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探查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3~45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28%。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目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报道不一。目的:探讨应用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的1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及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评估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所有患者治疗后即有下肢及腰部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为(7.3±1.3)分,治疗后为(2.1±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所有椎间融合器均达到融合,未发生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提示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快,内固定牢固,可获得良好的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1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初次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方式、术后效果及其预后.结果 所有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优良比例为84.2%(16/19),有效比例为94.7%(18/19);下腰痛JOA评分术前(10.0±1.9)分,术后(22.5±0.9)分(P<0.05).随访发现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植骨融合情况良好,未出现脊柱不稳定.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明显缓解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腰痛症状,促进相邻椎体达到骨性愈合,恢复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特征及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14例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术,2例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病人术前症状大多消失,间歇性跛行未再出现,仅1例遗留轻微腰痛症状,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的病理关系,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固定、椎间体融合的手术方法。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对手术方法原则和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2例手术患者中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48例,尚可4例,良好率达92.3%。结论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该手术治疗保持了ICR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治疗,可以常规选择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方式,近年来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作为一种半坚强内固定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开始逐渐应用在临床,成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方式之一。目的:临床对比观察研究分析采取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Isobar组和坚强内固定组,各20例,分别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和传统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至少2年以上随访,无脱落。与内固定前相比,两组患者内固定后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指数均显著改善;且与坚强内固定组相比,Isobar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较大,而两组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接近。说明采用后路Isobar非融合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传统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用标准置钉技术先在滑椎两侧的椎弓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滑椎下位椎体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正确,然后咬除滑脱椎体的棘突、椎板,切除椎间盘,准备植骨床,安装连接棒,行滑椎复位。将椎板切除后的碎骨及所取髂骨植入椎间隙。调整GSS系统,扭紧连接螺钉,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8周及随访时观察手术前后脊柱放射线影像的改变,材料置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38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较术前改善,其中28例完全复位,10例术后仍存在I度滑脱;术后8周X射线观察可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器械固定可靠,未见钉、棒松脱现象,无脊柱再滑脱,脊柱稳定性良好。随访36例患者中,未出现钉、棒松脱,植骨融合好,术前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评价优33例、良3例。结果证明,GSS系统钛棒可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提拉复位力及螺钉抗拔出力强,是较好的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手术方法改进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9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经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术治疗后效果,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6个月。X线示骨性融合,症状完全消失78例,基本消失8例,无显著缓解者7例(可4例,差3例);有5例断钉及松动。根据JOA评分法,优良率92.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加椎体间融合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采用单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椎间融合器)或骨块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联合治疗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传统常规开窗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CT检查、Macnab评分,判定该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术后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同时住院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优良率和骨性融合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完成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椎间隙高度、患者腰椎功能评分(JOA)、改良Macnab评分、腰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1)术后3、6、12个月,所有患者椎间隙高度、JOA评分均有上升,腰背部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个月,患者椎间融合A+B级比例达100.00%,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为95.71%。 结论: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可在实现充分减压的前提下维持椎间盘稳定性,减少椎间隙高度丢失,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功能障碍指数,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症状较为典型的腰椎滑脱症病例118例,采用RF椎弓根内固定及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4个月,滑脱复位率89.8%(106/118),椎体间融合率91.5%(108/118),无再滑脱现象.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F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术可直接复位滑脱椎体,即刻稳定病变节段,增加椎间孔截面积间接扩大侧隐窝而缓解对神经根的卡压,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对于仅有一侧腰腿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腰椎椎板开窗减压和全椎板切除加压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单枚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出现一侧腰腿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对40例一侧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枚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前后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随访评分,计算治疗后的改善率和优良率;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 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优良率为88%。按Suk标准评定,38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符合确认植骨融合或可能融合,椎间融合率为95%。剩余2例患者在治疗后9个月随访时达到上述标准。提示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加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仅有一侧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中,中央管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1例,单纯神经根管狭窄10例(其中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41例均采取后路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同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术中视情况行突出物摘除。结果:术后随访6月~4a,平均2a。按JOA评分标准,本组疗效优3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93%。出现1例断钉(2.44%)。结论:在恰当把握手术指征、减压充分、内固定和植骨操作准确的基础上,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问置人自体骨及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cage)手术,治疗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2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0个月。2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X线显示复位效果良好,滑脱复位椎体在6—9个月达骨性融合,无高度丢失及复位丢失,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临床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 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6-01/2010-0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JOA评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固定后及末次随访与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45例患者中优3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个月后X射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 < 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5例切开复位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探讨重度L5滑脱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重度L5滑脱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拍片示椎体间均有骨性愈合。结论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L5滑脱症疗效好,并发症少,是重度L5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