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病证[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喘息憋闷等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肺胀"范畴。王有奎系山西省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及研究50余载,治疗肺胀有其独特疗效。王老认为肺胀的病机为"肺脾  相似文献   

2.
张钟爱教授系南京市名中医,全国首届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师承谢昌仁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年,研习经典,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药调治肺系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其膏方调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颇具经验。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近10项,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编著《名医谢昌仁》等专著5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具有气流受限,易复发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的可预防及治疗的肺系疾病[1]。  相似文献   

3.
左明晏  许从莲  杨毅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53-2054
肺系疾病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属于中医学"感冒"、"咳嗽"、"肺胀"、外感发热"等范畴。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肺系疾病多以"热"证多见,在立法处方时运用中医"热者寒之"理论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疗  相似文献   

4.
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类疾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医外治法特别在防治慢性肺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针刺拔罐、穴位埋线、雾化吸入、艾灸等中医外治疗法防治慢性肺系疾病进行综述,经比较得出穴位敷贴疗法具有经济、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防治肺系疾病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2,43(5):393-393
答: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症候群,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多以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维持患者生命。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汗法治疗尿毒症,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介绍如下。服药发汗法:取麻黄、桂枝、白术各15g,杏仁10g,甘草5g。偏气虚者加黄芪30g;偏血虚者加当归20g,黄芪30g。以水煮沸  相似文献   

6.
西医学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肺间质病变、肺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等均属于肺系疾病.由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污染等原因,肺系疾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西医治疗肺系疾病主要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短期内能较快改善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中医治疗肺系疾病强调辨证论治,依据个人症状与体质的不同,分别施以不同的治法,可纠正体内阴阳偏颇,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王萌超  王辛秋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48-1150
正国医大师晁恩祥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从医60余载,勤求古训,治学严谨,临证精于辨治,处方用药考究,对中医内科疾病,尤其是中医肺系病的治疗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病,注重抓主症,看兼证,抓主要病机,注重疾病演变规律;治疗分清主次;注重"风邪"在肺系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注重通过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治病。晁教授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治疗,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40例)和中医特色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50μg(舒利迭)吸入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肺康复疗法,包括中药口服+经典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疗程各为2个月,分3段治疗,总疗程6个月。随访第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变化、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CAT评分、西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或P<0.01);中医特色治疗组患者FEV1较常规治疗组稍有改善(P<0.05),且可以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结论]中医特色治疗可一定程度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两虚)疗效。[方法]将5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治疗组28例六君子汤(白术12g,太子参16g,甘草8g,丹参26g,茯苓28g,桔梗、地龙各12g,黄芪26g、旋覆花12g),水煎400mL,1剂/d,2次/d,阳虚水泛加猪苓、附子、车前子;痰热蕴肺加冬瓜仁、桔梗、桃仁等;肺脾肾虚加五味子、熟地等;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肺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4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43%;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 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FEV_1、FEV_1/FVC两组均有改善(P 0. 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六君子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两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质学说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梅 《国医论坛》2007,22(1):19-20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1].咳嗽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咳嗽是由外感、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利上逆而发生的一种肺系病证.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属于本病范畴.笔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到咳嗽的治疗中,辨质论治[2],通过改善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达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系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胸疾患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治疗颇为棘手.我们自1992年1月至1995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40例,效果较为满意.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50岁7例,51~60岁12例,61~70岁14例,71岁以上7例;慢性肺部疾病病史10年以下者4例,11~20年者24例,21年以上者12例.肿.查体均有半卧位,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饱满,双肺部干、湿性罗音,肝脏肿大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X线示肺纹理紊乱,肺气肿征,右心室增大.心电图符合肺心病改变.舌质淡红8例,胖嫩有齿痕13例,黯紫19例.舌苔薄白9例,白厚而腻31例.口唇紫绀37例.脉象细数28例,濡滑而数12例,兼促结代脉14例.中医辨证属心脾肾阳虚水泛证.该组40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2 治疗方法3.1 西医 控制肺部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2.2 中医 泻肺平喘,强心安神,温阳利水.基本方:桑叶10g,杏仁10g,远志5g,熟酸枣仁15g,茯苓15g,桂枝5g,白术10g,葶苈子15,甘草5g,大枣30g.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加减:肺部感染严重者加金银花15g,连翘10g;有恶寒者加芦根5g,蝉蜕5g;痰多加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是以肺脏病变为主的肺系疾病,由于慢性咳喘而逐渐加重演变而成,反复发作,致使肺脏虚损,肺虚则气失所主,以致气短、喘促加重,子盗母气,脾脏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饮内生.病久及肾而使肾虚,肾不纳气.痰湿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证型之一,现笔者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厚朴大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头孢类、喹诺酮类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必要时予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剂等抢救措施。治疗组30例厚朴大黄汤加减(厚朴10g,大黄5~10g,炙麻黄6g,杏仁10g,生姜6g,杏仁10g,甘草15g,大枣10g;喘促气急加葶苈子15g;大量黄痰加黄芩、鱼腥草各10g;发热加金银花15g,连翘10g;双下肢水肿加茯苓25g,薏苡仁30g),水煎400m L,200m L/次,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咳嗽、痰量、肺部啰音、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3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大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肺系疾病中的"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以"痰、热、瘀"为病理因素,痰热壅阻,血运不畅,瘀血内停,久则血伤入络。故在治法上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三法,但治疗时一定要明确此三法的区别之处,确定各自的应用范围,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天灸疗法属于中医学的独特疗法。近年来,因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而被广大患者熟知和认可。中医肺系疾病包括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是天灸疗法最常治疗的疾病。笔者对近10年来天灸在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这方面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现综述如下。1天灸疗法的概念及理论渊源天灸是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白芥子、细辛、甘  相似文献   

16.
炎症反应在肺病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肺系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炎症反应介导影响下的气道结构重塑、血管重塑、肺实质改变,其中肺系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为肺血管重塑,若病情加重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见炎症反应在促进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干预肺系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中医络病理论分析,肺系疾病血管重塑的病理改变主要在肺血络,归属于中医的肺血络病,通过对"肺虚络瘀致微型癥瘕"形成,肺脏血络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证候、疾病预后规律的深层次研究,提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肺系疾病逆转血管重塑,进而为临床应用中医药理论治疗肺系疾病肺血管重塑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加用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常见的慢性肺系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本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易反复、难以根治,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打击,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医外治法在防治慢性肺系疾病方面经验丰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中药穴位敷贴,此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腧穴,并采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丸、散、膏等剂型,直接敷贴于穴位上,利用中药对经络穴位的刺激作用来调理脏腑阴阳、疏通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了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研究方法、证型分类、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20.
涤浊法是张磊主任医师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疏涤五脏"之旨,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治疗浊阻证的大法.具体在肺系病中的应用,是以新加苇茎汤(经验方)为基础,药由苇茎30g,生薏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茯苓30g,杏仁10g,桑白皮30g,地骨皮15g,黄芩10g,桔梗10g,甘草6g组成,对于肺系咳、喘、哮、肺胀、肺癌、肺痈、咯血、胸腔积液、鼻腔癌等疾病,属于浊阻之证者,随证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几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