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34个病灶)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I检查诊断椎管内脊膜瘤27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定性诊断准确率81.8%。肿瘤单发32例,多发1例(2个病灶);病灶位于髓外硬膜内、脊髓腹侧或背侧30个,位于髓外硬膜外、脊髓侧方和/或波及椎管内外4个;病灶位于胸段21个,颈段11个,腰段2个,MRI定位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高场强MRI有助于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脊膜瘤MR/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脊膜瘤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0例脊膜瘤均为椎管内单一发病,其中胸段15例,颈段4例,腰段1例,肿瘤T1WI呈等信号,%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多为中度较均匀强化,13例可见"硬脊膜尾征".结论:脊膜瘤的MR/表现较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椎管内脊膜瘤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极为罕见的相对良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占CNS肿瘤的0.06%~1%[1],临床易误诊为脊膜瘤或神经鞘瘤,我们曾遇到1例椎管内黑色素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髓外浆细胞瘤(EMP)是浆细胞瘤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其中椎管内硬脊膜外髓外浆细胞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椎管内硬脊膜外髓外浆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5.
腰穿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而又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腰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腰穿后头痛(post-lumbar puncture headache,PLPHA)又称硬脊膜穿刺后头痛.1898年麻醉鼻祖Bier首先报道了PLPHA.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椎管内结核瘤、转移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椎管内结核瘤、10例椎管内转移性肿瘤、3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接受MR平扫,20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椎管内结核瘤和转移瘤位于颈、胸、腰段多个节段,脊髓内外均有,主要位于髓外硬脊膜下;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主要位于腰段马尾神经周围,颈、胸段脊髓表面见少许结节病灶。3种病变均为多发结节,呈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有明显强化。部分椎管内结核瘤病灶分界欠清,与硬脊膜紧密相连、融合,邻近硬脊膜明显增厚强化、脊髓均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其中5例马尾神经可见增粗、强化。椎管内转移瘤病灶之间分界清楚,未见明显融合,8例邻近硬脊膜者可见轻-中度强化,10例脊髓可见程度不等的片状异常信号,2例可见马尾神经增粗、强化;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病病灶分界清楚,邻近硬脊膜、马尾神经未见增厚和强化,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MRI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椎管内结核瘤与转移瘤和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其发病部位、边缘形态、信号特点、邻近结构情况及增强表现。结果: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16-68岁,平均47岁。发病部位依次为上胸段8例、颈段6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15位于髓外硬膜下,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髓外硬膜下脊膜瘤9例呈半圆形,6例呈椭圆形,脊髓受压移位,15例位于硬膜外肿瘤均可见"硬膜下"征;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的脊膜瘤呈不规则形。于T1加权像呈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7例,等、低混杂信号3例;T2加权像呈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10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注射Gd-DTPA后14例呈较均质性强化,2例呈不均质性强化,可见"硬膜尾"征。结论:MRI能够对椎管内脊膜瘤较准确定位;根据肿瘤的信号特点、肿瘤与硬脊膜的关系及强化特点,一般能够达到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papillary intralymphatic angioendothelioma,PILA),1969年由Dabska~([1])首次报道,故称为Dabska瘤。WHO(2013)第4版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中将PILA定义为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罕见转移的中间性血管源性肿瘤。组织学以淋巴管样腔隙和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四肢远端,发生在脾罕见。文献报道脾PILA仅4例。本文通过分析1例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神经鞘瘤和12例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经鞘瘤男性多于女性,脊膜瘤女性显著多于男性;T_1加权成像神经鞘瘤信号多低于脊髓,脊膜瘤则高于或相仿于脊髓,T_2加权成像前者信号明显高于脊髓,后者仅稍高于或等于脊髓;神经鞘瘤多位于脊髓的侧方和侧后方,而脊膜瘤前、后、左、右发生率大致相同;位于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前者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后者椎管内肿块位于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10.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0%~70%,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多见,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或蛛网膜和硬脊膜的间质部分,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第2位,7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极少[1],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4,好发年龄高峰在30~50岁之间。典型脊膜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极易与神经源性肿瘤相混淆,需与之鉴别。我们收治2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前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本文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1病例资料【例1】女,68岁。因双下肢疼痛伴无力3个月…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属于临床罕见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占子宫间质肿瘤(EST)的 10%,占所有子宫肿瘤的 2%.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高级别子宫 内 膜 间 质 肉 瘤(...  相似文献   

12.
常红 《现代护理》2005,11(3):185-186
腰穿是颅内和椎管内疾病最基本而又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技术,腰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腰穿后头痛(post-lurebar puncture headache,PLPHA)又称硬脊膜穿刺后头痛。1898年麻醉鼻祖Bier首先报道了PLPH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在低场磁共振的MR表现,并对其分类与分型、临床症状、MRI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本组42例均行0.35T永磁型磁共振矢状面T_1WI、T_2WI和横断面T_2WI及部分患者加行轴位T_1WI,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按Nabors方法分为: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4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32例,根性囊肿(Ⅱ型)4例,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Ⅲ型)2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均边界清楚,T_1WI均匀低信号,T_2WI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12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Ⅰa型常位于中下段胸椎脊髓背侧,并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其内有神经根存在。Ⅲ型囊肿常位于胸段脊髓背侧,脊髓受压、前移和变形。结论低场MRI能较好地显示椎管内脊膜囊肿,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影像依据,Ⅰa型及Ⅰb型椎管内脊膜囊肿MR征象较典型,诊断不难;而根性囊肿及硬膜下脊膜囊肿需要与囊性神经鞘瘤及肠源性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14.
赵金寿  李慧敏 《疼痛》2004,12(3):23-23,33
继发性低颅压头痛是由硬脊膜被穿透误刺入蛛网膜下腔后(诊断性腰穿、腰麻、或行硬膜外阻滞穿刺时不慎所致)脑脊液丢失所引起的头痛。我们两例患者均系行硬膜外阻滞治疗时穿透硬脊膜,患者头部抬高时即刻出现头痛难忍,恶心,免枕平卧后头痛消失,为典型低颅压头痛。文献报道对此症的治疗方法较多,而近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起源于神经脊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迄今国内仅有300余例报道,发生双侧颈动脉体瘤更为罕见,现将本院经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3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肿瘤也称脊髓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根据肿瘤与脊髓和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三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胸椎管内脊膜瘤多次漏诊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下肢无力伴感觉消失10个月,外院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入院。入院后经查体结合双下肢肌电图、腰椎CT、胸椎MRI检查并神经外科会诊诊断为胸椎管内脊膜瘤。脊柱外科与神经外科联合行胸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脊膜瘤(过渡型)。术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至第7天感觉平面消失,双下肢肌力4-级,尿便恢复正常,后因经济情况出院。结论胸椎管内脊膜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诊断需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医技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punctureheadache,PDPH)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产妇由于围产期女性雌激素含量变化、妊娠期问脑脊液的密度较低和分娩后硬脊膜外腔压力的降低等因素,加速椎管内麻醉时硬脊膜穿刺后脑脊液的渗漏,成为PDPH的高发群体。PDPH患者经治疗,一般都能治愈。现将我院2009—06该患者进行硬膜外低分子右旋糖酐填充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岁云  戚水云何欣 《护理研究》2004,18(10):1879-1879
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多发生于脊柱背侧中线部位,以腰骶段最常见,而膨出至腹腔或盆腔较罕见。2003年9月我科收治1例骶前脊髓脊膜膨出至盆腔病人,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软组织、瘤细胞分化方向未定的肿瘤,由Smith等~[1]于1996年首次报道。肿瘤由梭形细胞和多形性细胞组成,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部分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间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核分裂象罕见。WHO(2013)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将其归为分化不确定的肿瘤~[2]。ICD-O编码为8820/1,属于一种中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