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黎宁  陈彦伟  磨思慧  郑瑾 《广西医学》2006,28(3):366-367
目的观察光子嫩肤仪治疗皮肤常见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瑞典紫色兰朵光子嫩肤仪中580nm、535nm两种波长的光,治疗皮肤常见色素病变(雀斑、黄褐斑、色素沉着等)及血管性病变(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Ⅰ期等).结果治疗雀斑、黄褐斑、咖啡斑、色素沉着、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酒渣鼻、痤疮色素等各种类型患者共307例,有效率100%,无并发症.结论光子技术治疗皮肤色素及血管性疾病疗效确切,损伤小,但个体差异大,治疗参数应实现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光子嫩肤15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光子嫩肤技术对患者进行面部皮肤美容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光子嫩肤仪宽光谱(560-1200nm)作用皮肤色基产生综合生物疗效,达到皮肤美容的目的。结果应用光子嫩肤技术对混合性色斑、毛细血管扩张、细小皱纹、毛孔粗大等共1500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结论光子嫩肤技术疗效确切、安全省时,是具有一定治疗范围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非剥脱性技术嫩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振洨  程浩  许爱娥 《浙江医学》2006,28(2):158-160
皮肤老化症状可以通过非剥脱性技术得到改善。非剥脱性技术嫩肤是一种可控性的皮肤损伤,目标是在皮肤损伤愈合后使可见血管、不均匀色素和皱纹减少及皮肤收紧。非剥脱性技术嫩肤分为两型,1型嫩肤主要是去除扩张的血管、不规则色素和毛囊皮脂腺病变;2型嫩肤是通过真皮成分的改善达到皱纹减少和哇戈皮肤收紧。本文就非剥脱性技术嫩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光子嫩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子嫩肤是一种全新的非剥脱性的嫩肤方法,它是在激光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项新技术,发射的是宽光谱强脉冲光。这种光谱在治疗时具有选择性,光子嫩肤术把“选择性光热效应”原理应用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老化、浅表皱纹、毛孔粗大、酒渣鼻等皮肤问题上,即让特定波长的光子穿过表皮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产生热效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同时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使深部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重新排列,并恢复弹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但是,在临床操作中仪器参数的选择及术准备,术后护理,都对治疗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红英  汪海燕  杨靖 《当代医学》2021,27(18):141-142
目的 分析在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治疗中采用光子嫩肤技术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ET-1、VRGF、MSH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MSH均降低,VRGF均升高,且研究组ET-1、MSH均低于对照组,VRG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皮肤色素沉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可调脉冲光子嫩肤(Variable pulse light.VPL)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采用Energist ULTRATM光子嫩肤系统分别对面部色素性疾病患者7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52例进行治疗,依据不同疾病及治疗效果,选择治疗疗程为1~5次,每次治疗间隔3周,治疗前后拍照.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面部色素性疾病有效率为87.84%,毛细血管扩张症有效率为90.38%,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VPL治疗面部色素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技术在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6例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光子多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雀斑患者、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脂溢性角化患者、黄褐斑患者以及其他色素沉着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5.2、66.7%、50.0%和40.0%。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采用光子嫩肤技术能有效治疗面部色素皮肤病,尤其是对雀斑、痤疮后色素沉着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姚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38-139
目的探讨皮肤美容应用光子嫩肤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9月我院皮肤科治疗的皮肤病患者111例,根据光子嫩肤技术的适应证将患者分为A组53例(病况为黑色素增多)、B组37例(病况为皮肤衰老与光老化)、C组21例(病况为毛细血管扩张)。对三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为96.23%(51/53),B组为97.30%(36/37),C组为95.24%(20/21),三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美容应用光子嫩肤效果明显,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咖啡斑、雀斑、酒渣鼻、老年斑以及外伤后的色素沉着等面部色素疾病和毛细血管扩张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通过手术治疗,或者冷冻疗法、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以及二氧化碳激光疗法等,已经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并发症较多,有可能出现色素减退或沉着、皮肤萎缩和瘢痕等。彩光脉冲光子嫩肤技术是在低能量密度下采取连续波长的强脉冲光进行的一种治疗,这种治疗具有无侵入性、无剥蚀性的特点,不良反应较小,其实为光子脉冲技术的改进版,是一项近年开放的用于肺损伤性面部皮肤美容新技术,其利用光子具有不同波长以及不同能量的色彩光对皮肤细胞产生特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面部黄褐斑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光子嫩肤仪及调Q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图像分析患者相关指标评分,采用SOFT 5.5皮肤检测仪对皮肤性质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ISIA皮肤图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在pH、水分、弹性等指标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对于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患者色素沉着、肤质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对恶性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敏剂,传递能量给氧气进而产生活性氧,造成肿瘤细胞死亡、微血管损伤以及诱导局部免疫等反应。本文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存在的3个主要瓶颈——光动力光源的穿透深度较弱、光敏剂非特异性靶向导致的皮肤毒性以及肿瘤部位乏氧导致的光动力降低,对肿瘤光动力治疗的前沿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黎宁  吴曙粤  冯关荣 《华夏医学》2006,19(1):159-160
为了解强脉冲光子(IPLTM)技术在美容外科领域的应用及效果。笔者检索5年来IPLTM技术的应用报告,对光子治疗的适应证、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认为IPLTM技术适用于绝大多数皮肤色素性、血管性、光损害性病变,无不良反应报道,是一种有效治疗各种损容性皮肤病变的无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贴敷料在美容皮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斌  陈抗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03-804
目的 通过胶原蛋白贴敷料在美容皮肤科治疗护理方面的运用,总结患者对产品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胶原蛋白贴敷料运用在各型痤疮患者及微晶磨疤机、激光、光子治疗后患者的术后护理。结果痤疮患者采用胶原蛋白贴敷料配合治疗,红斑消退时间缩短,色素斑消退时间加快。微晶磨疤机及激光、光子治疗后使用胶原蛋白贴敷料进行护理,局部基本无色素沉着斑出现,且有止痛作用,轻微损伤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患者对该产品依从性好。结论 胶原蛋白在美容皮肤科的应用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可配合皮肤科的各种治疗及护理,有良好的依从性及疗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γ射线在水体膜中的吸收剂量.方法:根据γ光子与物质作用的原理,对γ光子与水的每一次相互作用进行抽样,然后以此建立粒子运输的数字模型,并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γ光子在水体模中运输过程,同时记录每次相互作用的能量沉积,并转化为吸收剂量.结果: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计算出两组代表意义的数据,并检验了算法的准确性.结论: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γ射线在水体模中的吸收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77年7月至1994年8月,应用37种皮瓣,第Ⅱ足趾及大网膜移植,进行组织修和体表器官再造共47例,其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111例,第Ⅱ足趾移植34例(38指),吻合血管的大网膜移植1例,轴型皮瓣126例,岛状皮瓣185例。用于10个部位体表器官再造284例,组织修复173例。并对皮瓣的选择与评价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带血管蒂胸脐皮瓣修复会阴,手和前臂远端缺损20例,取得较好效果。会阴部缺损以腹壁下血管为蒂岛状胸脐皮瓣修复;手及前臂远端缺损以腹壁下血管脐旁穿支为蒂胸脐皮瓣修复。修复手和前臂远端的胸脐皮瓣其远端1/2~2/3都修薄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解剖学要点,手术操作及皮瓣修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提高放射治疗吸收剂量测定精确度。方法根据我国现行规程与IAEA和指型电离室光子和电子束在水体模参考点吸收剂量。结果两种方法测量得值〈3.0%。结论应用IAEA规程,保证吸收剂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切痂微粒皮移植同时进行功能部位不同方式复合皮移植的经验,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方法 2002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1例病人在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同时,功能部位54处行复合植皮术,其中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DM)+自体超薄皮片复合移植42处,微粒皮下移植异体ADM12处。结果微粒皮+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成活率95%,微粒皮下异体ADM移植存活66%;术后随访复合皮移植的功能部位活动良好,瘢痕挛缩不明显,未出现明显皲裂及水疱,但遗留色素变化。局部外观及弹性以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效果更佳。结论烧伤早期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同时对肢体功能部位联合进行复合皮移植术对于减少手术次数,促进创面尽快封闭,提供供皮区再次利用条件,保护肢体功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异体ADM超薄皮片复合移植无论存活率还是术后功能恢复均较微粒皮下ADM移植为佳。  相似文献   

19.
王俊林 《华夏医学》2014,27(4):151-154
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在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整复史上,被认为是继皮管整复术及轴型皮瓣后出现的第三次飞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使以往无法解决的大型缺损一次性修复’成功。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基石,血管吻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败。血管吻合有缝合法、机械法、粘接法、激光法、高频电凝法等多种技术,而传统的端一端间断缝合技术仍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血管吻合方式,血管吻合器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改性聚氨酯薄膜对家兔深Ⅱ度烧伤致伤模型,作为皮肤代用品治疗观察,证实其具有无毒、无刺激、与组织不相容、不被机化和吸收特点,并利于观察创面变化、透气透湿性能较好。是一种保护创面、减少渗出和防止感染的良好皮肤代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