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射频消融(RFA)与外科切除治疗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疗效、并发症及各临床参数。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31例病人共39个HCH病灶在全麻下进行了腹腔镜RFA治疗或外科切除术。男7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7±8.6)岁。病人均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腹胀等症状。术前经超声、螺旋CT及MRI检查获得确诊,平均最大肿瘤直径(9.6±1.4)cm。结果17例HCH成功实施了腹腔镜RFA治疗,14例进行了外科切除术。腹腔镜RFA组及外科切除组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92.4±85.0)ml及(714.3±276.3)ml(P< 0.01),平均手术时间为(107.5±34.4)min及(115.4±23.7)min(P>0.05),平均术后住院日为(4.9±1.2)d及(11.6±3.0)d(P<0.01)。腹腔镜RFA组均未输血,外科切除组中10例输血。腹腔镜治疗组中,2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外科切除组中,1例出现术后腹腔渗血,另1例肺部感染。所有病例术后均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及AST)一过性升高。随访6~35个月(中位21个月),腹腔镜RFA治疗组病灶完全坏死率达100%,外科切除组均未见残留病灶。腹腔镜RFA治疗组中,15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外科切除组中,13例无症状,1例右上腹轻度不适。结论外科切除仍然是巨大HCH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腹腔镜RFA治疗巨大HCH具有微创、避免输血、缩短住院日等优点,治疗效果肯定,适用于病灶位于肝脏表面或临近胆囊等空腔脏器的病人,术中超声的应用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多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多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18例,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I共发现瘤体46个,其中2个病灶10例,3个病灶6例,4个病灶2例,全麻下距瘤体2cm做包括瘤体的不规则肝段切除、次病灶RFA治疗。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及RFA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脾切除及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手术切除时间(37.4±8.8)min;单个病灶RFA时间(25.6±8.9)min,总RFA时间(39.8±14.7)min;总手术时间(152.6±30.8)min;总术中出血量(465.6±171.0)ml。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18例手术切除边缘未见残余肿瘤组织,RFA治疗病灶均完全坏死。随访6~31个月,5例发现肝内新病灶,采用经皮RFA进行治疗,其中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内再复发及肺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1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手术切除联合RFA治疗多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安全可行,近期治疗效果肯定,最大程度保存受损的肝功能,但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及肝功能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病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 angiom a,HCH)合并肝硬化病人行腹腔镜射频消融(rad iofrequency ab 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5年8月,15例HCH合并肝硬化病人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RFA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46.2±7.0)岁。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腹胀。乙型肝炎13例,丙型肝炎2例。肝功能Ch ild A级10例,Ch ild B级5例。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 I等检查共发现病灶20个,肿瘤直径(7.2±1.4)cm。病灶均位于肝脏表面或临近胆囊等空腔脏器。血小板计数(31.2±10.4)×109/L。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糖尿病2例。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3例。单个病灶射频治疗时间(68.8±34.0)m in,总手术时间(120.0±28.0)m in。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肿瘤完全坏死率达100%(20/20)。随访5~31个月,中位15个月,13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HCH合并肝硬化病人行腹腔镜RFA治疗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肯定,并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我们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RFA)治疗18例多发性HCH,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射频联合多齿针无水酒精注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射频与射频联合多齿针无水酒精注射对活体猪肝脏的消融毁损情况。方法:将健康家猪12头分为2组:A组为射频联合多齿针无水酒精注射组(RFA+EI组), B组为单纯射频消融组。分别记录每次射频消融达到最高阻抗时的时间及相应功率值,消融完成后均即刻将猪处死,取出肝脏,沿射频针道方向切开毁损灶,观察并测量其毁损范围大小,在每个毁损灶的中心、边缘及距边缘旁1cm处取材送检,观察其病理学变化。 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消融毁损灶中央组织均呈完全性坏死,边缘组织可见变性、坏死、充血、出血、血管腔堵塞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距边缘旁1cm处少量细胞变性和大量白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有组织坏死。RFA+EI组标本中组织炭化现象普遍较RFA组轻。RFA+EI组毁损灶平均最长直径为(4.7±0.4)cm,RFA组为(4.1±0.2)cm(P<0.05)。RFA+EI组平均射频毁损时间为(9.8±0.9)min,RFA组为(14.7±1.3)min(P<0.05)。结论:射频联合多齿针无水酒精注射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大肝组织消融毁损范围,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后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比较不同复发时间的疗效差别。方法以行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切除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RHCC组)和同期行RFA治疗的首发HCC患者(首发HCC组)为研究对象。(1)RHCC组42例患者,男34例,女8例,平均年龄(58±10)岁;复发灶大小1.5~6.6cm,平均(3.8±1.4)cm。RFA治疗前5例伴肝外转移。肝功能A级21例,B级19例,C级2例。手术切除距肝内初次复发时间为1~96个月,平均22.8个月。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者20例40灶(RHCC近期组),术后1年以上复发者22例37灶(RHCC远期组)。(2)首发HCC组148例患者,男11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9岁。肿瘤大小1.2~7.0cm,平均(4.0±1.4)cm。RFA治疗后1个月采用增强CT检查评价消融成功率;比较RHCC近期组、RHCC远期组和首发HCC组的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期。结果首发HCC组RFA成功率为87.2%(129例),局部复发率为16.2%(24例),另位复发率为37.8%(56例),平均生存期为(39.0±2.1)个月;RHCC近期组、远期组RFA成功率分别为85.0%和95.5%(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5.0%和13.6%(P>0.05),另位复发率为60.0%和18·2%(P=0.005),平均生存期为(15.4±2.3)个月和(39.5±4.5)个月(P<0.005)。与首发HCC组相比,RHCC远期组消融成功率与局部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HCC近期组生存期低于首发HCC组(P<0.05)。RHCC远期组1例患者治疗后出血,经射频止血、输血等保守治疗缓解。结论RFA治疗RHCC的预后及疗效与复发的时间相关;对于术后远期复发者,行RFA治疗可获得同首发HCC相似的生存期,而手术后近期复发者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1)手术切除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47例(A组),(2)手术切除+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52例(B组),(3)肝切除+门静脉免疫化疗42例(C组),(4)肝切除+全身静脉化疗27例(D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D组患者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5),(15.2±7.6),(13.3±5.4)和(10.0±3.7)个月(P<0.001);术后生存期分别为(24.8±10.2),(19.6±6.8),(19.0±5.5)和(14.4±3.7)个月(P<0.001);从确认复发至研究终点的时间分别为(12.6±7.7),(6.8±2.4),(7.7±3.8)和(5.2±2.9)个月(P<0.001)。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免疫化疗较任何一种单一途径更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多病灶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多病灶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对15例多病灶肝癌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治疗。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51.5±9.0)岁。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I发现瘤体36个,其中2个病灶11例,3个病灶2例,4个病灶2例。肿瘤平均直径(3.1±1.1)cm。乙型肝炎13例,丙型肝炎2例。合并肝硬化13例,胆囊结石2例。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单个病灶RFA平均时间(30.2±13.3)min,平均总手术时间(98.7±28.5)min,平均总出血量(145.3±82.8)ml。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12-52个月(平均35个月),1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消融部位复发,均采用经皮射频消融进行治疗。3例分别在术后24、28、36个月死于肝内复发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腹腔镜RFA治疗多病灶肝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最大程度保存了受损的肝功能。但应选择肿瘤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或邻近胆囊的病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不少肝癌不适合治愈性切除,只能用酒精注射、冷冻或高温射频(RFA)治疗。射频可将其波转换为热量,交流电通过插入周围组织的未绝缘电极尖端发生离子的方向改变、振荡而产热,组织受热而驱使细胞内外水分逐出组织,最终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英国帝国医学院肝脏外科于1995~1998年曾用射频治疗了35例肝癌病人,平均54岁。8例系原发性肝癌,多因肝功能差或多发性病灶而未能行治愈性切除;27例为转移性肝场,其中17例原发灶为结肠直肠癌。射频作为唯一的治疗或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进行随访,前半年中每月随访一次,以后每3月随访一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其中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25例(二次切除手术组)、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RFA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l8.0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况、生存状况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GGT指标RFA组均好于二次手术切除组(P<0.05);二次切除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次(34例次)明显高于RFA组(10例次)患者(P<0.05)。RFA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9.1%)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4.8%)均明显优于二次切除手术组(2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优于二次手术切除,患者有更好的肝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及长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