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高依据。方法 调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份共60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012年三季度至2013年四季度干预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79.46%、41.79%、38.46%、38.54%、35.84%、36%;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84%、11.9%、37%、41.44%、82%、90%;使用天数分别变化为6.2、5.4、4.7、3.6、3.2、2.7 d;干预后预防用药使用率及使用天数逐渐减少,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给药时机合理率,缩短使用时间。充分说明多部门联合干预,持续改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限定日剂量(DDD)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结果 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依次为11.40%、7 51%、7.34%;销售金额前三位的是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复方制剂、青霉素类;品种数和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结论 本院的抗菌药物选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年上升过快、廉价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大幅度减少,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我院3个病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2012年1-12月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乳腺癌、腹股沟疝3个病种共559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选择前一年同期(2011年1-12月)同类疾病患者共5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抗菌药物选择种类、首剂给药时机、停药时间、平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药费、人均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合理性提高,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增加,平均给药疗程缩短,联合用药比例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药费、人均总费用降低(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某院通过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对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数据,以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费比、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开展前后的变化差异。结果:在实施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干预期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0.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4%、药费比为37.7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3.6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81.1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8.36 DDDs/100人/天。结论:该院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61-46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0-12月100例(干预前)和2012年10-12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1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机0.5-2h由0%提高到92%,平均用药疗程合理率由4%提高到81%,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88.12元下降至82.23元,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五大类11个品种降至二大类5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使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促进了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我院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8 464张及各月已归档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309份进行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原因。结果:通过定期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我院2013年7-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由17.91%(7月)下降至10.21%(12月),住院患儿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持续保持在8%。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门急诊处方和Ⅰ类切口手术医嘱中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大庆  王菲 《中国药房》2013,(34):3197-3199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2012年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55份,对比分析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等合理性。结果: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未见明显改善,但2012年单一用药比例明显上升,而二联用药比例显著下降(P<0.05);给药时机合理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停药率由2011年的6.33%,上升至2012年的11.98%,且平均用药天数明显降低,2012年降至3.11 d。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12年较2011年有了明显改进,但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督导,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在Ⅰ类切口手术中临床药师进行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药师在其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临床干预;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合理性、用药费用和天数等指标,分析干预效果。结果采取用药干预后,在患者围术期药品选择、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改善(P<0.01);患者费用和用药天数也因此相应减少(P<0.01);患者费用和用药天数也因此相应减少(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0~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药库HIS系统2010~2013年抗菌药物数据,并对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DDDs值及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3年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主要是以β-内酰胺类为主。结论自2013年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骨科201 2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每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平均预防用药时间等具体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0.34%降至干预后的54.69%;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2.24天下降到干预后的1.55天,24 h内停药百分率由干预前的21.40%升至干预后的63.43%.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得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干预措施对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范秀荣  吕志辉 《中国医药》2013,(11):1651-1653
目的评价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治理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2011年与2012年抗菌药物品种、金额、用药频度、使用率、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门诊及出院总人次增加45.74%(548125人次到798814人次),抗菌药物品种下降21.95%(41种到32种),使用强度下降18.84%(56.63%到5.96%),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0.28%(59.91%到49.63%),用药频度下降0.15%(397871.19到397288.16),使用金额上升9.30%(1141.17万元到1247.32万元)。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规范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门诊处方共100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上半年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3.2%和36.0%,不合格率分别为42.5%和7.6%,2012年用药情况有明显改善。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合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非毒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甲状腺手术合理用药,节约医疗费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1-01-12非毒性甲状腺肿次全切除手术患者357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等,分析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该类患者平均住院日为(6.57±2.13)d,平均药物费用为(2236.06±872.19)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72%,以7月份为分界线,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差别较大,下半年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该院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经过严格整治后明显减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抽取25%具备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生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医生共672名,处方33 600张,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及医生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排行前3位的科室为急诊科、儿科门诊、妇科门诊。结论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对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3年出院病例639例,对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比例及药物联用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639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有432例。其中,2011年266例,使用率94.5%;2012年173例,使用率75.72%;2013年200例,使用率21.50%。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有13种,头霉素类最多,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类及酶抑制剂类次之。围手术期用药存在用药疗程过长,个别联合用药欠妥的现象。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明显。抗菌药物的选用逐步合理化,但24小时内停药率偏低,医院要继续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全方位了解此类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关注并促进老年人用药安全,为医院药品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共153例在65岁以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相关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接受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所涉及的抗菌药物有5大类17种,应用频次最多的是β-内酰胺类。DDDS排序前10位的药物DUI大于1.1的占5种,显示抗菌药物用量过大;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10.86d;住院平均天数11.35d。结论由于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不高,CAP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还是经验治疗。所调查的153例病例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有效。但在药物的用量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而进行适当的减量,在抗菌药物序贯治疗方面,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方面也有待提高。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有赖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干预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促进基层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岳麓区某基层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对基层医院2012年8月至10月(干预前)291份病历和2013年3月至5月(干预后)301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干预后由40%上升为93%(P〈0.0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gt;90%下降到〈55%,差异显著(P〈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gt;85DDD下降至约40 DDD(P〈0.01),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人均费用明显降低。结论临床药师系统干预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唐丽霞  周曙华 《安徽医药》2013,(10):1801-1803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2年1-12月142例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用药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42例,使用率为100%;给药方式均为静脉给药;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类20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喹诺酮类65例(45.77%),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51例(35.92%);抗菌药物用药疗程最长20d,最短3d,平均用药疗程(6.2±1.8)d;单用抗菌药物者55例(38.73%),二联用药64例(45.07%),三联用药23例(16.19%);按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5位依次是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钠、头孢甲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按销售金额排序,居前5位依次是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甲肟、氨曲南。结论某院AECOPD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促进抗菌药物在肿瘤外科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2年5月在肿瘤外科实施“医药护”责任一体化试点工作,临床药师以抗感染药为切入点参与临床实践.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我院2011年与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同时调取肿瘤外科2012年1-7月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调取肿瘤外科2012年1-7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调查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与2011年1-7月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2年1月的41.72%降至7月的27.96%,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2年1月的100%降至7月的5.56%.结论:通过肿瘤外科临床药师的药学实践,可达到逐步规范专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