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障现象GE1.5T MRI用头线圈扫描,在寻找中心频率时,扫描停止.故障提示信号太小.换用手动扫描,R1、R2只有0.4%左右.正常值应为20%~30%.有时自动扫描可以找到中心频率,但图像信噪比低,没有清晰的脑室结构.将头线圈拔下重新插接,然后扫描,图像清晰,一切正常.该故障在使用头线圈扫描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螺旋扫描在颅脑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非螺旋扫描与螺旋扫描CT检查的诊断情况.结果 5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非螺旋扫描发现阳性病灶49例,加做螺旋扫描后新发现9处病灶,并使非螺旋扫描中6处可疑病灶得以确诊.结论 在颅腩损伤的CT检查中,适时增加螺旋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向同性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随机抽取30例鼻窦区CT扫描样本同时进行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检查的两组患者,将原始图像数据减薄后用Batch模式行多平面重建.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将各向同性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图像,从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的30例,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致.2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放射剂量的比较: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总辐射剂量(380 mGy/cm)小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总辐射剂量(760 mGy/cm).结论: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检查观察全面、诊断信息更丰富,病人的辐射剂量减少,可作为鼻窦检查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23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经积极护理均完成CT增强扫描,1例局部造影剂外渗. 结论 在CT增强扫描各个环节的正确护理,对增强扫描检查的顺利完成、影像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螺旋CT轴住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 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现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轴住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 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的扫描层厚,靶点大小、形状发生的变化以及改变扫描野时靶点位置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总结出最佳的扫描方法,以期达到肿瘤的精确定位精确治疗.方法 使用西门子 AR.C CT机对 TLD- T1型头模(内置有 5mm球型金属标识)进行扫描.把头模水平放置扫描床上,先行定位图扫描,再取靶点最大直径 5mm进行单一层面扫描. 130kV, 70mA,扫描时间 3s.当改变扫描层厚进行扫描时,层厚分别取 2mm、 3mm、 5mm、 10mm,扫描野取 250mm.当改变扫描野时,层厚取 5mm,扫描野分别取 200mm、 250mm、 300mm.结果改变层厚时, 5mm靶点直径大小的变化为: 2mm层厚和 3mm层厚时,测量靶点直径为 6mm; 5mm层厚和 10mm层厚时,测量靶区直径为 5mm.改变扫描野时,以扫描野 200mm为基准, 250mm、 300mm靶点位置沿 X轴的正方向分别偏移 1.5mm、 2.0 mm.结论 层厚与扫描野的变化对放射治疗的精确定位有一定影响,掌握其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行 IMRT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旋扫描与轴层扫描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126例临床上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行腰椎间盘螺旋CT扫描和轴层扫描,然后对螺旋扫描的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来的图像与椎间盘轴层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图像的质量.结果 MSCT螺旋扫描后重建的轴位图像与直接轴层扫描的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别,完全符合诊断质量,并可以发现一些轴层扫描的遗漏病灶.结论 利用MSCT的螺旋扫描方法及后重建技术,不仅能对椎间盘病变进行诊断,而且还能发现常规轴层椎间盘扫描所遗漏的椎体疾病,提高腰椎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杨文平  郑战传  黄龙生 《广西医学》2006,28(8):1197-1198
目的 通过对薄层高分辨CT扫描与常规扫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对比研究,评价薄层高分辨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颅底骨折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头颅常规CT扫描和颅底高分辨扫描.结果 32例颅脑外伤患者常规CT扫描时,怀疑以及能确诊的颅底骨折12例;而颅底高分辨扫描后30例可确诊颅底骨折.高分辨薄层CT图象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及各种相关的间接征象.结论 薄层高分辨CT扫描能降低部分容积效应,提高空间分辨率,利于颅底骨折的显示,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低剂量.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8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VISART1.5T磁共振成像装置扫描患者时,扫描第一个定位像序列时,经常报告扫描时间超出,扫描失败.反复多次用同一个序列实验,机器能正常扫描.但是更换病人时,尤其是下一个病人与上一个病人扫描部位不同时,更换其他线圈,扫描时显示屏报告扫描时间超出.观察右下角窗口信息,扫描失败,打开窗口显示调谐发射圈及接受线圈不能通过,接受不到信号.我们只能反复调谐线圈,一旦调谐通过,就能顺利扫描T1、T2几个序列,开始几天出现故障现象次数较少,一天发生(2~3)次,到后来频繁发生,以至于根本不能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CT扫描在腹部损伤时的临床价值体现.方法:抽取该院腹部损伤病人10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1~9月,分别进行CT扫描、B超扫描,然后和手术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手术发现本组病人胆道受损36例,膀胱受损25例,胰腺受损16例,肠系膜受损11例,肝受损9例,脾受损8例.CT扫描一致率为94.00%;B超扫描一致率为85.00%.B超扫描一致率同CT扫描的有明显差距.结论:对于准确的呈现病人腹部损伤的具体大小、方位、种类有重大意义.临床大夫救治方案的拟定,CT扫描能够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常规检查为横断扫描,常用于先天性畸形、感染病变和肿瘤检查.颈部常规CT检查通常采用5mm层厚、5mm层距连续扫描,对于微小病变可使用薄层扫描.鉴别颈部血管和淋巴结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 GE HISGHSPEED NX/I螺旋 CT扫描过程中, CT机反复报错不执行扫描.开始时延长扫描时间可以扫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延长扫描时间, CT机也不执行扫描.螺旋、轴位扫描均出现此故障,故障码为: 20-1030-02或 20-1001-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最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1 故障简介 1.1 故障现象机器开启后能进入扫描状态,准备指示灯亮,扫描开始灯亮.按下扫描键后,扫描架能旋转且能曝光,但立即曝光停止,监示器提示generator err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小儿头颅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减少X线辐射.方法 对240例4-10周岁小儿头颅CT扫描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医生按一般检查指导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检查结束后记录伪影次数、重复扫描次数、扫描成功例数及CT图像扫描质量等,按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扫描成功率及C T图像扫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小儿C T检查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T扫描质量及小儿CT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姚灵生  杨学华 《当代医学》2012,18(25):39-42
目的 通过研究多排螺旋CT不同扫描方法与显示技术在显示肺结节CT支气管征中的作用与差异进而提高小结节CT支气管征的显示率.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MDCT)各向同性常规扫描、高分辨率扫描(HRCT)及对常规扫描图像作高滤过处理等扫描及显示方法,对32例不同大小的肺内结节进行扫描检查,其后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结节病灶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的后处理.结果 所收集的32例结节用不同的扫描技术及显示方法其结节CT支气管征显示率也不同,常规扫描与高分辨扫描及常规扫描后高滤过处理之间其结节CT支气管征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7、32及27例.而高分辨扫描与常规扫描后高滤过处理之间其结节CT支气管征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显示结节与相关的小支气管关系类型分6型.结论 采用MDCT各向同性高分辨扫描及常规扫描后高滤过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结节CT支气管征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1 按下扫描程序启动键start,CT机自动中断扫描程序,指示需重新reset.reset成功后,仍然不能进行正常扫描.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一些固有的缺点,使肝脏CT检查出现了质的飞跃.螺旋CT扫描的一般优势:①容积式扫描和采样,一次屏息即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漏检和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和层面跳动等缺点;②扫描结束后可行任意间隔进行重建,有利于小病灶的检出,并可克服部分容积效应.螺旋CT肝脏扫描的最主要优点为其扫描速度极快,可选择任意时相进行连续扫描.如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或者单相或者双相甚至多相扫描,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目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已成为肝脏占位病灶尤其肝癌检查的主要方法,并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CT室增强扫描患者应对方式及增强扫描检查的认识.方法 将100例增强扫描患者检查前后焦滤忧郁情况调查,相关因素对增强扫描患者心理反应的分析.结果 检查前评估患者焦滤和忧郁的心理,而检查后焦滤和抑郁的心发生显著影响.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对增强扫描患者焦滤、抑郁的情绪,并具有远期希望水平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