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颈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椎管内肿瘤并不少见。肿瘤易造成脊髓压迫,致瘫率高,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其手术难度和较大。本文报告颈椎管内肿瘤46例,男34例,女12例。髓内肿瘤6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2,便膜外肿瘤8例。本组病例均行颈椎MRI检查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MRI能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其与脊髓的关系,是早期诊断颈椎管内肿瘤的可靠方法。如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多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观察颈椎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SCIWORA)的手术治疗效果。背景:过去对颈椎SCIWORA,通常行保守治疗,多数系中央脊髓损伤,手内在肌恢复较差。为了改善其预后,乃行手术治疗,本组10例,8例过伸损伤,2例屈曲损伤,7例中央脊髓损伤,2例前脊髓损伤,1例完全脊髓损伤。方法:(1)X线平片测量颈椎椎管矢径,8例狭窄。(2)MRI:10例均见椎间盘突出,在中央脊髓损伤,7例为单片段脊髓信号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脊髓功能进行判断,术前术后行JOA评分。结果本组16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中脊髓监测均无脊髓损伤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3~29个月),JOA评分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术后无脊髓损伤或症状加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复查x线及CT提示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颈椎管内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进行肿瘤切除,部分病人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15例完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7例,症状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价肿瘤大小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脊髓,并注意保护好椎动脉及防止椎管内静脉丛大出血,是将肿瘤完全切除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颈髓肿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对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85~2001年收治的74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X线摄片,12例行椎管碘油造影,17例行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颈椎管内肿瘤早期采用椎管碘油造影、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或误诊,采用MRI检查者均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74例中行肿瘤全切除58例(78.4%),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1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61例,病情加重或无改善10例,死亡3例。结论:MRI对颈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制定手术方案也有指导意义。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的颈椎管内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应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显微手术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完全、对脊髓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MRI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附30例分析)刘洪奎,吴德升,赵宏颈椎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较困难,常延误治疗。MRI对颈椎内病变的诊断有着特殊的优越性,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我院自1986年至1993年12月共收治颈椎椎管内肿瘤30例,就其MRI所见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8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脊髓造影加CT和MRI结果的比较分析,就此二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做出了评价。结果提示在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方面,MRI明显优于脊髓造影加CT;在显示颈椎骨质增生、OPLL、颈神经很受压方面,MRI不如脊髓造影加CT;在显示颈椎管狭窄蛛网膜下腔和脊髓受压方面,MRI和脊髓造影加CT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术前要对颈椎病的诊断、病史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普通X线片、脊髓造影、CT等检查部难以全部达到这些要求,本文通过对32例颈椎病病人术前MRI检查,认为MRI可清楚地显示颈椎全貌,对病变部位、程度、范围等均能明确显示,可以排除肿瘤及脊髓病变,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脊髓拴系综合征MRI图像与手术所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2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图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人皆有脊柱裂,其MRI图像和手术所见完全相符。根据MRI和手术所见,可将脊髓拴系综合征分为:(1)终丝粗大型,(2)脂肪瘤型,(3)术后瘢痕粘连型,(4)脊髓或马尾肿瘤型,(5)混合型等5种类型。文中就各类型病人的MRI表现和手术中所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 观察及分析应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2例的近期与1-9年远期临床疗效并将手术前、后X线片、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30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6%和68%,后X线片显示颈椎管矢以显著增加,CT示椎管截面积显著扩大,而MRI则显示脊髓向后移行,前后方压迫均解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3~68岁,平均44.7岁.硬膜外肿瘤2例,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13例,髓内肿瘤1例.肿瘤位于延髓~C1,3例,C1,28例,C2水平2例,C1-3 2例,C2,31例;其中4例肿瘤位于颈髓腹侧.15例患者行CT或MR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10例,E级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同时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7.4个月.根据JOA 17分法评分,术前6~17分,平均8.8分;术后6个月14~17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8.1%.术后影像学检查示植骨融合良好.Frankel分级:7例由术前的D级恢复至E级,5例由C级恢复至D级,3例D级及1例E级的患者术后未改变.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