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参加2006年度体检的40~65岁十部中抽取300名体检结果,分析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及超重、肥胖率与年龄的关联性.结果 不同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也相应不同,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的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X2=7.0816,P<0.05).结论 开展肥胖干预,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关系,为制定预防超重与肥胖相关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某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3 235例机关和企事业员工为调查对象,男性1 459例,平均年龄(37.3±10.3)岁,女性1 776例,平均年龄(39.4±11.9)岁。对该人群进行体格检查与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性别和年龄段分析检测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调查人群超重率为29.3%、肥胖率为6.6%。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0.9%、26.6%、3.0%和17.9%。女性超重率、肥胖率、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血压、血糖异常率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和血尿酸异常率在45~岁达到峰值。男性超重率、肥胖率、舒张压和血尿酸异常率在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性。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体重控制,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GLU)、年龄、吸烟及饮酒问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居民400名,现场测量血压按是否患高血压分组。测定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询问家庭年收入、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年龄、肥胖情况f体重指数、腰围、臂围、臀围)、血脂(总脂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血糖间均有差异。高血压组年龄、肥胖情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及血糖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而低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小于正常血压组。(2)年龄、体重指数、血魔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1)高血压与多种心血管病发病因素存在相关联系。(2)控制体重可能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所民办高校教师体重指数(BMI)指数现状。方法以2010年5月接受健康体检的1234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测定BMI及血酯、血压和血糖。结果民办高校超重和肥胖比例高达35.9%,男性教师超重率为27.5%,肥胖率20.8%;女性教师超重率为15.6%,肥胖率13.6%。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5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峰值。随着BMI指数升高,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逐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不同性别的教师不同BMI组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和脂质代谢紊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民办高校教师中的超重、肥胖率较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一般人群高,应采取相关的措施控制民办教师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成人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选择重庆市两社区中老年人群288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超重与肥胖标准,对BMI和WHR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超重及肥胖总检出率35.73%,腹型肥胖率31.84%。随BMI升高,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且糖尿病、高血压、高TG、低HDL检出率亦升高。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糖、高血压、高TG和HDL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70、1.87、2.99、2.29倍。与正常组比较,超重与肥胖人群有任意1、2、3、4种危险因素时的危险性分别是2.15、3.84、6.23和24.90。[结论]超重与肥胖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减重干预对超重与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减重干预对超重、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体检社区人群中,人选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且未曾服用过于预血压、血脂及血糖药物、自愿接受减重干预的超重、肥胖成人共11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壮年组、老年组,对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膳食、运动管理等综合减重干预措施,分别对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BMI)、体脂率、血压、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OGTT 2h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测值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各组BMI、空腹血糖、TG及LDL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HDL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青年组、中壮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老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干预可有效改善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成人的体格及代谢指标,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是超重肥胖人群防病健身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老年超重、肥胖人群在减重干预的同时应尽早结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641例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鄂南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血压、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压、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密切相关,应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辉 《职业与健康》2014,(10):1310-1311
目的研究汽油对加油女工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无锡市加油站1 052名加油女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以及年龄调整标化异常率随接害工龄增长的变化。结果①收缩压、舒张压、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水平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均P〈0.05)。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②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标化异常率随着接触汽油的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血糖标化异常率随着接触汽油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接触汽油可影响女工血脂和血糖的异常率,各项检查指标水平均受加油女工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 840人进行血糖、血脂及相关因素调查;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3%和27.1%,其中男性超重率(40.2%)和肥胖率(29.3%)明显高于女性超重率(36.8%)和肥胖率(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群平均BMI及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和肥胖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高血糖及血脂异常检出率随BMI的增高呈增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顺义区人群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且超重、肥胖与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开展群体超重、肥胖干预行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了解新疆某地区油田企业驾驶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驾驶员的健康水平。随机抽取598名男性工龄≥1a的驾驶员,检测血压、血清中总胆固醇(TC)、血清中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显示,驾驶员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51.7%、37.3%。不同年龄和工龄组的血脂和血压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血脂和血压的异常率随之上升。其中维吾尔族人群的血压异常率偏高(P0.05);公交车驾驶人群血压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也随之呈上升趋势,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存在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HDL-C水平偏低,LDL-C、TG、TC、DBP、SBP水平升高。随着驾驶员人群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血脂和血压异常趋势明显上升;超重和肥胖对驾驶员人群的血压、血脂和血糖也有明显影响,应加强驾驶员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在慢性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在思明区开元街道开展的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防治项目暨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应用项目腰围与身高的体检结果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腰围身高比在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血脂风险预测中的意义。结果以腰围身高比0.5为切点,中心肥胖组与非中心肥胖组在血压、血糖、血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肥胖组中收缩压、舒张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分别比非中心肥胖组高出16.31%、10.22%、9.22%、12.68%、6.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围身高比是预测高血压、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成年居民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414名18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浙江省居民超重和肥胖合并率为22.72%和5.39%,随年龄增长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存在职业差异;男女性超重差异不显著,肥胖差异非常显著;肥胖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值均大于体重正常组.结论肥胖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值呈正相关.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尽快开展肥胖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青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D与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我院健康管理中心2112例中青年男性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血脂异常、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5);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超重肥胖影响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 探讨肥胖和多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 在常熟市慢性病基线调查和多中心合作研究调查的人群中确定肥胖组和对照组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 肥胖组中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和异常率均要高于对照组 ,并且体重指数 (BMI)和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肥胖组的血糖水平和对照组相比 ,在女性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而在男性则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 ,肥胖组代谢异常率要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 在代谢综合征中 ,肥胖起着重要作用。必须重视肥胖问题 ,特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 ,应该积极开展肥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10 648人中,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按照性别、民族、年龄相差≤1岁,进行肥胖、超重、正常1∶1∶1配对,各321例,采用"全国青少年体质调研统一测量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三组间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随BMI的增加,血TG、TC异常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控制性别、民族和年龄因素后,TG与BMI、腰围、臀围、腰高比值(WHtR)呈正相关(均P0.01或0.05),HDL-C与BMI、腰围、臀围、WHtR呈负相关(均P0.01或0.05);调整性别、民族、年龄因素后,随BMI的增加,高脂血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组患高脂血症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93倍(95%CI为1.144~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儿童青少年的TC、LDL-C、HDL-C水平均高于汉族,TG水平均低于汉族(P0.05);而回族儿童青少年T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P0.01)。结论肥胖显著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的发病风险;回族儿童青少年TC、LDL-C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是否与民族遗传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合肥市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对3 640例健康体检者BMI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 该人群的平均BMI为(25.47±2.83)kg/m2,其中男性(26.33±2.48)kg/m2高于女性(23.91±2.75)kg/m2;BMI在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层组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及年龄组BMI中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差异较大,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尿酸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的饮酒行为与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脂的关系。 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3911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饮酒行为,并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脂,分析饮酒行为与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超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高于不饮酒组和适量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不饮酒组和适量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量饮酒组和大量饮酒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异常率均高于不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量饮酒与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和血脂异常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