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颈腰牵引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2例年龄在38~60岁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试用,观察牵引前后患者症状改变.结果 本组4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以1994年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疼痛非手术评价标准为参考,治愈为2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5%.9例下肢放射痛患者4例不能耐受牵引,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自行研制的颈腰牵引器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使用移动存放方便等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臀部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例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直接手术者32例,先行牵引等保守治疗1月左右无效而改行手术者23例,一直行保守治疗者3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月~7年,平均3年5月。手术患者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89.1%。保守治疗患者根据Tauffer和Coventry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评定:良好率84.3%。结论对于初次发作或病史少于3个月者,应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病史超过半年,腰臀部疼痛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臭氧融核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臭氧消融术及腰椎牵引治疗,按照Macnab评价标准评定.结果:160例患者,术后症状显著缓解116例(73%),术后1个月优良112例(70%),术后1年优良107例(67%),术后3年优良104例(65%).术后1年、3年优良率略低于术后及术后一个月,无显著差异.结论:臭氧消融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4.
黄湧  顾非  王峻良 《颈腰痛杂志》2013,34(4):273-27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后腰部的软组织张力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干预手段随机分为手法组和牵引组,每组30例,通过测量软组织张力值证实软组织张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手法组软组织张力改善(P<0.01),牵引组软组织张力减退(P<0.05)。说明推拿手法对软组织张力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其影响过程非线性,呈反复渐进模式。牵引则无改善作用或加重其减退。结论软组织张力增高与疼痛相关,其变化可以作为反映腰突症病情的指标。以推拿手法为代表的复合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疼痛所引起的肌痉挛和软组织紧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牵引体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2例行腰椎牵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6例)和对照组(196例),两组均采用伊藤TM-300牵引系统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按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根据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对照组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体位.结果牵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根据患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优化物理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疗效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颈椎硬膜外置管、腰椎间孔硬膜外、Ls-S1侧隐窝硬膜外前间隙胶原酶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652例。结果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颈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为92.3%、90.3%,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加剧、过敏反应、脊髓损伤、腰麻等。结论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及颈椎间盘突出症见效快、疗效较高、创伤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17~67岁,平均42.6岁;膨出型9例,突出型22例,游离型30例。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推拿后伸扳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按Macnab腰椎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从疼痛、腰部活动功能、正常工作与生活等方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9个月,平均4.6个月。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按Macnab标准:优4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推拿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满意疗效,它作用点集中、椎体受力小、且力量可控性强,能减少意外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05-07-2007-07在本院康复理疗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运用龙氏手法的摇腿揉腰法在患者腰腿部上下操作,最后用复位手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 ①经2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②疼痛视觉类比评估法(VAS)治疗前后比较:在镇痛方面,两组在治疗10次和20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结论 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歇脉动牵引+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 《颈腰痛杂志》2006,27(5):430-4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疾病,有90%左右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牵引疗法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应用电脑控制牵引+微波透热组合治疗床采用间歇脉动牵引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疼痛诊疗中常见到以下情况:虽然CT/MRI提示腰椎间盘仅有轻微的腰椎间盘膨出,但腰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却非常明显,且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明确其原因有助于完善治疗效果.有报道表明,此类腰椎间盘膨出患者常合并L3横突综合征[1].本研究拟观察腰三横突损伤在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患者临床表现中的作用,为疼痛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轻度膨出患者80例,均经MRI确诊,腰腿痛明显[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7分],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50岁,经常规椎旁阻滞或骶管阻滞效果较差,对腰臀部和大腿疼痛明显者,采用腰三横突压痛点封闭疗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对小腿疼痛明显者,采用腰三横突压痛点封闭疗法联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仰卧位持续颈椎牵引和非连续性坐位颈椎牵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两组病人,以持续颈椎牵引治疗的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以传统非连续颈椎牵引法治疗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作疗效对比。结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结论:仰卧位持续牵引比坐位非连续性颈椎牵引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艾灸、针灸和拔罐、穴位贴敷、牵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晕针、滞针等症状,患者均顺利完成疗程。治疗总有效率93.1%(67/73)。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肢疼痛的疗效.方法:先在腰大肌肌间沟注射浓度为20ug/ml臭氧20ml,再用2%利多卡因15ml,曲安奈德注射液10mg,维生素B12 1000u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ml行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结果: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治愈74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95.69%.结论 :腰大肌肌间沟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结合电动牵引床牵引和舒筋活血散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结合电动牵引床牵引和舒筋活血散熏蒸治疗;对照组为舒腰灵冲剂结合牵引和舒筋活血散熏蒸治疗,应用VAS、M-JOA、LMA、SLR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在VAS、M-JOA、LMA分级疗效评定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结合电动牵引床牵引和舒筋活血散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突出、确实有效、可以做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志新 《颈腰痛杂志》2005,26(4):257-257
患者,男,35岁,反复发作左下肢放射性疼痛15年,加重6d收入院。患者15年前外伤后渐出现左侧坐骨神经出口处间断性疼痛,向左小腿外侧放射性痛,卧床后加重,站立时疼痛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牵引及按摩推拿治疗:1999年左侧坐骨神经出口处疼痛加剧,再次入当地医院诊治,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左侧脊神经压迫明显。仍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骶管疗法”、牵引和中医等治疗,疗效不明显,此后疼痛间断性发作.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复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徐晓军 《颈腰痛杂志》2002,23(2):144-146
目的 探讨利用牵引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1991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对5 6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L4,5、L5,S1 )患者中的 35 0例采用牵引复位治疗 ,经 6月~ 3年对其中的315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牵引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优良率 90 .6 %。结论 牵引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确实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下肢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三维牵引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牵引结合针灸治疗。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VAS视觉疼痛评分,治疗结束后统计住院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VAS视觉疼痛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但以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采用三维牵引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痛效果较好,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向前方向作用的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和向左右方向作用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209例,男131例,女78例;年龄20-79岁,其中50岁以上58例。膨出型92例,突出型69例,游离型48例。2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min后,用旋转腰部扳动整复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直腿抬高程度、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能力),并按疗效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2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与体征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P〈O.01),其中治疗组在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行走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出型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突出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比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游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张盖 《颈腰痛杂志》2006,27(4):291-292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配合棘间韧带阻滞、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骶管、棘间韧带阻滞和骨盆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效果,优:14例;良:19例;无效:5例。结论骶管阻滞、棘间韧带阻滞、骨盆牵引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0.
何杰民  许杰  唐勇  杨睿 《中国骨伤》2006,19(12):708-710
目的:评价牵引加干扰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对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牵引加干扰电疗法治疗(B组)和单纯牵引治疗(A组)。A组89例,男45例,女44例,采用持续牵引,牵引力300~400N;B组91例,男46例,女45例,使用干扰电作疼痛区局部刺激。各病程分级(<2个月、2个月~2年、>2年),A组为29、30、30例,B组有31、30、30例;各年龄段(<40岁、40~55岁、>55岁)两组分别为30、29、30例及30、29、32例。对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治疗后分别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不同病程疗效结果比较,对于病程<2个月和2个月~2年的患者评分显示牵引加干扰电疗组较牵引组疗效好(P<0.01)。两组不同年龄段中,对于年龄<40岁和40~55岁的患者评分显示牵引组加干扰电疗组较牵引组疗效好(P<0.01)。结论:对于病程<2年、年龄<55岁患者,牵引加干扰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