性 ,经腰穿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 ,早期正确诊治 ,十分重要 ,现将我院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头颅CT检查阴性而腰穿诊断的 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8~6 8岁。所有 12例头颅CT检查阴性 ,其中 5例行 2次头颅CT ,均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于发病 8h后行腰穿检查证实。其中 5例误诊为…  相似文献   

16.
刘彦 《广州医药》2001,32(3):30-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为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 1 5 % ,一般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系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后者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我院自 1 995~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了 1 0 0例自发性SAH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为 1 8~87岁 ,其中 <30岁 9例 ,30~ 49岁 2 9例 ,≥ 6 0岁 43例。 2 4h内入院者 6 9例 ,2~ 7天…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可使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升高 ,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观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早期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有高密度影及血肿者或血液返流入脑室者 ,易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 1999年的住院病人 15 9例 ,符合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83例 ,女 76例 ,年龄 2 7~ 83岁 ,平均 5 0 3岁。 15 9例均于起病 2天内做头颅CT检查 ,排除其它部位出血 ;CT显示阴性结果者做腰穿确诊 ,在病程中病…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一般是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 ,外伤性者少见。我院自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治疗 1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均为小儿基底节区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年龄 1~ 13岁 ,其中男 7例 ,女 3例 ;均为轻型闭合性颅 (脑 )外伤 ,其中坠落伤 5例 ,车祸 3例 ,打伤 2例 ;10例中 2例伤后始终无明显意识障碍 ,另 8例均于伤后即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 ,30分钟内清醒 ,其中 2例于意识障碍时发生癫痫 ,醒后无复发。体征 :GCS计分 :10例均为 13~ 15分 ,其中偏瘫 8例 ,面瘫 2例 ,单瘫 1例 ,失语 1例 ,均为不完全性 ,腰…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8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中、重度脑积水24例,均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6~55岁,平均28岁;病程20d~10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中、重度脑积水,其中梗阻性16例,交通性8例.病因: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例,脑膜炎后3例,小脑蚓部肿瘤1例,左基底核动静脉畸形γ刀治疗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例,室间孔狭窄2例,导水管狭窄5例,原因不明7例.  相似文献   

20.
余翎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3):172-172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伤势重 ,死亡率高。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 5 0例。现将早期诊治的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中男 4 1例 ,女 9例 ;年龄 5~ 71岁 ,平均 39岁。交通伤 35例 ,坠落伤 9例 ,打击伤 4例 ,其他伤 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0min~ 4h ,就诊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休克等症状。经B超、CT检查或手术证实 :颅脑损伤包括脑挫伤34例 ,硬膜下血肿 9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 7例 ,硬膜外血肿 6例 ,脑干损伤 5例 ,脑内血肿 3例 ;腹部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