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从蓄血、阳明两部分论述《伤寒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的理论,认为蓄血本身可致喜忘,而阳明证是蓄血的重要病因,一旦阳明邪热与蓄血互结,血不得养其心脑,邪热扰其心脑,易导致喜忘,故临床中不可忽视张仲景从瘀辨治喜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阐明了阳明邪热与胃肠宿有的瘀血相结导致健忘的发病机制。血滞于下,下实上虚,心神失养,心气失常,故喜忘。因此,阳明瘀血引起老年痴呆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据此,  相似文献   

3.
论“脑府蓄血”为早期老年痴呆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孟辉  贺晓慧 《陕西中医》2005,26(11):1263-1264,F0003
“蓄血”一词,出自《伤寒论》。《伤寒论》第237条云:“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本论原为阳明邪热与宿有的瘀血相结所致的阳明蓄血证而设,历代注家对此似无歧义。而文中关于阳明府病所致“喜忘”一症的论述,令人生疑,颇值得推敲一番。“喜忘”乃精神障碍之症名,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抵当汤可防治早期老年痴呆症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伤寒论》有关原文,结合《内经》等典籍的相关论述,提出抵当汤可防治老年痴呆症。认为“喜忘”的病机是蓄血互结脑络,脑窍失养所致。抵当汤治疗本病的依据是阳明经循脑络脑,阳明经瘀血阻滞,则脑窍失养而“喜忘”。该方药功能攻逐瘀血、祛瘀生新而使脑络复畅,适宜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5.
《内经》对健忘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历代医家又有了新认识,朱丹溪日“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张仲景谓“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人喜忘”;健忘多与心脾亏虚、肾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治疗首要辨清虚实,虚则主要责之于心、脾、肾的亏虚,实则主要为痰浊、瘀血、肝郁为患,还要注意到虚实挟杂的复杂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阳明蓄血的形成机理 1 阳明蓄血的含义 阳明蓄血始载于《伤寒论》第237条云:“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相似文献   

7.
《内经》对健忘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历代医家又有了新认识,朱丹溪曰"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张仲景谓"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人喜忘";健忘多与心脾亏虚、肾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治疗首要辨清虚实,虚则主要责之于心、脾、肾的亏虚,实则主要为痰浊、瘀血、肝郁为患,还要注意到虚实挟杂的复杂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产后头痛属于妇科常见的病症,因其处于产后这一特殊生理期,总有清窍失养、邪害清窍之病机特点。气血虚则易致清窍失养而出现头痛,或内生之邪扰及清空;体虚则易受到外邪侵袭而导致头痛。临证治疗此病应当随病体之虚实,分清表里之程度,运用补阴阳气血之虚或兼以散邪之法。散表者有散太阳、少阳、阳明,与助虚散表之治法;养护气血有补养阴血与养阴清热之分。总之,勿犯虚虚实实之戒,不可妄补妄攻,使虚体更虚或邪气更旺。  相似文献   

10.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髓”、“肾”、“络”理论探析脑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筠  鞠大宏  陈彦静 《中医杂志》2012,53(3):205-206,237
从“髓”、“肾”、“络”的理论内涵出发,分别阐释了“髓与脑”、“肾与脑”、“络与脑”的解剖基础和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脑的生理状态下当是肾精生脑,以髓为充,以络为荣.肾精亏虚,则无以化血以充养脑络,脑络失荣无以滋养脑髓,髓空则痰浊、瘀血上扰.因此肾精虚损既影响脑之形质的髓,又影响脑之荣养的络,形质及功能俱损则易形成髓空以致浊毒上犯脑络的脑病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对《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蓄血,其人喜忘证的理解,应认识到该条文使用了倒装文法,“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为服抵当汤后的药效。临床上凡瘀血下行,即使所下未尽,也不可滥投破血逐瘀峻剂。  相似文献   

13.
王璐绮  谢连娣  王伟 《环球中医药》2023,(11):2339-2341
本文记叙了一则运用大黄■虫丸治愈一位年轻女性性欲亢进的验案。患者发病因素与心理相关,后逐渐演变为心身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性欲亢进,每月至少一次性行为,否则将出现烦躁,精神涣散,遇男子则想发生关系。归纳其辨证要点为精神如狂,后背刺痛,大便色黑易解,喜忘,经前乳房胀痛,月经血块,舌质黯,舌下络脉紫暗,脉沉细等,考虑与太阳蓄血发狂证有一定相似之处。但病因病机病位不同,因其情志内郁日久,气滞血瘀,瘀血化热煎熬津液,血干于经隧之间,瘀热上扰心神故而出现性欲亢进难以控制的精神如狂之症,恐一般活血化瘀药物难以获效,辨证为干血扰神证,方用大黄■虫丸缓下瘀血,三个月后基本痊愈。思辨瘀血导致精神如狂的根本病机在于热与血结上扰心神,此医案中的干血证患者也出现了此病机故而出现精神异常。根据干血的特点,中药需以通药、润药加以破血逐瘀的虫类药的组合,才能化干血、破瘀血。审视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中需重视心理精神疾患,心身相互影响,互相致病,需身心同治。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法,适用于虚劳病脾胃阴阳两虚证;益气养血安神法,适用于心之气血亏虚证;温通心阳,镇静安神法,适用于心阳亏虚,神气浮越之证;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法,适用于脏躁脏阴不足,心脾两虚证;温肾补虚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温煦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浊阴上扰所致心烦诸证;温肾补阳救逆法,适用于肾阳虚衰,阴盛格阳,虚阳浮越所致戴阳郁冒证;行气散结法,适用于气血郁滞,气机不畅而化热证;活血破瘀法,适用于瘀血闭阻较甚,瘀血内结上扰心神所致神志异常;清热活血,调和少阳法,适用于邪热传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血室,扰于心神而所致谵语;温经活血,养阴清热法,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虚内热所致咽干烦热证;清热祛湿法,适用于湿热之邪内蕴中焦,扰于心神所致各种情志异常;泻热通腑法,适用于实热结于胃肠之阳明腑实证;清热泻火法,适用于邪热之火上扰心神所致心烦懊恼不适之证,此虚烦非阴虚等虚证,而是指无形邪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祛痰化饮法,适用于痰饮之邪壅盛于内,闭阻气机,心神受扰所致烦躁不安、坐不得眠等症;安蛔杀虫止烦法,适用于因蛔上扰所致心烦之证,也可用于寒热错杂所致心烦不适。《金匮要略》对神志病的辨证准确详实,为后世情志病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书中对情志病相关治疗的论述远不止上述所列,比如湿家诸烦的治疗,也比如针刺的治疗,也比如呕吐法的运用等,在情志异常相关疾病诊疗中需要因人而异,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切忌千篇一律,离开辨证施治可能就会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15.
阳明蓄血证见于宋本《伤寒论》237、257两条。237条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对于本条,历代注家大都未提出异议和个人见解,多是顺文释译,人云亦云,大同小异。近日备课受日人山田正珍先生(《伤寒论集成》)和  相似文献   

16.
仲景《伤寒论》阳明篇所述蓄血证所致的喜忘等精神症状为后世医家以活血化瘀通络的方法治疗神志类疾患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探讨阳明内涵及与神志的关系以明确从阳明蓄血论治精神类疾患的机理.并对阳明蓄血常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桃核承气汤正名袁延坤郑州仲景国医大学(450046)主题词桃仁承气汤,考证桃核承气汤乃仲师为太阳蓄血轻证而设。太阳病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邪热上扰心神,则见如狂之证,若自下血,乃血不为蓄,为热所迫,血自下,与热俱出,故师云:下者愈。或热与血搏...  相似文献   

18.
[答]109条说的是太阳腑证中的蓄血证。其证候为其人如狂。因心主血,热与血结,扰及心神,故见烦躁不安,类似发狂的证候。此时,如果血结较轻,血被热邪所迫,能自行从下而去,则邪热也可随血而泄,其病可愈。故曰:“血自下,下者愈。”原文中的“热结膀胱”,已明确提示,其血热是从小便而下。  相似文献   

19.
史老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故内伤七情,损及心神,以致气血逆乱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今将临床常见的几个类型分述如下。 1、经闭蓄血:多因热邪与血相搏,血并于下,上扰神明,乱而善妄。症见月经闭止,是非颠倒,狂妄失心,逾垣上屋等。舌质绛,  相似文献   

20.
承诺  刘红权 《光明中医》2022,(8):1364-1366
本文通过研读中医经典古籍《伤寒杂病论》对"喜忘病"的阐述,认识到阳明蓄血致忘之根源在于"瘀热上扰",与现代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疾病颇具相关性.故笔者溯其基本理论、病机方药等,并结合导师刘红权教授的临证经验应用,建立起对"喜忘病"的系统认识,以期指导现代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研究,致力于改善呆病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为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