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能动性相关蛋白-1(motility-related protein-1,MRP-1/CD9)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61例癌旁切缘组织标本(对照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肿瘤组织),其中喉癌组有3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P-1/CD9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喉癌组中MRP-1/CD9的表达水平低于切缘对照组(P<0.05);喉癌原发灶中MRP-1/CD9表达水平高于颈淋巴结转移灶(P<0.01);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MRP-1/CD9的表达水平低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者(P<0.01),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患者之间其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RP-1/CD9的表达在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能作为判断喉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因素之一,为临床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及61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的表达水平。结果:喉癌组KAI1/CD82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原发灶KAI1/CD82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灶(P〈0.05);KAI1/CD82的表达水平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在喉癌的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中期因子(MK)和CD10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P、MK的表达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TP的阳性表达率为67.4%,MK的阳性表达率为60.5%,CD105标记的MVD值为6.01±1.78.TP和MK均为阳性时CD105标记的MVD值(7.07±3.26)明显高于TP和MK均为阴性时的MVD值(4.03±1.90)(P<0.05).三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TP、MK表达和高MVD(≥6)均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期,但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淋巴结转移和MVD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TP、MK表达与喉癌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是喉癌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三者与喉癌进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和CD105标记的MVD是影响喉癌预后的因素;TP、MK可能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对喉癌预后产生影响;TP、MK及CD105可作为一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喉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的11.6%~22%,占全身肿瘤的2%.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喉癌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和独立预后因素.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因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综述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喉癌组织和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E-cadherin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E-cadherin高表达组和E-cadherin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Cox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喉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喉癌组织中E-cadherin平均染色分数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F =10.587,P <0.001);喉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χ 2=2.469,P <0.001)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型、T分级和病理分级无关;E-cadherin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74.1%,E-cadherin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表明,仅淋巴结转移是喉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E-cadherin表达水平不能单独预测疾病的预后。结论 E-cadherin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减低,其表达水平可能作为预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与CD105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91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EGFR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 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EGFR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值均<0.05);MVD与喉痛部位分型、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HIF-1α、EGFR表达水平与MVD有关(F值为7.644和5.197,P值为0.001和0.025).HIF-1α与EGFR表达的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8,P=0.007).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为56.1%和44.2%,Log-rank法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喉癌部位分型、TNM分期、HIF-1α和EGFR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EGFR的表达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41,RR值分别为1.300和2.417).结论 在喉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存在HIF-1α与EGFR的异常表达,且对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作用,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CD105、VEGF、p53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喉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以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VEGF、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CD105-MVD为14.90±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5);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高于Ⅰ、Ⅱ期,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77.5%。p53蛋白阳性率67.5%。VEG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病理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CD105-MVD与VEGF、p53蛋白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41,P<0.01;r=0.534,P<0.01)。结论:CD105与肿瘤活性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喉癌组织CD105标记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喉癌中VEGF的表达、p53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喉癌的浸润与转移是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是调节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有序降解和重塑的重要分子。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在喉癌和其他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代谢平衡中起关键作用,因而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并对指导喉癌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261例喉不同病变组织标本进行CD44表达检测。结果:人喉癌组织中CD44高表达率为70.9%,明显高于癌前病变(16.7%)及正常喉组织(0%),其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喉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CD44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P<0.01);Ⅲ-Ⅳ期喉癌病变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I-Ⅱ期(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CD44表达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CD44表达阳性病例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CD44表达阴性病例(均P<0.05)。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与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与声门型喉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确诊及治疗的声门型喉癌患者50例(观察组),另取相对喉癌组织切缘0.5cm以上部位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ADAM10和HMGB1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阳性表达与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关系。单因素分析影响声门型喉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声门型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DAM10和HMGB1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型喉癌组织中的ADAM10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分化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B1与分化程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淋巴结转移、T分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T分级、分化程度、ADAM10、HMGB1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ADAM10阳性、HMGB1阳性为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DAM10和HMGB1可作为声门型喉癌不良预后的风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喉癌组织中KAI1和CD44v3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在喉癌中的意义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0例喉癌患者的咽喉黏膜组织、30例正体检者咽喉黏膜组织中KAI1和CD44v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在喉癌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KAI1的表达低于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χ2=8.86,P〈0.01),在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结转移无关(P〉0.05),但阳性表达的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44v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咽喉黏膜组织(χ2=18.36, P〈0.01),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是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KAI1及CD44v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性(χ2=4.19,P〈0.05),关联系数r=0.67。结论 KAI1的表达可能抑制喉癌的发生及转移程,CD44v3可能促进了喉癌的发生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QP1蛋白的表达。通过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喉癌组织AQP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I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QP1的表达量随着喉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组AQP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喉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及IMVD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②AQP1的高表达不仅与喉癌组织中IMVD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且与喉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细胞的分级密切相关;③推测AQP1在喉癌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能促进血管渗透性增强,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喉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其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转移。新近研究发现,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4D(Sema 4D)能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在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包括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但Sema 4D在喉癌的表达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Sema 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1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意义,探讨Sema 4D在喉癌发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和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FADD)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Fas、FasL和FADD表达。结果喉癌组织中Fas、FADD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FasL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鳞癌(P〈0.05),高分化鳞癌FasL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鳞癌(P〈0.05);FADD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as与FADD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5)。结论检测喉癌组织中Fas、FasL、FADD表达对评价喉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蛋白和转移相关基因CD44v6蛋白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声门上型喉癌组织(肿瘤组)和其相邻的癌旁喉黏膜组织(对照组)石蜡标本中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分析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MS1在对照组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7%(60/70),在肿瘤组中不表达或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5.7%(25/7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在大多数肿瘤组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58/70),在对照组中不表达,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MS1蛋白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患者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RMS1蛋白与CD44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种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42,P〈0.01)。Kaplan-Meier法计算,BRMS1蛋白阳性组患者与BRMS1蛋白阴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4v6蛋白阳性组患者与CD44v6蛋白阴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蛋白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CD44v6蛋白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BRMS1蛋白及CD44v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2种蛋白的表达对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68抗体标记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溶解素MMP-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两种分子标志物表达与喉癌组织MVD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65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瘤旁非肿瘤组织20例)中CD68及MMP-7、CD34抗体标记的MVD的表达。结果:CD68阳性表达率,鳞癌组织(82.2%,37/45)与瘤旁组织(15.0%,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阳性率鳞癌组织(71.1%,32/45)与瘤旁组织(25.0%,5/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MVD鳞癌组织(26.52±6.36)高于瘤旁组织(12.23±4.01)。有淋巴结转移组CD68、MMP-7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MP-7、CD68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MMP-7与肿瘤分期无关,而CD68与肿瘤分期相关;CD68、MMP-7与CD34-MVD有正相关性。结论:两种分子标志物在喉癌组织的高表达及与MVD的正相关性说明了TAMs与MMP-7在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转移及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了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及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喉癌组织ICAM-1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在喉癌及正常人喉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喉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高于正常喉粘膜,而非转移喉癌组较转移组表达更强。提示:喉癌组织高表达ICAM-1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增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瘤内血管密度与声门上型喉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鳞状细胞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用抗 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36例声门上型喉癌(T_1~T_2)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30.52±5.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28±6.15)(P<0.01)。随访发现,血管密度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颈淋巴结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6.67%和9.52%,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内血管密度与喉鳞癌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作为判定喉癌转移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喉鳞状细胞癌Cath-D和CD4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组织蛋白酶-D(Cath-D)和CD44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th-D和CD44在96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ath-D和CD44在喉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1%和41.7%;Cath-D的阳性表达与喉癌转移(包括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但单独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CD44表达与转移无关;另外,Cath-D和CD44表达与喉癌分期、细胞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术后3年生存率均无关。提示,Cath-D在喉癌发生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喉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8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PLR以死亡为终点的最佳临界值,分析PLR高低与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众多可能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中PLR是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确定以死亡为终点的PLR的最佳临界值为149.9,将患者分为高PLR组(PLR≥149.9)与低PLR组(PLR<149.9)。NLR的高低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与T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原发部位相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术前PLR高低是影响喉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PLR水平是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喉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