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玉蓉  陈红 《临床荟萃》2002,17(2):65-66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高分辨超声多普勒测定 30例冠心病及 31例对照的肱动脉在闭塞 4.5分钟后 ,血流增加引起的 1分钟内的血管反应性 ,以及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性。结果发现冠心病组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率 [(3 .4± 6 .18) %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 .0 5± 5 .0 6 % ](P <0 .0 5 ) ,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率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冠心病组的反应性充血率 [(178± 5 6 .6 ) %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42± 6 9.8) % ](P <0 .0 0 5 ) ,单因素分析发现甘油三酯浓度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空腹甘油三酯浓度可能是其损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管超声观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 ,对 4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明显受损 (1.2 2± 4 .4 1vs 13.81± 8.10 % ,P <0 .0 0 1) ,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无明显变化(18.83± 17.6 6vs 2 5 .10± 11.38% ,P >0 .0 5 )。EDD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年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即已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吸烟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 ,对 6 3例患者其中 2 2例原发性高血压 (EH) ,2 2例高血压伴吸烟患者(EH+SM) ,和 19例正常血压无吸烟史者 (NT)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测定评价 ,并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 (NO) ,内皮素 (ET) ,血栓素 B2 (TXB2 )和前列腺环素 (PGI2 )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 发现 EH+SM和 EH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 FMD%均较 NT组明显减弱 (P均 <0 .0 0 1) ,EH+SM组又较EH组明显减弱 (P=0 .0 2 3) ,而三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EH+SM及 EH组血浆 NO,PGI2 水平均较 NT组减低 (P均 <0 .0 1) ,EH+SM组又较 EH组明显降低 (P=0 .0 2 9)。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高血压伴吸烟患者 ,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 ,高频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吸烟人群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烟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对 30例不吸烟和 5 0例吸烟的男性分别检测其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 (NTG- MD)活性变化。结果 吸烟组的FMD水平较非吸烟组呈显著降低 ,而 NTG- MD则无显著性差异。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吸烟者的 FMD水平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而与年龄无相关性。同时发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 FMD的水平呈密切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吸烟量越大 ,时间越长 ,其损害愈严重 ,并且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雯  郭进 《临床荟萃》2004,19(15):851-85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组,24例无冠心病老年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斑块,螺旋CT检测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冠脉总钙化积分(TCS).结果冠心病组的FMD、NID低于对照组(P<0.001), D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c、CS及T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IMTc与CS、TCS呈正相关(P<0.01),IMTc、CS、TCS与FMD、NID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钙化.肱动脉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及方法 :本文应用血管超声技术对 2 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期 17例 , 期 11例 )和 13名正常人前臂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高血压 组及 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FMD)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高血压 组与 组患者充血反应 (RH)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P<0 .0 5 ) ,而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三组中无差异。正常人给予左旋精氨酸 (L - Arg)后 ,FMD及 RH增加 ,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 5 ) ,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用药前后无差异 ,而两组高血压患者给予 L - Arg后 ,FMD,RH及 GNT- MD在用药前后均无差异。结论 :无创性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罗格列酮(4mg/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高频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活性(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活性(NTGMD).[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血压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亦明显降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活性(FMD)明显改善(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利于血压降低和尿微量白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etases,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175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进行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超声检测,根据eNOS基因G894T基因型分为GG组和GT组,比较两组间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lyceryl trinitrate-mediated dilatation,GTNMD).结果 GG组与GT组患者的FMD分别为:(18.15±7.33)%和(14.94±6.19)%,GTNMD分别为:(22.93±9.23)%和(19.42±7.13)%;GG组与GT组FMD、GTNMD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T组FMD和GTNMD均较GG组差;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重回归分析均显示FMD、GTNMD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是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籍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FMD和GTNMD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相关,GT型患者的FMD和GTNMD均较GG型患者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分别测定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FMD的变化;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较NC组的FBG、hs-CRP水平明显升高,FMD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NA组,FMD则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FMD与FBG、hs-CRP、MAu呈负相关;hs-CRP与sBP、TG、MAu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伴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FDM下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MAU能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是心血管病预测的重要的指标.hs-CRP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标志物,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评价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HL P)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80名研究对象分为 4组。 组 2 0人为正常对照组 , - 组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混合性高脂血症组为甚 (11.3± 3.1) %比 (5 .7± 3.2 ) % ,(5 .4± 3.0 ) %比 (3.8± 2 .4 ) % ,P均 <0 .0 5 )。结论 HL P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 ,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高血压患者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在静息、反应性充血 (增加血流量引致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 ) ,舌下喷硝酸甘油 (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 )后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 ,并与 15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随后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伊贝沙坦治疗 ,2 4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 ( 36例 )治疗前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 (flow mediateddilation ,FMD)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1 6 7) %vs ( 10 42± 4 2 9) % ,P <0 0 0 1]。硝酸甘油引致的血管扩张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良。经 2 4周伊贝沙坦治疗后 ,与治疗前比较 ,血压控制良好 ,FMD从治疗前的 ( 4 5 2±1 6 7) %升到 ( 7 10± 2 88) % (P <0 0 0 1)。而硝酸甘油引致的血管舒张在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FMD受损 ,提示存在内皮功能不良 ;伊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介入治疗后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进  陈雯  王风  林虹  赵毅兰  王小燕  焦伟 《临床荟萃》2005,20(19):1081-1085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及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PCI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单支或双支以上≥70%狭窄患者60例,于成功行PCI后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的基础上按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普伐他汀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0例).全部患者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分别在PCI前、PCI后3天(干预前)和8周(干预后)检测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且同步检验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PCI后3天的FMD、NO均较PCI前显著下降 (均P〈0.05),ET则升高(均P〈0.05);两组间PCI前、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干预后的FMD、NO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均P〈0.05),ET则降低(P〈0.05);两组间干预前、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ID在各组PCI前后、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后的血总胆固醇:阿托伐他汀组较普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HD患者 PCI后均出现明显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FMD、 NO、ET为反映CHD患者PC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PCI后血管再狭窄起始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能改善PCI后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阿托伐他汀还具明显的降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肱动脉舒张功能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老年冠心病组30例、老年健康组27例及非老年健康组12例的IMTc、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D)的变化。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IMTc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及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的FMD、NID均显著低于老年健康组和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健康组的FMD显著低于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IMTc呈正相关(r=0.38,P<0.01),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70和-0.53,均为P<0.01);IMTc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64和-0.50,均为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IMTc、FMD等无创指标与老年冠心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35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粒/次,2次/d,)3个月后,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犤(10.38±3.04)%和(3.50±1.28)%,t=6.826,P<0.01犦。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亦明显升高犤(370±247)%和(203.2±134)%,t=15.31,P<0.05犦。结论: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是可逆性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超声显像法评价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 )合并心房纤颤 (房颤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2 0例风湿性房颤患者、17例风心窦性心律患者及 15例健康正常对照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 ,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 (NO)浓度。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房颤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 (FMD)明显下降 ( 8.75± 4.79vs 12 .92± 4.5 8,P <0 .0 1) ,风心窦性心律组FMD有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及正常组三组间硝酸甘油诱导的内径变化率 (GNT -M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房颤组血浆NO浓度较正常对照组 ( 63 .3 8± 9.0 6vs 83 .87± 10 .3 3 ,P <0 .0 1)及窦律组 ( 63 .3 8± 9.0 6vs 69.94± 9.43 ,P <0 .0 5 )显著降低。③房颤组FMD与LA容积呈负性相关 (r =-0 .49,P <0 .0 1) ,与血NO水平呈正相关系 (r =0 .60 ,P <0 .0 1)。结论 风心并发房颤时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FMD与患者左房构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血管内皮素 1的影响。方法 :12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60例及常规治疗组 60例 ,比较治疗 8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内皮素 1及PAI 1水平的变化。结果 :( 1)治疗前两组比较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 4 94%± 0 86%与 4 96%± 0 87%,P >0 0 5 ) ,治疗 8周后 ,常规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4 94%± 0 86%与 5 17%± 0 79%)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差异有十分显著性 ( 4 94%± 0 81%与 7 96%± 0 95 %,P <0 0 1)。 ( 2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 8周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血管内皮素 1较治疗前 ( 5 82± 2 62ng/L、12 2 8± 3 16Au/ml)均有显著降低 ( 3 42± 1 95ng/L ,8 2 2± 2 5 6Au/ml,P <0 0 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 8周后可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同时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抗性与血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动脉舒张功能的相关性;观察比格列酮短期治疗对ACS合并胰岛素抵抗(IR)患者胰岛素抗性及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ACS患者60例,监测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应用HOMA-IR方法计算IR水平,以HOMA-IR≥2.69为存在IR的标准。随机给予IR组患者比格列酮30 mg/d治疗2周,根据HOMA-IR水平及是否应用比格列酮改善IR治疗,将其分为非IR对照组20例、IR未干预组20例及比格列酮治疗组20例,观察收集患者病史、体重指数(BMI),测定其基线血压、心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肝肾功能,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ID)功能。所有入选者于2周后复查血脂、肝肾功能、hs-CRP、FBG、FINS、HOMA-IR及FMD、NID水平。结果 IR组及比格列酮治疗组FBG及FINS均值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ACS合并IR的患者其FMD水平较单纯ACS患者明显降低(P=0.005),2周后比格列酮组FINS及Ln(HOMA-IR)水平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FMD水平与基线比较明显改善。结论 ACS合并IR患者其DBP较单纯ACS患者明显升高,FMD水平明显降低,而SBP、肝肾功能、血脂、hs-CRP、冠脉造影结果及NID水平无明显差异。短期比格列酮治疗能够显著降低FINS及HOMA-IR水平,并可能改善FMD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患者35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粒/次,2次/d,)3个月后,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肱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10.38&;#177;3.04)%和(3.50&;#177;1.28)%,t=6.826.P&;lt;0.01]。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亦明显升高[(370&;#177;247)%和(203.2&;#177;134)%,t=15.31,P&;lt;0.05]。结论: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是可逆性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改善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对61例高龄老年患者,其中2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HT+DM)、23例高血压患者(HT)和正常血压正常血糖患者(NT),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应用酶标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结果HT+DM和HT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较NT组明显减弱(NT+DM组4.54%±2.51%,HT组7.51%±3.20%,vs NT组15.67%±5.76%,P均<0.01),TH+DM组又较HT组明显减弱(P=0.029);HT+DM组和HT组与NT组比较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血糖、ET-1和SBP明显相关(均P<0.01),血糖与ET-1、SBP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程的唯一因素为SBP(R2=0.397,df=60,P<0.01);影响血糖的唯一因素为ET-1(R2=0.145,df=60,P=0.02).结论高血压本身是老年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对74例患者其中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25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EH+HC),和24例正常血压血胆固醇者(NT)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测定评价,并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EH+HC和EH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FMD(%)均较NT组明显减弱(P均<0.001),EH+HC组又较EH组明显减弱(P=0.021),而三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EH+HC及EH组血浆NO,PGI2水平均较NT组减低(P均<0.01),EH+HC组又较EH组明显降低(P=0.027)。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高频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