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30例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12例行动脉造影,2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球囊导管取栓术。结果:所有病例取栓后均获成功,4例术后半月复发血栓,2例术后三月行截肢术。结论: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有彩超,MRI及动脉血管造影,就诊时间是决定取栓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结扎术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动脉结扎术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股动脉结扎术+局部清创术治疗32例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肢体末梢氧饱和度及其运动功能评价患肢血供.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肢末梢氧饱和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95.1%±2.8%比96.9%±1.9%;t =1.26,P=0.25),出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入院明显下降.随访期为1年,随访率为100%;1例术后6h出现缺血表现而行自体大隐静脉髂股旁路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内5例轻度间歇性跛行;术后6个月仅2例轻度间歇性跛行;术后9个月所有病例间歇性跛行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均能维持正常生活. 结论 股动脉结扎术为治疗吸毒者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一种安全、有效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收治17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取得了临床疗效,2例无明显疗效。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比例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静脉壁损伤有密切关系。诊断方法主要是静脉彩超和D-二聚体检测。治疗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尿激酶静滴以溶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以抗凝,丹参酮ⅡA磺酸钠祛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阴性淋巴结中CEA、CK20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2组表达差异性。结果腹腔镜组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115枚,其中CEA阳性17枚(14.8%),CK20阳性10枚(11.5%);开腹组109枚,其中CEA阳性14枚(12.8%),CK20阳性13枚(1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并不增加癌细胞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4~2006年共收治周围动脉损伤143例,现就损伤原因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其中男128例,女15例,平均34.9(8~61)岁。刀伤57例(其中刀砍伤18例,刀刺伤10例,刀割伤29例),车祸撞伤合并骨折43例,医源性损伤26例(其中手术误伤10例,介入手术穿刺造影损伤16例)。  相似文献   
6.
钙离子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丹参的抗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庆文  盛茂鑫 《江西医药》1997,32(3):133-135
通过肝左后叶和中叶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白鼠在肝组织缺血45min和肝组织缺血45min后再灌注60min时的肝组织钙离子、血清中谷丙转氨酸的变化及肝病理结构、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丹参的抗损伤作用,尤其是它的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内脏或下肢动脉灌注不良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内脏或下肢动脉灌注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42~ 75岁,平均(52±9)岁.5例(21.7%)肾动脉缺血,9例(39.1%)肠系膜上动脉缺血,3例(13%)腹腔干缺血,6例(20.1%)下肢缺血(左下肢坏死1例).其中2例同时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缺血.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治疗.结果 23例支架人工血管成功覆盖近端第一破口.11例(47.8%)其他分支动脉植入了支架.23例患者灌注不良得到改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1例合并右髂动脉闭塞致下肢缺血者,支架人工血管覆盖第一破口并右髂动脉内植入支架后治愈.1例合并下肢动脉缺血坏死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后一期行大腿中上段截肢术.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 ~72个月,平均(21±1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本组无截瘫病例.结论 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覆盖主动脉夹层第1破口是首选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尚需结合分支动脉支架植入等方法来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的疗效和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5岁;主动脉夹层3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16例;其中5例合并髂动脉瘤。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杂交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发生I型内漏8例,2例在其近端加一Cuff后内漏消失,其他患者未作特殊处理。随访1~72个月,平均20.2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随访患者中无I型内漏发生,发生II型内漏2例,未行特殊处理,后自愈;无截瘫病例;1例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痰堵塞导致的窒息。结论: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5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8例(占66%)。肿瘤部位:乙状结肠癌6例,结肠脾曲癌2例,结肠肝曲2例,盲肠2例。本次发病前有半年左右,下腹部胀痛及大便习惯性改变10例,其中大便带粘液及血液4例;突发的腹部剧痛,迅速扩散至全腹痛,伴腹膜刺激征8例;右侧腹部痛伴局限性腹膜炎4例;腹部X线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1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2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例。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穿孔均为癌肿侵犯浆膜层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左髂静脉(LCIV)短径和狭窄率,并探讨其与左下肢DVT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右下肢DVT、60例左下肢DVT病例和218例正常人的CT影像结果,测量和计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短径和狭窄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LCIV短径和狭窄率与左下肢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51.8%人群LCIV受压率>50%,24.3%LCIV受压率>70%;女性LCIV短径[(4.7±2.7)mm]明显小于男性[(6.6±3.3)mm,P<0.01)].左下肢DVT组LCIV短径[(2.4±1.0)mm]明显小于对照组[(5.4±3.1) mm,P<0.01)]和右下肢DVT组[(6.2±1.8)mm,P<0.01],其LCIV狭窄率[(78±8)%]明显高于对照组[(49±25)%,P<0.01)]和右下肢DVT组[(38±21)%,P<0.01)].LCIV短径每减少1 mm,左下肢DVT发生的相对危险度OR值为2.69(P<0.001,95% CI为1.91 ~3.77);LCIV狭窄率每增加10%,左下肢DVT发生的OR值为2.78(P<0.001,95% CI为1.95~3.96).当LCIV狭窄率>75%时,左下肢DVT发生风险增加10.12倍;当LCIV短径<2.5 mm时,左下肢DVT发生风险增加13.57倍.结论 LCIV受压是左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CIV明显受压患者,是左下肢DVT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