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痹证的中医分型:《素问》根据风、寒、湿邪气的偏旺情况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痹和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翼》等复补出“热痹”,《金匮要略》中的湿痹、风湿、历节等病均属痹证范畴。笔者认为痹证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因受六淫影响与四季寒暑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东北地处严寒,此为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则方药在《内经》的痹论篇、《伤寒论》的少阴篇和《金匮要略》的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痉湿喝等篇都有论  相似文献   

2.
“湿病”,“历节”,是内科常见的两种疾病,分别记载于《痉湿暍》和《中风历节》两篇之中。湿病从病因立论,历节以证状命名,二者就一般现象而言,它们相似之处颇多,如病因同“湿;”主证皆“痛;”病变部位,均多在“关节,”然仲景在《金匱要  相似文献   

3.
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篇中,分别论述了湿病、历节、血痹。三者虽然分散于三篇之中,但在病因机理、症候治则等方面却有其异同之处,故有必要加以鉴别。一、共同之处首先,三者的发病,均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如,《痉湿暍》篇中曰“此皆伤于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所致也”;《中风历节》篇中曰“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虚,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血痹虚劳》篇中曰“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加被微  相似文献   

4.
王清华 《陕西中医》1989,10(7):331-332
<正> 《金匮要略》论痹病内容有湿痹、血痹、胸痹及历节。本文拟根据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变证候特点,扼要阐述如下。一、微汗治湿痹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治疗当取微汗。“但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此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之旨欤”(《金匮要略心典》)。“若大发其汗,阳气奔腾……湿邪留滞,故反遗留,而病不愈也”(《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如“风湿相搏……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病·第十八条》)。  相似文献   

5.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6.
痹,是一种筋骨肌肉或关节发生疼痛、重着或顽麻不仁的证候。其病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以致风、寒、湿之气乘虚内入,壅闭经络,不得随时疏散,久而为痹。张仲景论痹思想来源于《内经·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之旨。他根据病情虚实,兼证轻重,主要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痉湿喝篇》、《中风历节篇》和《血痹虚劳篇》等进行阐述;并把痹证的项、腰、脊、臂、脚(?)痛等,归纳于“阳病十八”的范围(见《脏腑经络先后篇》)。学习《金匮要略》关于痹证论述,深感辨证精当,处方灵活,现归纳于六法,分述于下。一、发表祛湿法《痉湿喝篇》与《中风历节篇》分别指出:“湿家,身烦疼”;或“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可与麻黄加术汤,或桂枝芍药知母  相似文献   

7.
湿性重浊、粘滞,故为阴邪。《内经》谓“秋伤于湿”,雷氏则认为“四时皆有湿病”。其《时病论》称“春雨潇潇,夏雨淋淋,秋雨霏霏,冬雨纷纷,人感之者,皆有湿病”。故除在《秋伤于湿篇》中详述六种湿病(伤湿、中湿、冒湿、湿热、寒湿、湿温)外,并有风湿、霉湿、暑湿、湿泻、风温夹湿等散见于四季时病篇中,爰予归纳研讨。阐发病因病机一、推论时气阐明经旨:雷氏认为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thritis,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历节”、“顽痹”、“骨痹”等范畴,其致残率高,属难治性疾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叙述的“风湿”,在《金匮要略》中叙述的“湿痹”、“历节”等,与本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其所载方剂迄今用之仍有良效。兹将仲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略作如下归纳分析。1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RA初期,多为风寒湿三邪合而侵犯人体,风寒之邪较甚,外邪束表,营卫不和,阳气内郁,经脉郁而不通,故可见肢体关…  相似文献   

9.
论痹     
“痹”有闭塞不通的意思。凡身体某部或某些部分,由于营卫不利、气血凝涩而致肢体、关节、经络、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病证均称为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也”。《素问·痹论》这篇简要的论述,揭示了痹症的病因分型和病理。痹症现代医学称为风湿病、风湿热。“风湿”之名、祖国医学早就有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此名风  相似文献   

10.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由生地、防己、防风、桂枝、甘草、酒组成。该方所主之证,大多医家皆从“血虚受风”立论,临床用以治疗“癫、狂、惊、郁”诸疾,收效甚佳。我们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风邪乘袭,营血郁热”,用以治疗风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学中,风湿病即‘痹证’或‘痹病’,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称为‘痹’,痹即闭塞不通之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风湿’的病名,该书‘痉湿喝病脉证治’中说:‘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名风湿’。另外中医学中的‘历节’,‘白虎历节’,鹤膝风及‘痛风’等病也都属于痹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在《金匮要略》中,“搏”字共出现二十一次之多。它们分别见于《脏腑经络篇》“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痉湿暍篇》“风湿相搏”出现三次;《中风篇》“寒虚相搏,邪在皮肤”“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血痹  相似文献   

13.
“历节”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从篇名可知历节病与中风有一定的联系。汉晋时期中风多以外风立论,其范围包括厉风(麻风)。从“历节”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考证,认为“历节”当为麻风病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4.
微汗法是《金匮》风湿病的治疗大法。《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仲景指出,治风湿痹痛“法当汗出而解”,但又特别说明“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即此处的发汗是微微发其汗,与通常的发汗有所不同。“盖风性急可骤驱,湿性滞当渐解,汗大  相似文献   

15.
浅析《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之为病乃风寒湿三气杂至相合而成,《内经》详矣。然开痹证辨证论治之先河者,当推医圣张仲景,其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痹证的条文近30条,主要论述了湿痹、风湿、寒痹、历节、血痹及胸痹等的证治。由于这些内容至今仍对痹证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故笔者特就《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个方面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仲景辨治痹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一直为后世医家所尊崇。本文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关节疾病表现为主或与此相关的病证 ,从脉因证治的角度展开讨论 ,以理清仲景辨治痹证的基本脉络 ,并推源溯流 ,分析和归纳古今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以供同道参考。1 病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即称为痹证。关于痹 ,《内经》中已有专篇论述 ,其偏重在理论 ,强调外邪的侵袭。而临床的具体证治 ,始于张仲景 ,仲景著作中除了湿病、历节、血痹、肾着之外 ,诸如湿痹、风湿、风痹、周痹等均和骨节疼痛相关 ,从现…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对风湿病之认识:素问痹论篇载:“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夙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张景岳曰:“风胜者行痹,风者善行,故走注历节无定所、为阳邪。寒胜者为痛痹,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是为痛痹,此为阴邪。湿胜者为著痹,以血气受湿,濡滞肢体,沉重而疼痛,顽木留著不移,是为著痹,亦是阴邪”。辨证:风湿之为病,害人皮肉筋脉最甚,有自外感由口鼻而来者,或坐卧湿地而咸受者,有久患风湿已成  相似文献   

18.
麻杏薏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祥  孙玉信 《河南中医》2007,27(10):11-12
麻杏薏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篇,曰:“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临床多用于风湿身痛。笔者遵其法,随症加味,治疗因风湿导致的许多疾病,效果良好,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痹证”类似现代医学的风湿。风、寒、湿邪为本病的病因,《金匮要略》称为“历节”。本病是由湿气偏盛而致的筋骨痹,目前尚无特殊疗法。笔者随辽宁名老中医王乐善学习,掌握了针药并举治疗痹证的经验,取得一定的疗效。一、药物治疗药用:青风藤30克,忍冬藤3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地骨皮15克,牡丹皮15克,桑枝15  相似文献   

20.
膝肿痛是指膝关节肿大伴疼痛中医称为“痹证”,发病原因多因脉络亏虚,风湿之邪所致《汉书疑问志》曰:“风、寒、湿三气挟杂三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