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汤(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P-g P表达、安全性指标等,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g P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DAS28、HAQ评分、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P-g P、ESR、CRP、RF、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压升高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温化蠲痹方可降低RA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 P表达,改善患者对DMARDs多药耐药,可能是其治疗RA提高临床疗效机制之一,该方治疗R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作用,以初步探讨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RA疗效及的机理。方法: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5例,西药对照组35例,其中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中药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西药用量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P<0.05或P<0.01)。两组在改善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具有促进西药减量作用。温化蠲痹方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F、Ig等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而治疗CIA。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把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升高,降低CIA大鼠外周血TNF-α、IL-1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TX组、温化蠲痹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药30天后,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00);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6;P=0.009)。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00);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外周血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为0.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42)。结论: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恢复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顽痹范畴。病本禀赋不足,邪凑正虚致痹。临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治疗法当温清并用,痰瘀同治。拟温化蠲痹方,温经清化法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n=10,简称中药组)、MTX组(n=10)。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按22.9g·kg-1·d-1剂量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温化蠲痹方,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mg·kg-1·w-1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给药30天后,运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中药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减少,诱导滑膜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膜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IL-1β、IL–8水平达到而治疗CIA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低剂量组(n=10,简称中药1组)、温化蠲痹方中剂量组(n=10,简称中药2组)、温化蠲痹方高剂量组(n=10,简称中药3组)。中药1、2、3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45.8 g/kg·d、68.7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提取各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X组比较,中药1、2、3组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X比较,中药1、2、3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2、3组比较,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升高。中药温化蠲痹方下调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其可能通过下调miRNA-146a表达,而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等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提取两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化蠲痹方干预后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22条,其中上调基因76条,如防御素3b(RatNP-3b)等;下调基因146条,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 2)、黏蛋白1(Muc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素、防御素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癌基因等。结论 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对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发挥多靶点治疗CI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颈、背部5个部位皮内多点注射BCⅡ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中药组,n=10)和MTX组(n=10)。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和计分法分别评价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症程度。分别灌胃给药: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剂量为22.9 g/kg,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MTX组给予MTX混悬液,剂量为0.78 mg/kg,每周1次。治疗30 d后处死,取各组膝关节滑膜及血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HIF表达水平。结果:1AI评分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第18天,中药组大鼠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3 d后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HIF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组HIF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滑膜HIF表达水平升高,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HIF表达,而抑制CIA大鼠血管翳生成,从而治疗CIA。  相似文献   

12.
自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群  郑宏岭 《四川中医》2005,23(7):43-43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方法:采用益肾化痰蠲痹汤为基本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结果:总有效率97.3%。结论:益肾化痰蠲痹汤方治疗RA有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孙炜  李志轩 《新中医》2014,46(3):184-187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BCⅡ)乳剂于大鼠尾根部及颈背部多点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甲氨喋呤(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简称中药组,10只)。给药30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云卿  刘喜德  余建明 《新中医》2014,46(3):99-100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络昔康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治疗,均治疗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指数总积分等骨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微小 RNA-146a(miRNA-146a)、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RAF6)、白细胞介素-1 受体相关激酶 1(IRAK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雌性 Wistar 大鼠 70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 只,生理盐水每天 1次)和造模组(60 只)。 造模组采用尾部皮内多点注射牛II型胶原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 CIA 模型。 造模成功后(40 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化蠲痹方组(中药组,温化蠲痹方每天 22.9 g/kg,每天 1 次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 2 mL 每天 1 次灌胃)、甲氨蝶呤组(MTX 组,MTX 混悬液每周 0.78 mg/kg,每周 1 次灌胃)和温化蠲痹方加 MTX 组(中药加西药组,灌胃药物同中药组及 MTX 组),每组 10 只。 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和计分法分别评价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症程度。 治疗 30 天后处死大鼠,取各组膝关节滑膜,运用 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滑膜病理;采用 5 级评分法评定滑膜炎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增生的程度;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滑膜中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明显(P<0.05);模型组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 组、中药加西药组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显著减轻,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 与 MTX 组比较,中药加西药组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更低(P<0.05)。 结论 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miRNA-146a、TRAF6、IRAK1 基因表达从而抑制 CIA 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生,发挥其抗炎作用。 MTX 加用温化蠲痹方比单纯 MTX 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sansferases,DNMTs)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制备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喋呤组(MTX)、温化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45.8、68.7 g/(kg·d)灌胃,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日。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大鼠PBMCs,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s DNMTs(DNMT1、DNMT3a及DNMT3b)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明显肿胀(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s 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中药各剂量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降低。温化蠲痹方上调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无明显剂量依赖性。通过上调DNMTs表达,调节CIA大鼠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其治疗CIA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146a (miRNA-146a)、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表达影响及miRNA-146a与DNMT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LEF,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每天1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每天1剂,分2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等,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PLT)计数,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46a与DNMTs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43.3%、36.7%)高于对照组(33.3%、26.7%,P<0.05);治疗组DAS28、HAQ评分、VAS评分降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P<0.01);miRNA-146a、DNMTs、ESR、CRP、RF、抗CCP抗体、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动期RA患者PBMCs DNMTs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升高(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r=-0.362,P=0.04)、DNMT3a(r=-0.566,P=0.01)、DNMT3b(r=-0.382,P=0.03)呈负相关。治疗组出现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活动期RA患者miRNA-146a表达、上调DNMT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朱劲松 《新中医》2015,47(2):210-2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分成2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刺联合温化蠲痹方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针刺疗法。观察并记录患者关节疼痛、晨僵、肿胀等评分,将总疗效及临床症状总积分作为主要指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77.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晨僵、肿胀、临床证候总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化蠲痹方及仅用针刺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效,但前者疗效更优,治疗后症状较后者轻,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多采用二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其中甲氨蝶呤通常是治疗RA首选的和在联合治疗方案中常用的药物^[1]。在祖国医学中,RA属“尬痹”、“历节”范畴,益肾蠲痹丸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积50年经验研制的治疗痹症的经验方。为了探索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小的用药方案,我们采用益肾蠲痹丸和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治疗RA,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蠲痹通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蠲痹通络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实验对象的临床症状变化、相关血液学指标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指标转阴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通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