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侧前方入路与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5—2019-05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分别采用侧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围术期指标、影像学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明显降低(P0.05),AVH和SCP明显升高(P0.05),且前路组Cobb角低于后路组,AVH和SCP均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前路组ASIA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后路组(P0.05),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69%和63.1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4%和28.95%(P0.05)。结论 侧前方入路与后侧入路手术均为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中后路手术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前路手术对维持神经矫形后稳定性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入组我院收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3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34例(其中清创内固定和桡神经探查17例,仅行神经松解术17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53例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优38例(71.70%),良7例(13.21%),可5例(9.43%),差3例(5.66%)。19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上肢功能评分优13例(68.42%),良3例(15.79%),可2例(10.53%),差1例(5.26%);34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上肢功能评分优25例(73.53%),良4例(11.76%),可3例(8.82%),差2例(5.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相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9-06~2009-10共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男42例,女14例;年龄15~68岁,平均34.6岁.根据对桡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一期桡神经探查45例,一期保守治疗11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对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的影响。方法61例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7例(27.9%)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疗组44例(72.1%)采用早期神经探查。结果2组神经功能损伤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26,0.219,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52.9%,治疗组为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行早期神经探查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早期探查修复桡神经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肱骨干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损伤。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沿桡神经沟贴近骨干向下走形,因而发生在此段的肱骨骨折易导致桡神经损伤。文献[1]报道,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1%~12%。目前,对于此类损伤的治疗方式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笔者对我院部分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的:比较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与改良Gibson 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 方法:52例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接受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30例接受改良Gibson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完整随访至置换后18个月49例,实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实验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 (P < 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置换后出血量、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疗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1 60例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5例实施早期桡神经探查治疗,B组25例实施保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优良率88.6%,B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组术后随访(12.2±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3)个月;B组术后随访时间(12.1±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0±0.2)个月。2组术后未发生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临床对于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桡神经探查或采取保守治疗均是可行的,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额下锁孔组,4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翼点组,24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有效率分别为:经鼻蝶组88.70%(102例),经额下锁孔组86.05%(37例),经翼点组87.50%(2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分别为:经鼻蝶组尿崩症5例(4.35%)、视力下降3例(2.6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额下锁孔组脑脊液鼻漏6例(13.95%),显著高于经鼻蝶组[6例(5.22%)]和经翼点组[1例(4.17%)],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鼻蝶组12.17%(14例),显著低于经额下锁孔组[44.19%(19例)]和经翼点组[50.00%(12例)],P0.05。3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经鼻蝶组(78.0±1.9)分显著高于经额下锁孔组(71.6±5.1)分、经翼点组(74.2±4.8)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较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生活质量高,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下肢远端手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穿刺操作与超声识别情况,同时比较2组麻醉效果与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识别坐骨神经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针进针深度大于对照组,且穿刺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运动阻滞、感觉阻滞、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未见神经损伤、穿刺部位血肿、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出现轻微不适后经对症处理后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入路与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各有不同,前入路进针下坐骨神经更易被识别,而侧入路进针可快速到达坐骨神经,但这两种入路进针方式的麻醉效果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超声探头位置与入路进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前臂后内侧入路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11—2012-11本院采用前臂后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的20例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采用前臂背侧入路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眶外侧(LSO)入路与翼点入路治疗视交叉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视交叉旁脑膜瘤患者90例,其中40例选择LSO入路,50例选择标准翼点入路,术后完成至少1年随访。对2组的手术结局、与入路相关的美学结果以及术后入路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入路组患者在术前脑水肿、肿瘤特征、手术切除程度、脑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暂时性外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结局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LSO入路的平均手术入路时长、手术总时长、患者住院时长均短于翼点入路,且术中失血量也少于翼点入路(P<0.05)。LSO入路患者无颞肌萎缩或发际线外有明显疤痕,而翼点入路患者颞肌萎缩率和发际线外疤痕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86%(43/50),P<0.05。因此,LSO入路患者审美完全满意度高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 LSO入路可以为视交叉旁脑膜瘤提供一个安全、快速、侵入性更小的暴露方式,可作为翼点入路的合理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经椎旁肌入路后路内固定术与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2007-01~2009-12收治的25 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手术及术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发现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恢复大于90%,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个级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2—2013‐12收治的63例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一期桡神经探查,作为观察组,28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桡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8±3.8)个月,观察组3例(8.57%)需接受二次手术,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2±1.0)个月,神经功能完成恢复时间(13.6±7.2)周,其中33例(94.28%)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l例(2.86%)神经功能部分恢复,l例(2.86%)神经功能未恢复;对照组2例(7.14%)需进行二期神经探查,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4±1.6)个月,神经功能完成恢复时间(12.8±7.8)周,其中25例(89.28%)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7.14%)部分恢复,1例(3.57%)未恢复。2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桡神经探查治疗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保守治疗者,而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与保守治疗相当,可作为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一种参考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额骨凹陷性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采用经眉弓眶上入路手术治疗额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7例。结果颅骨骨折复位满意,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额骨凹陷性骨折损伤小、出血少,对眶上缘特别是眶上神经血管的显露满意,面神经损伤、眶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中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较为常见[1],桡神经过桡神经沟转向前下,贴近肱三头肌内侧上部肌纤维,通过臂外侧肌间隔,依靠周围组织固定。桡神经与骨面有密切关系,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中桡神经损伤屡见不鲜。为探讨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我院收治的92例伴桡神经损伤的肱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3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的显露状况、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的变化,其中采用颞下经小脑幕一岩骨尖入路9例、经乙状窦前入路7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幕上下联合入路等其他术式5例,有16例手术在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15例(65%),次(近)全切7例(31%),大部切除1例(4%),术后新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共有16例(69%),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结论 颞下经小脑幕-岩尖入路简便迅速、安全、损伤少而且受解剖变异影响也少,能早期切断发自幕缘的供血,直接处理肿瘤基底,术野开阔;术中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种手术入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优劣性。方法选取2011-12—2013-12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B组患者采取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清除血肿。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止痛效果及各项生活质量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血肿大部分清除33例(66%),明显多于B组的22例(44%),再出血5例(10%),少于B组的15例(30%),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好转29例(58%),多于B组;A组患者术后预后良好38例(76%),多于B组的26例(52%),而完全性失语1例(2%),明显少于B组的12例(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较经颞叶皮质入路在手术清除壳核血肿的治疗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后路单一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围术期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10—2015-02我院就诊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行联合入路手术,24例行前路手术,21例行后路手术。观察3组术后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前后路及联合入路改善率分别为(38.76±12.24)%、(38.67±11.05)%及(37.84±1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后路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骨髓损伤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准确掌握其适应证,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9.
孟氏骨折临床常见 ,但孟氏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尚未引起临床应有的重视 ,现就 1990~ 1997年临床治疗 5 9例孟氏骨折 ,9例合并神经损伤作以分析 ,希冀有利于临床。1 临床资料9例中成人 3例 ,儿童 6例。有 2例为新鲜骨折 ,7例为陈旧性骨折 ,其中伤后 2~ 5个月者 5例 ,2年者 2例。 9例中有 2例为桡神经损伤 ;7例为桡神经深支损伤 ,其中 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有 8例为传导暴力所致伸直型骨折 ,1例为直接暴力所致开放性屈曲型骨折 ,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者临床均有伸拇、伸指肌麻痹 ;无腕下垂 ,感觉正常。其中 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者 ,小指及环指尺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并与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2011-04—2013-04我院收治的80例颅内血肿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ESS评分、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降低患者的昏迷指数,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