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成  赵宝波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2):133+136-133,136
<正>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为12例患者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16~46岁,平均32岁。其中慢性阑尾炎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现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91例行胃癌根治术(D2加11、12、14组及部分16组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91例中未收集术前及术中明确有转移病灶、术后pTNMⅣ期及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胰腺炎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其发展快,如不及时准确治疗将导致术后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甚至死亡,本文分析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治疗的15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的l临床资料,以探讨术后创伤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束宽山 《腹部外科》2011,24(4):245-247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运用超声内镜(EUS)联合CT进行术前分期对判定胃癌可切除性及制定优化综合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56例胃癌病人术前行EUS和螺旋CT检查分期和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分期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US检查对T1、T2、T4期的判定具有优势,CT检查对T3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于1994年3月至2001年3月运用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自1994年3月至2001年3月来自院外就诊的肩周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30岁至60岁,中位年龄45岁;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20例,中度活动受限45例,重度活动受限15例;就诊时间一周至半年,均伴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95年7月至2001年6月我院行四肢骨折手术内固定及取除内固定1541例次,出现周围神经损伤22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岁3月~65岁,平均年龄31岁。手术前无神经损伤症状,其中桡神经损伤18例,止血带使用不当致上肢神经损伤3例,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外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完成51例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与体会.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24 ~72岁,平均(57 ±12)岁.手术前51例患者均经过胃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肿瘤平均直径(4.1±2.0) cm,术前行消化道X线钡餐、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和(或)CT检查排除肺、肝等远处转移.依据腹腔探查对肿瘤的手术中分期,按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实施胃癌D2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日趋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1].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治疗31例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患者,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有腹部手术史的结直肠癌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32~ 75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直肠癌21例、盲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5例、结肠肝区癌2例.本组患者此次手术与前次手术距离时间0.6~42年,中位时间16年.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前螺旋CT分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进展期胃癌在术前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虽然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CT、螺旋CT等能用于术前分期评估 ,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采取人工气腹法SCT (induced pneumoperitoneuminspiralCT ,SCTPP)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分期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利用SCTPP技术提高术前分期准确性的可能性。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 2 32例 ,选择其中体态较瘦者 5 2例行SCTPP检查 ,其中男 4 0例 ,女 12例 ,年龄 35~ 75岁 ,平均 5 8岁。所有患者均经气钡双对比消化道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25例进行期胃癌的术前CT检查和临床随访,讨论CT对胃癌外科分型的意义。临床资料1985年7月至1989年12月,对经胃肠造影及胃肠造影及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胃痛术前患者进行Cl,扫描.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39一74岁.责门瘤12例,胃窦癌5例,胃体癌2例,呈J“泛分布胃癌6例。扫描机为美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共计对312例胃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10例患者发生了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均成功救治。现总结这组病例资料,对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和术后常见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199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者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行胃大部切除(或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术3例、毕Ⅱ式吻合术12例,近端胃癌根治、远端胃食管吻合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1例.  相似文献   

13.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与胃癌术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 06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胃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中各种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并发症与联合脏器切除、Ⅲ~Ⅳ期、肝硬化、全胃切除、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年龄>60岁等危险因素相关.结论联合脏器切除、肿瘤分期Ⅲ~Ⅳ期、术前合并症、肝硬化、全胃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年龄>60岁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D2根治术作为胃癌的标准术式,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报道日渐增多,但关于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鲜有报道[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共完成4例早期胃癌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56(47~68)岁.术前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术前超声胃镜及增强CT等检查提示病变局限于黏膜下层,未见其他各器官及周围淋巴结转移.完善检查后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CT血管重建(CTA)研究胃左动脉(LGA)的基础上[1],进一步观察胃癌患者胃左静脉(LGV)汇入点及走行情况,并与LGA的研究相结合,可更加有效地帮助清扫No.7组淋巴结和避免术中出血.资料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的147例胃癌患者,其中男95例,女52例,平均61岁(23~82岁).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美国Medrad公司SteHent双筒高压注射器,扫描范围上腹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28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手术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3.6岁。  相似文献   

17.
1997年Goh等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该术式逐渐在临床开展,但多以远端胃切除为主[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5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总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82.6%和6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贫血、血小板增多、分化等级、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是继肿瘤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后,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者自1985年7月至1991年7月共收治慢性胃溃疡合并霉菌感染7例,其中6例误诊为胃癌,4例按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例都为男性,年龄50~73岁。全部病例都有上腹部疼痛和/或返酸,嗳气,腹饱胀等病史。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3年。7例中4例因出血,3例因临床症状加剧治疗无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10b (MiR-10b)是由Twist基因诱导的微小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癌转移的作用.miR-10b异常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已有报道[1-2],但对胃癌转移过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不十分清楚,甚至存在相反意见.本研究旨在明确miR-10b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促癌转移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胃癌组织: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选择资料完整的胃腺癌15例进行研究,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7~ 84岁.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在15例胃腺癌中随机抽取10例癌旁(距癌灶距离>5 cm)非肿瘤性胃黏膜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