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股深动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广泛性动脉闭塞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流入道与流出道 ,临床上常用的解剖径路转流手术受到限制。采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治疗部分此类病人可获较好效果。笔者1998年 6月~ 2 0 0 0年 3月 ,用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与流出道治疗动脉闭塞症 5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6 8.6± 5 .6岁 (4 2~ 81岁 )。病程 1.5~ 4年。右下肢 4例 ,左下肢 1例。 5例均有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患肢萎缩 ,怕冷 ,皮肤温度明显降低 ,2例间歇性跛行少于 10 0 m,3例静息痛 ;小腿溃疡 1例 ,2例足趾坏疽 ,1例因…  相似文献   

2.
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下肢深静膜瓣脉关闭不全是近年来才被肯定的一种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本科自1994.2以来,用大隐静脉片环包股浅静脉第一个瓣膜壁治疗21例(27条患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27条患肢。男性18例,23条患肢;女性3例,4条患肢。其中左下肢18条,右下肢9条。年龄25~68岁,平均49.8岁。病程11个月~38年。平均17年1个月。1.2临床表现27条患肢均有浅静脉曲张、活动后小腿沉胀、胀痛。小腿色素沉着23条肢,其中全小腿3肢;小腿凹陷性水肿20条肢;皮肤增厚,湿疹样改变18条肢,慢性复发性小腿溃疡19…  相似文献   

3.
据《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33卷第2期报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采用腹主-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了14例主-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结果表明,术后所有患肢皮温均明显升高,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肢远端有溃疡者,于术后2~4周全部愈合;3个中趾因坏死截除后创口均愈合。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 ,其中大多数是由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 ,尤其是广大农村发病率仍较高 ,约 0 .4 %~ 1 .3% ,往年本病治疗效果不佳。 1 996年后 ,我院采用股浅静脉瓣膜成形术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1 996年~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功能不全合并足靴区溃疡形成患者 35例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 1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2岁 ,平均 57岁 ,其中溃疡最长时间 1 2年。1 .2 术前准备全部病例均行患肢深静脉顺造影 ,均提示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 ,经皮月国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物理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射频技术对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肢体热凝切除其腰交感神经节,观察患肢SPO2趾脉搏波幅,足背皮肤温度,疼痛VAS评分变化和肢体溃疡的愈合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射频手术后患肢SPO2脉搏波幅比手术前明显增宽,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肢足背皮肤温度比射频消融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肢疼痛VAS评分和溃疡面积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射频行腰交感神经节物理性切除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佳、微创、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智江  杨志新 《浙江实用医学》2004,9(6):409-409,411
目的探讨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19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均采用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和临床症状及溃疡情况变化.结果本组25条患肢,术后两周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11例患肢溃疡中,9条患肢溃疡在2~4个月内愈合.1例明显缩小,另1例无明显变化.17例术前Ⅲ度返流肢体,术后有16例瓣膜功能恢复到Ⅱ度以下,12例恢复到Ⅰ度以下.7例术前Ⅳ度返流患肢,术后6例瓣膜功能恢复到Ⅱ度以下,4例恢复到Ⅰ度以下.结论股浅静脉瓣窦壁环包术能有效地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对静脉性溃疡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股浅静脉戴戒术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3- 0 6 / 2 0 0 2 - 0 5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患者施行股浅静脉戴戒术 6 4 (男 4 6 ,女 18)例 ,82条患肢 ;左侧下肢 2 8例 ,右侧下肢 18例 ,双侧下肢 18例 ;年龄 2 0~ 6 9(平均4 5 )岁 ;病史 0 .5~ 30 (平均 11) a.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 6 2例 ,肿胀、乏力和酸沉感 5 7例 ,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 37例 ,下肢溃疡 18例 ,其中 5例为外院行单纯曲张静脉剥脱术后下肢肿胀和溃疡无好转要求二次手术入院 ,4例以外伤后出血不止急诊入院 .全部行下肢深静脉造影 .顺行加…  相似文献   

8.
股青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青肿是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低,全身反应重,易出现休克,下肢坏疽,甚至危及生命。现将10年来收治的10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8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左下肢9例,右下肢1例,左下肢发生率高于右下肢,病程为2~5d。1.2 临床特点本组病例均为急性发病。10例均有患肢疼痛,高度肿胀,皮温低,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其中皮肤大块红紫斑3例,张力性水泡8例,坏疽1例,休克2例。其诱因:6例为腹部及盆腔手术后,产后2例,创伤1例,原…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8年11月~1999年6月收治三期下肢动脉高位闭塞患者6例,参照孙建民倡导的理论和方法[1],应用一期动静脉转流术,重建下肢血流灌注,改善营养,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1例为双侧),均为男性,年龄33~68岁(平均48.7岁),病程2~22年(平均3年),均有患肢麻木、发冷、跛行、静息痛病史,检查发现患侧肌肉萎缩,皮肤温降低(0.5~0.7℃)。入院前患肢远端有广泛坏死、感染、剧痛,需注射杜冷丁等止痛。彩超检查,患肢远端血流减弱或消失,术前7条腿经股动脉造影确定闭塞部位,股动脉1条,股浅动脉中上段6条。顺…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血管血栓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下肢血管血栓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3.3岁,其中动脉血栓症12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然发作的下肢剧烈疼痛(3例),下肢感觉障碍(1例),运动障碍(1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2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2例),患肢体温下降(1例),下肢苍白(1例)和小腿皮肤变黑(1例),另股静脉血栓(5例),胭静脉+大隐静脉血栓(2例),  相似文献   

11.
陈治金 《新疆医学》2003,33(2):30-30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在足靴区产生的皮肤溃疡很难自愈,我院外科自1995年~2000年间采用50%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注射液局部外敷,同时患肢穿弹力袜等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35~69岁,平均43.2岁。均为单侧重度大隐静脉曲张并发下肢皮肤溃疡,溃疡均位于足靴区,尤以胫前部多见,溃疡并发感染14例,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大肠杆菌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于我院的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踝/肱血压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患侧肢体温度较术前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肢体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有患肢溃疡的患者于术后1月左右愈合.26例患者静息痛消失,10例好转,2例无效,于术后1周截肢治疗.出现坏疽的患者经截肢治疗后创面均愈合.随访患者半年,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58±0.15),间歇性跛行距离平均为(500.3±132.7)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及踝/肱血压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适合在此类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32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史志 《重庆医学》2007,36(21):2208-2210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慢性溃疡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37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患肢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皮肤营养明显改善,37个肢体溃疡于2个月内愈合.溃疡愈合后随访6个月,4个患肢溃疡复发,针对病因再次手术后溃疡愈合,未再复发.结论 降低下肢静脉压力基础上阻断静脉穿通支倒流是治愈溃疡的关键,联合溃疡区植皮可加速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下肢浅静脉曲张误诊误治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浅静脉曲张为常见病 ,但临床上常有误诊 ,我科自1993年 12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 5 4 2例 ,其中 5 4例首诊基层医院出现误诊 ,并有 35例出现误治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7± 2 0 .8岁 (6~ 79岁 )。左下肢 4 0例 ,右下肢 32例 ,双下肢 18例 ;病程 6个月~ 5年。全部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 2 4例 ,色素沉着15例 ,溃疡 13例 ,面积最大约 3cm× 3cm。腹壁浅静脉曲张8例 ,15例患肢有浅静脉曲张、患肢粗长与血管痣三联征。 3例患肢皮温明显升高 ,其中 2例有震颤。所有患肢…  相似文献   

15.
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文勇  覃鸿尚 《华夏医学》2006,19(1):136-137
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严重下肢动脉缺血,出现肢体远端坏死,严重危害患肢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存。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重建患肢血液供应以救治缺血肢体。重建方法包括动脉旁路搭桥转流、动脉内膜剥脱、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等。我院2001年5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下肢严重动脉缺血25例,均行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8~72岁,平均64岁,70岁以上2例。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伴静息疼痛20例,足背足趾溃疡4例,足趾坏死8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5例,脑梗死2例。1.2特殊检…  相似文献   

16.
刘丹龙  舒惠恺 《医学文选》2001,20(2):176-177
老年糖尿病因肢体外围动脉粥样硬化,一旦肢体皮肤损伤,极易造成感染,长期溃疡不愈,甚至导致肢端坏疽,需要截肢治疗,造成病人残疾。自1993年以来,我们收治了8例老年糖尿病并下肢溃疡的病人,经控制血糖、创面处理、植皮手术等综合治疗,均治愈,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55~68岁,平均59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1年。入院空腹血糖8.80~15mmol/L, 8例均有下肢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表现,无肢端坏疽。感染溃疡原因:皮肤搔痒抓伤4例,硬物撞伤1例,不明原因3例。病…  相似文献   

17.
孙昌勤  蔺忠义  刘忠  王何斌  刘曙光  熊勇 《四川医学》2001,22(11):1001-1002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月 ,我们采用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 ,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3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2例患者 ,男 2 0例 ,女 12例。左下肢 2 3条 ,右下肢 17条 ,双侧 11名 ,共有患肢 4 3条。年龄 2 6~ 68岁 ,平均为 5 2 .9岁。病程 5月~ 4 0年 ,平均 13.2 0年。全组病例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1.2 临床表现 :浅静脉曲张 32条 ,肿胀 2 7条 ,久站后酸胀感 7条 ,脚靴形色素沉着 2 1条 ,溃疡形成或有溃疡史 6条。1.3 深静脉顺、逆行造影 :本组表现为深静脉主干直管状扩张 …  相似文献   

18.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产科术后短期并发症 ,我院于1998年至今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 3例患者年龄 2 5~ 64岁 ,发病时间在术后 3~ 9d。 1例为卵巢癌术后 ;1例为子宫肌瘤全切术后 ;1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手术均顺利 ,为硬膜外麻醉 ,时间平均在 4 0~60min ,3例均发生在下肢。 ( 2 )主要临床表现 :患肢皮肤充血 ,硬肿疼痛 ,脉管呈条索状 ,患肢皮肤温度高于健肢 1℃左右 ,或有的患肢沉重、增粗 ,活动不便 ,皮肤颜色变紫、疼痛 ,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3 8℃~ 3 9℃之间。 ( 3 )经治疗 5…  相似文献   

19.
下肢静脉疾病是外科常见病 ,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引起倒流性静脉疾病和浅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原因[1] 。自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对 5 6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 6 0条患肢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人工血管包窄术 ,取得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左下肢 5 2条 ,右下肢 8条 ;双侧 4例 ,共有患肢 6 0条。年龄为 36~76岁 ,平均 5 4岁。病程 3~ 4 5岁 ,平均13 6年。其中 4条曾做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手术。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隐静脉曲张 ,患肢…  相似文献   

20.
李德豪  黎坚 《海南医学》2002,13(8):22-22
我们对从 1995年至 2 0 0 1年我科收治的 36例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尿酶静脉点滴 ,获得显著的效果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3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4 2岁 ,最大 93岁 ,平均年龄 6 8岁 ,36例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术后 ,发生血栓的时间为术后第 3天至第 2 1天。1 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为患肢肿胀伴疼痛 ,足背浅静脉充盈明显 ,彩色多普勒诊断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 3 治疗方法于发生血栓后立即治疗 ,①抬高患肢 ,离床面约 2 0cm ,安置膝关节稍屈曲位 ;②溶栓治疗 :首次生理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