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长抑素受体(SSTR)特别是SSTR2过表达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共同特征,也是NEN分子显像和核素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过去,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核素标记的SSTR激动剂的研究,并成功将其应用于NEN的临床显像和治疗。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素标记的SSTR拮抗剂比激动剂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其肿瘤摄取率更高、滞留时间更长,且所获得的影像对比度更高,故其在NEN的分子显像和核素靶向治疗中更具优越性。笔者就核素标记的SSTR拮抗剂在NEN显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E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90%以上的上皮性肿瘤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高丰度表达,具有特异性和广谱性,是肿瘤微环境靶向显像和治疗的研究热点。FAP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和多肽作为配体,通过偶联核素以及荧光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显像、治疗、精准手术导航,并通过二聚体化以及新剂型构建(如白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等)优化FAP靶向药物的生物分布,进而增加其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和增强生物学作用,推动其用于肿瘤靶向内放射性治疗和光热治疗。除了肿瘤,FAP也可为炎性疾病的显像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笔者就近年来FAP在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中的显像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就VEGF/VEGFR2/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其靶向分子成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小体作为胞质内一种免疫信号复合物,其组装和激活可介导细胞焦亡,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加剧脑组织损伤,导致延迟性细胞死亡和进行性神经变性,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在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中起到关键作用。TBI后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相关通路与其在TBI后的活化和调控,以及抑制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靶向治疗药物在TBI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TBI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源性及一些非神经内分泌源性的肿瘤细胞表面均有SSTR高表达,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A)与SSTR特异性结合可使肿瘤显像,并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溶酶体内,进行靶向放疗;细胞毒素与SSA的偶联物同样可以与SSTR特异性结合,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起到靶向化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细胞上某些受体常常超量表达,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而使肿瘤得以显像。利用受体的介导作用,使放射性配体进入并杀死肿瘤细胞而行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受体显像及受体介导靶向治疗得到广泛的研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上某些受体常常超量表达,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而使肿瘤得以显像。利用受体的介导作用,使放射性配体进入并杀死肿瘤细胞而行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受体显像及受体介导靶向治疗得到广泛的研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将基因治疗与核医学结合产生的基因表达显像,基因诱导受体显像,基因靶向性放射性核素治疗等,不仅主基因治疗开拓了核医学的研究领域,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基因治疗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核医学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基因治疗过程中基因转移技术起着关键作用,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因监测,基因显像是其最有效的方法。将基因治疗与靶向核素治疗相结合,即"基因靶向核素治疗"为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因转移技术与基因靶向性核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在细胞分子水平上对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基因治疗过程中基因转移技术起着关键作用.携带目的基因的载体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改进。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因监测,基因显像是其最有效的方法。将基因治疗与靶向核素治疗相结合,即“基因靶向核素治疗”为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近年来MR分子成像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就卵巢癌分子成像的靶点选择及MR特异性对比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进一步对MR分子成像应用于卵巢癌靶向治疗及其疗效检测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重度脑水肿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估。方法对广东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9例重度脑水肿患者应用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采用动态头部MRI、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估治疗后3周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贝伐单抗可明显逆转脑水肿损害。用药1周开始显效,2~3周持续起效。治疗后3周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水肿范围明显缩小,GCS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消退脑水肿、逆转病损、改善总体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电吸附方法制备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的可能性,并初步评价该靶向微泡在体外的寻靶能力.方法 将适量的负电荷脂质微泡造影剂与抗αvβ3单克隆抗体混合,利用静电吸附方法,制备亲黑色素瘤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通过观察与黑色素瘤细胞的结合情况,验证该靶向微泡的靶向性.结果 静电吸附方法能够使抗体与微泡结合.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粘附在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的靶向微泡数目明显多于普通对照微泡.结论 静电吸附法能够制备脂质靶向超声微泡,体外亲肿瘤细胞的寻靶试验验证了携带抗αvβ3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具有一定的寻靶能力.  相似文献   

14.
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病理是以数量为1%左右的巨大肿瘤细胞(reed-sternberg, R-S)或结节性淋巴细胞增生为特点,免疫表型为缺乏典型抗原标志的B淋巴细胞。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放疗及以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嗪、泼尼松)和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为代表药物的化疗,复发患者采用加大剂量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现已经开发出了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药如布伦妥昔单抗、维多汀(Brentuximab Vidocin,BV)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还有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这些新选择的出现势必对疾病的转归发展及预后产生深远影响,以往的诊治指南及评估指标可能也需要发生变化,本文将对于几种新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数据及文献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Purpo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s critically involved in progression and therapy resistanc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lbeit EGFR targeting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on patients’ outcome, the clinical results failed to meet expectations from preclinical studies.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radionuclide Yttrium-90 (90Y) bound to Cetuximab (90Y-Cetuximab) as novel targeting approach for SCC cells in vitro.

Materials and methods: FaDu and A431 cell lines were used. EGFR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clonogenic survival, radiation-induced γH2AX foci and EGFR signaling were examined.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TPA, DTPA-Cetuximab, 90Y and 90Y-Cetuximab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external X-ray irradiation.

Results: Dose- and cell line-dependently, 90Y-Cetuximab medi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lonogenicity relative to unbound 90Y. Combined 2-Gy external radiation plus 2-Gy equivalent dose of 90Y-Cetuximab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equivalent doses of 90Y and X-ray radiation. Analogous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number of residual radiation-induced foci. Additionally, EGFR, ERK1/2 and AKT phosphorylation showed alterations upon different treatments.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Cetuximab-conjugated 90Y has a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eradicate human SCC cells. A combination of radioimmunotherapeutic compounds and external radiotherapy might be a promising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和microRNA(miR)互补序列的肝癌基因靶向治疗系统。方法分别检测甲胎蛋白AFP启动子和miR-29c在不同的人肝癌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活性;比较分析AFP启动子和新的靶向系统AFP—MiR-29c-TS(miR-29c-TS,miR-29c互补序列)在肝癌细胞株中的靶向特征;对比分析AFP—E1A和AFP—MiR-29c—TS—E1A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特异性差异。结果AFP启动子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特异性高表达,miR-29c在人肝细胞株L02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肝细胞株中,AFP—MiR-29c—TS的活性较AFP启动子明显降低(P〈0.01);AFP—E1A和AFP—MiR-29c—TS—E1A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FP—MiR-29c—TS是肝癌基因靶向治疗安全、有效的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靶向超声微泡在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表现出其自身优越的方面,并将成为未来攻克血栓性疾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特异性受体(uPA/uPAR)系统是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核心环节之一, 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uPA/uPAR表达水平及其随病情的变化情况, 对于肿瘤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意义重大。放射性核素分子靶向显像方法在靶向受体表达水平测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来年医学研究者使用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uPAR的特异性配体进行了动物显像研究, 并于2015年首次用于人体显像。笔者就近年来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肿瘤的疗效。方法72例中晚期肝肿瘤,采用B超或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经皮穿刺肝肿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共计对117个病灶使用203把氩氦刀2次循环冷冻。结果氩氦超导低温靶向定位对肝肿瘤穿刺准确。冷冻术后有90.3%(65/72)的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腹部疼痛症状减轻,恢复快。应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扫描显示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影明显降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上可见肿瘤区域内有空泡样破坏,边界清楚,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值较冷冻前低。结论氩氦刀加综合治疗肝癌疗效明确,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少,安全、有效、微创,为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肝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但应强调的是氩氦刀仅仅是一种局部物理冷冻技术,应该结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