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兰珍  王利波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5):324-325,365
目的查明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分析流行因素,评价控制效果。方法对每一例病人做个案调查,了解病例的三间分布;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9名病人为病例组,选择29名性别年龄相同健康儿童为对照,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甲肝疫苗接种率差异和饮用水源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甲肝疫苗接种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32.29,P<0.001);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水源使用率无差异(χ2=0.1,P>0.05,OR=1.53)结论此次暴发的传播途径为日常生活接触;及时发现、报告和隔离病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的消毒和甲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是控制甲肝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现场处置情况,为预防甲肝暴发疫情的发生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建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07-2010年毕节市5起甲肝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起甲肝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 937例,占全市总报告病例的47.24%。病例主要集中在19岁以下人群,职业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疫情主要发生在旱灾期间或暴雨之后,均与水源污染有关。1起疫情由乡卫生院报告后发现,另外4起疫情由市级以上疾控中心预警后发现。流行时间最短19 d、最长182 d。5起疫情均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防控措施。结论疫情的发现和处置不及时是甲肝暴发疫情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甲肝疫情异常情况并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型肝炎暴发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疫区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结果 共报告病例19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62例.临床诊断29例),罹患率为618.60/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8-10月、占92.67%;发病年龄集中在3-14岁、占60.21%;职业以学生为主、占64.40%.结论 提高0-15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加强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供学生洗手设施,可有效的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4.
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副伤寒的扩散蔓延.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11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和224例对照,计算比值比(OR),及OR的95%可信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生井水的OR值为17.98,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79.79,P<0.001).饮用生水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结论饮用井水为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相关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开展学校饮用水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监测,保证学生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防止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
刘文霞  姚玲  赵连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73-1074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及学校餐厅、周边餐厅、饮食流动摊点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抗体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定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餐厅食品污染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均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结论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周边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普定县马官镇杨柳村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疫情的危险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核实,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分布特征,提出病因假设,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现场调查。结果普定县马官镇杨柳村共发生甲肝病例27例,其中14例为小学生,7例为中学生,成人6例;发病在7月和8月形成两个高峰。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被污染的井水是可能的危险因素(P0.01,OR=5.39)。清理水井附近的一所公厕,对水井进行消毒,为人群接种甲肝疫苗,暴发终止。结论普定县马官镇杨柳村甲肝疫情可能是由于该村小学门前中堰水井受污染而引起的。建议对井水进行规范消毒、对重点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和卫生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桶装水饮用水。  相似文献   

7.
黄革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22-1224
目的分析河池市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河池市2010年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和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河池市共报告甲肝病人4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6/10万,发病人数与2009年(215例)同比上升了124.65%。暴发病例均为学生占总病例的43.69%(21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巩膜黄染和茶尿。结论河池市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疫情的发生均因生活用水受污染所致,需要加强包括甲肝疫苗接种、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管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连市甲型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1984—2007年间发生的34起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984—2007年,大连市共发生34起甲肝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以经水传播为主,共有19起,占55.88%,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占有一定比例,占26.47%;疫点分布主要以学校、乡镇街道、外资企业(独资和合资)及工厂为主,分别发生12起、10起和9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35.29%、29.41%和26.47%;年龄分布以15~40岁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涉及学生、外企员工、犯人及幼儿。结论大连市甲肝暴发疫情流行强度较大;发生原因发生变化,经水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而生活接触为传播途径所占的比例则大幅度上升;高发年龄有后移趋势;高发人群发生转移,流动人口发病比例增加。采取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策略,控制甲肝暴发疫情发生是今后甲肝防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剑河县一起中小学生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运凤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868-870
目的:探讨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暴发原因,为今后甲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贵州省剑河县盘溪乡中学和小学甲肝暴发进行调查。结果:这起暴发主要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而引起。中小学生共发病73例,罹患率为4.45%。首发病例为盘溪中学学生,于9月17日发病,随后该校病例数逐渐增多,并波及到盘溪小学,到11月3日达到最高峰。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45岁,以10-18岁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6.71%。住校生甲肝罹患率明显高于非住校生(x2=28.21,p<0.01)。男生罹患率较女生高(x2=12.91,p<0.01)。结论: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甲肝暴发流行,首先要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加强学校食堂和周边饮食店卫生监督监测;其二,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其三,加强疫情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其四,执行晨检制度;其五,积极推行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教师及学校饭堂、学校副食品店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及肝功能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订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由学生饮用学校自供未经消毒的生活用水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171例,均为在校学生(住校生169例、外宿生2例),罹患率5.22%,发病学生中接种过甲肝疫苗的46例,接种过人免疫球蛋白的51例。结论此次甲肝群体暴发是由饮用了甲肝病毒污染的生水、共用餐具及密切接触引起。提示改善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设施、提供卫生安全饮用水,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卫生监管是防止寄宿制学校甲肝暴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莆田市高中生关于乙型肝炎(乙肝)的知识情况,为制定高中生乙肝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莆田市三所高中430名高中生,以班级为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问卷调查表意进行现场匿名调查。结果:高中生乙肝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为(13.34±5.51)分(总分为30分),乙肝主要三种抗原和抗体的知晓率为5.30%,乙肝考生的受限专业的知晓率为7.00%,大三阳、小三阳的知晓率为13.3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知晓率为15.30%,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怎么办的知晓率为16.70%。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是否独生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高中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动物实验感染、临床、组织病理学及预防进行了研究。戊型肝炎主要侵犯青壮年;儿童和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从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HEV猕猴粪便中检测到HEV并获得HEV cDNA克隆。中国和缅甸株HEV核甙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9.6%。对562例戊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7例黄疸型成型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控制戊型肝炎无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艾灸肝俞、期门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及对照组(n=50)。治疗组给予基础保肝加用艾灸肝俞、期门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全部病例连续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乏力、肝肿大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ALT(32.15±8.01)U/L,对照组(62.32±20.50)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组AST(35.28±8.82)U/L,对照组(65.36±21.20)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TBiL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肝俞、期门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好,且安全、无创、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简单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鸣县适龄儿童乙肝和百白破疫苗接种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防控效果。方法按《2012年全区免疫规划血清学调查方案》抽样、调查和采集血清,由自治区CDC对血清样本进行乙肝和白喉监测。结果调查的153名儿童HBsAg、HBsAb和DT IgG阳性率分别为0.65%、83.01%和100.00%。HBsAb阳性率最高的为1~岁组,占95.83%;最低的为3~岁组,占69.23%。男性和女性的HBsAg、HBs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者HBsAb阳性率高于仅基础免疫者。结论武鸣县将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白破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每隔3~4年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常规免疫接种、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2005-2010年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病毒性肝炎2005-2010年的发病率从120.31/10万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甲肝发病逐年减少,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逐年增加,甲、乙、丙和戊肝发病率年平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3.00%、4.23%、28.78%和11.28%;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0年间显著降低。结论预防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密切关注甲肝的发病,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和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2004-2009年广西全州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全州县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2004-2009年报告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共3 140例,人群发病率为6.75/万,男性高于女性为2.7∶1。各型肝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甲肝1.12/万、乙肝4.53/万、丙肝0.78/万、戊肝0.04/万、未分型肝炎0.27/万;肝炎高发病例年龄在15~54岁,农民、公职人员和学生发病人数分别占67.36%、7.55%和6.71%,肝炎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以乙型肝炎为主。结论全州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天津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1997-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9455例,其中以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所占比例为高,分别为36.28%和27.94%,其次为未定型肝炎(20.95%)、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占比例为最低,分别为12.98%和1.85%;戊型和未定型以中老年(31-60a)为主,分别占78.8%(2082/2642)、64.0%(1267/1981),甲型以青少年(11-30a)为主,占59.8%(734/1227),乙型、丙型以中青年(21~50a)为主,分别占80.85%(2773,3430)、70.86%(124/175);各型肝炎男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甲型肝炎以1-4月为发病高峰期,戊型肝炎以12~6月为发病高峰期,未定型肝炎以12~5月为发病高峰期,乙型及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感染途径甲、戊、未定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多数有不洁注射史。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乙型、戊型及未定型肝炎为主,近2年总体发病例数呈减少趋势。防治仍需从饮食卫生、注射用具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及健康人群保护入手。  相似文献   

18.
甲型与戊型肝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甲型肝炎(甲肝)与戊型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755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甲肝和戊肝的检出率分别是11.1%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及与其他肝炎病毒的重叠或混合感染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与甲肝相比,该地区戊肝同样常见,戊肝具有发病年龄较大,黄痘较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4-2013年甲、戊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甲、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4-2013年网络直报的甲、戊肝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区共报告甲肝病例230例、戊肝病例74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052/10万、5.1435/10万;甲、戊肝的发病周期性和季节性不明显,均为散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甲肝和戊肝的男女比分别为1.5∶1、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肝的多发人群为青年(25~岁和35~岁组比例较高,分别占12.61%和12.17%),戊肝以青壮年和中老年人发病居多,25~79岁的共计占88.89%。职业方面,甲肝和戊肝均以离退休人员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多。结论本区的甲、戊肝发病总体比较平稳,维持在比较低的发病率水平。今后要加强重点年龄段和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型肝炎爆发的原因,分析甲型肝炎爆发的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对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1月23日至12月18日某镇中学发生的甲肝病例69例,罹患率为4.80%;爆发的原因是学校饮用水受粪便污染、食堂卫生条件差、学生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疫情报告不及时。采取控制传染源、环境消毒、预防接种以及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此次甲肝爆发是由饮用水污染所致。今后农村寄宿学校应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防止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