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绿绒蒿的药材性状、解剖特征、化学组分的TLC定性与HPLC定量的比较,拟建立黄花绿绒蒿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蓝花绿绒蒿的鉴定技术指标。方法采集对口全缘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进行性状、解剖特征比较。用TLC定性分析,确定其药用单体指标成分,并用HPLC定量分析其指标成分。结果四种绿绒蒿均含木犀草素,HPLC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60:40),流速0.6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9nm;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8%,RSD为0.91%(n=5)。结论全缘绿绒蒿为藏药黄花绿绒蒿,木犀草素的含量为0.013%,可作为其药材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川西绿绒蒿为蓝花类绿绒蒿,其TLC、HPLC图谱均与全缘绿绒蒿有明显差异,因此,黄花绿绒蒿与蓝花类绿绒蒿药材不应混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三种藏药绿绒蒿的质量标准。方法:考察药材基源;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样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Waters Xselect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检测波长:350nm;进样量10μl,流速为1.0ml/min。结果:将绿绒蒿的植物基源规定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毛瓣绿绒蒿M.torquata Prain.及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 Regel的干燥全草,并进行薄层检测及含量测定;木犀草素线性范围为32.811~656.280μg,R2=1,方法回收率为94.86%,RSD为1.27%。结论:制定了藏药绿绒蒿的质量标准,为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二十五味绿绒蒿丸原标准基础上进行了提高,增强了本品质量的可控性。方法:对二十五味绿绒蒿丸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绿绒蒿、丁香、木香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结论:方法可行,条件适用,可以作为二十五味绿绒蒿丸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1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维吾尔药材岩蒿茎、花、叶中一枝蒿酮酸、蒙花苷、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Gemini-NX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HPLC测定3批岩蒿药材中:茎中一枝蒿酮酸含量为0.247~0.255 mg/g,蒙花苷0.155~0.162 mg/g,木犀草素0.092~0.103 mg/g;花中一枝蒿酮酸含量为5.003~5.029 mg/g,蒙花苷1.670~1.679mg/g,木犀草素0.282~0.290 mg/g;叶中一枝蒿酮酸含量为1.579~1.588 mg/g,蒙花苷1.411~1.426 mg/g,木犀草素0.506~0.515 mg/g。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岩蒿药材中3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为评价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五指柑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隐绿原酸、异牡荆苷和木犀草素-3’-葡萄糖醛酸苷为对照,建立五指柑薄层鉴别方法;建立异荭草苷和木犀草素-3’-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五指柑在薄层色谱中检出隐绿原酸、异牡荆苷和木犀草素-3’-葡萄糖醛酸苷,且分离效果较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异荭草苷在11.64~116.4μg·mL^-1,木犀草素-3’-葡萄糖醛酸苷在21.2~212.0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52 474X+35 233,r=0.999 6;Y=82 694X-1 199.4,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9%、97.06%,RSD为1.92%、1.35%。10批五指柑异荭草苷的含量为0.24~0.80 mg·g^-1,木犀草素-3’-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为0.26~1.57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五指柑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独脚金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木犀草素和芹菜素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别;以木犀草素和芹菜素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独脚金药材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以ECOSIL-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25∶27),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木犀草素在0.0183~0.305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56%,RSD=0.92%;芹菜素在0.0303~0.607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1.6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良好,可作为独脚金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阴地蕨中化学成分木犀草素的动态积累。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阴地蕨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色谱柱:色谱柱为菲罗门ODS(150 mm×4.6 mm,4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45∶55);体积流量:1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为1.09%(n=6)。结果:阴地蕨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部位木犀草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叶、茎、根;一年生长期内在8月份阴地蕨根、茎、叶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最高。结论:阴地蕨中木犀草素的积累动态将为阴地蕨生物特性的形成及阴地蕨药材采收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红花地上部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0.7%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90nm,柱温30℃。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3μg/ml~0.19μg/ml,(r=0.999 9);木犀草素在0.13μg/ml~0.80μg/ml,(r=0.999 5)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9%,98.9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了用HPLC法对白毛夏枯草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BIOSIL U546250-1型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甲酸水(45︰55);检测波长336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白毛夏枯草木犀草素、芹菜素的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8.290 0~74.664 0μg(r=0.999 5)、3.140 4~28.263 6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8%、98.63%,RSD分别为1.20%、1.31%。结论 3、4月份白毛夏枯草药材中的木犀草素与芹菜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月份。因为3、4月份为白毛夏枯草的开花期,故推测木犀草素与芹菜素广泛存在于开花期的白毛夏枯草植株中。本方法适合同时测定白毛夏枯草样品中木犀草素与芹菜素成分的含量,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全萼秦艽与长梗秦艽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藏药解吉那保的两种原植物全萼秦艽6entianalhassicaBurk.与长梗秦艽6entianawaltoniiBurk.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该藏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资料。方法以粗茎秦艽为对照药材,应用形态学、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形状观察、定性鉴别及龙胆苦苷含量测定,色谱柱为U1timateODS-3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水-甲醇(7:3),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全萼秦艽和长梗秦艽地上部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结论可为藏药解吉那保的品种鉴定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诱变品种红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HPLC对自然突变品种红金银花中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建立了其中木犀草苷的分析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选用Venusil XBP-C18柱,以乙腈-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gilent DAD检测器(238 nm)对自然诱变品种红金银花中木犀草苷进行了初步分析测定.结果 木犀草苷的保留时间为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 phenyi(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冰醋酸(B)(A+B=100%)作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 -1,检测波长为350nm,柱温为室温,供试品进样量30μL、对照品进样量10μL.结果:木犀草苷的进样量在0.82~4.91μg (r=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3.31%,RSD为1.87%(n=6).结论: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qr.et Maxim)Seem.]果实中金丝桃苷及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Tigerkin ODS C18,5μm,1.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3%冰乙酸水溶液(体积比为20:8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0~13min360nm,13~20min345nm。结果:金丝桃苷、东莨菪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912~0.3456μg(R=0.9999)、0.01424~0.0996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RSD=2.8%)、99.6%(RSD=2.7%)。结论:此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无梗五加果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白斑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栀子、菟丝子、补骨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剂中的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为:HederaODS-3C18(4.6mm×250mm,5μm)分析柱;乙腈-水(12:88)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8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苷进样量在0.07620~0.889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平均回收率为97.20%(RSD为2.3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白斑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辣椒精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辣椒精中2个主要成分辣椒碱及二氢辣椒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辣椒碱及二氢辣椒碱分别在1.955~7.820μg(r=0.9999)、2.709~7.224μg(r=0.9955)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7%、108.87%。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辣椒精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株红景天片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苷含量。结果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红景天苷在52.45μg/mL1049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98%(RSD=1.0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地控制大株红景天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配伍浸渍剂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大黄黄连泻心汤浸渍剂中主要化学成分同时测定的HPLC方法,并分析在配伍黄芩前后这些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为苯基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磷酸调节pH至3.5),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27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大黄和黄连配伍黄芩前后浸渍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黄蒽醌类成分明显增加,黄连生物碱中小檗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组方中是否配伍有黄芩将对该方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黑水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黑水缬草中缬草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缬草烯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黑水缬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缬草烯酸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8 nm;柱温:35℃;流速:1 mL/min。结果各批黑水缬草药材TLC中均能检出缬草素;缬草烯酸HPLC色谱峰与其他色谱峰分离良好,进样量在0.074 7~1.195 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缬草烯酸的加样回收率为99.33%,RSD=1.3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为控制黑水缬草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保暖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紫丁香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薄层色谱以保暖风对照药材和7-羟基香豆素、紫丁香苷对照品作对照;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紫丁香苷含量,色谱柱:SPOLAR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水(9∶91);检测波长:264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斑点圆整、清晰,重复性好。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04132~2.06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保暖风的质量,可作为保暖风的质量标准的主要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