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藏萨迦县0~5岁藏族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标准对萨迦县5岁以下藏族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并就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环境因素及喂养行为等内容对家长进行问卷式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营养不良的总患病率为46.0%,消瘦率为20.3%,生长迟缓率为31.2%,低体重率为28.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当地儿童消瘦、生长迟缓及低体重的因素不尽相同,其中月龄是3者的保护因素,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单独准备食物、摄入鱼肝油等营养补充剂是消瘦和低体重的保护因素,母乳不够吃和家庭中有4个及以上孩子是消瘦的危险因素,祖父母照顾低体重风险较高,而女性生长迟缓风险较低。结论西藏萨迦县0~5岁藏族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西藏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西藏自治区儿童营养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6个地区15个项目县72个乡镇的1513名儿童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 项目地区儿童生长迟缓(HAZ<-2)、低体重(WAZ<-2)和消瘦(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33.9%,16.5%和3.4%.不同地区及性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男童低体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海拔4500m以上,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的患病率分别达36.5%和19.1%.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根据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降低各种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与贫血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泾县儿童健康监测资料,对其23所幼儿园6 867名3~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中,男童、女童的比例分别为52.5%、47.5%,身高在各年龄组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体重在5~7岁、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体重高于女童,男童身高和体重以及女童体重仅在3~4岁组低于WHO推荐参考值,其余组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参考值;3~7岁幼儿园儿童中,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5.9%;消瘦、生长迟缓、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0%、4.3%、0.1%;3~7岁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5%,以轻度贫血为主。结论安徽省泾县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状况,且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0~5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聊城市东昌府区3个乡(镇),按不同年龄段以接近1∶1的年龄别比例随机抽取0~5岁儿童303名,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统一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入户访问和测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0~5岁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分别为3.3%和3.0%,营养不良率为9.6%,消瘦率为3.3%;儿童贫血率为24.1%,其中男童为22.6%,女童为26.5%。结论聊城市农村0~5岁儿童营养状况较好,但个别年龄组的贫血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贫困地区0岁-5岁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方法共抽取了3 046名儿童,进行了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的测定,用EPI-2000软件录入分析。结果低体重率为2.07%,生长迟缓率为5.98%,男童低于女童。贫血率为17.6%。不同年龄组的贫血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结论开展营养教育,宣传平衡膳食,改善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贵州省4个贫困农村3岁儿童营养状况,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于2005年对贵州省4县1256户有3岁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身高和体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该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年龄别身高Z值(HAZ)-2],低体重[年龄别体重Z值(WAZ)-2]和消瘦[身高别体重Z值(WHZ)-2]的患病率分别为29.9%,19.6%和9.0%,男童生长迟缓率(32.2%)高于女童(26.0%);在月龄上,18~24月龄生长迟缓率最高(39.5%),低体重率以15~18月龄最高(26.8%),消瘦率以12~15月龄最高(12.8%);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儿童营养状况存在问题,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增加高蛋白摄入,有助于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12823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营养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值,并以WHO(NCHS)标准为参照人群值,采用WHO推荐的营养不良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市五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三种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分别为4.13%、3.15%和1.59%。0岁组患病率最低、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城市,不同区域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有差异。单纯性肥胖患病率为1.29%,0岁组患病率高,女童高于男童,散居儿童高于集体儿童。结论我市五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在国内尚处在较好的水平。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抓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重点降低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2002年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6岁以下儿童共3569名体检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 男童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女童。城市儿童优于农村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0-1岁女童及4-6岁男童肥胖率较高,分别为7.8%,9.8%;消瘦率、低体重率、生长发育迟缓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其中消瘦率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发生情况相似,男童均以4-6岁年龄段最高,女童均以2-3岁年龄段最高。结论 6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令人担忧,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仪征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仪征市15所幼儿园内2006年出生儿童3~6岁时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超重、肥胖检出率,龋患率均逐渐升高,且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1.23%~1.62%之间;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男童体重达标率、身高达标率、龋患率均低于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均高于女童,且部分年龄组男女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贫血患病率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今后保健重点为防治肥胖与龋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仪征市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仪征市15所幼儿园内2006年出生儿童3~6岁时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体重、身高达标率,超重、肥胖检出率,龋患率均逐渐升高,且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不良患病率波动在1.23%~1.62%之间;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男童体重达标率、身高达标率、龋患率均低于女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均高于女童,且部分年龄组男女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年龄组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贫血患病率男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仪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良好,今后保健重点为防治肥胖、龋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营养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398名调查对象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用Z评分法和血红蛋白值评价儿童营养和贫血状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儿童中低出生体重儿占5.4%;近2周有腹泻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分别占15.1%和31.1%;6个月内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分别为45.3%、43.2%和11.4%。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1.7%、低体重率为7.8%、消瘦率为6.6%、贫血率为11.7%,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在各月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4~36月龄组生长迟缓率最高,低体重率、消瘦率和贫血率的患病高峰在6~12月龄,各月龄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是出生体重(OR=1.001),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19)、出生体重(OR=1.001),消瘦的影响因素有月龄(OR=1.054)和出生体重(OR=1.001),贫血的影响因素为月龄(OR=1.029)。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年龄段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特点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改善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某县农村地区1 026名0~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65%,贫血患病率0岁组最高,为22.75%,1岁组为15.38%,2岁组为9.47%,3岁组为11.34%,4岁组为10.53%,女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78%高于男童的11.23%(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喂养方式等均为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贫血率越低。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病率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结论农村0~5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少年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以及不同营养状况下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特点,为有关部门制订改善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1 822名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采用“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判定其营养状况。结果四川省阿坝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较高,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低;男生青春中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最高,女生青春期前和青春早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最高;不同营养状况下,男女生BMI都随青春发育期的变化而规律性增长,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坝州藏、羌、汉族中小学生低体重检出率较高,营养不良仍然是当地学生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来院就诊北京地区常住人口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141 331例6月龄~3岁儿童末梢血或静脉血血常规五分类检测结果。按照血红蛋白低于110g/L为贫血筛查标准,MCV和MCHC水平差异为贫血类型筛选标准,6月龄组(6~12月龄)、1~岁组和 2~岁组共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人群中,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为10.29%,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22.1%,1~岁组为8.52%,2~岁组为1.97%,χ2检验结果表明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类型分析发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12.43%,大细胞性贫血为0.24%,正细胞性贫血为17.03%以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为69.78%。贫血程度情况分析表明轻度贫血13 276例,患病率为9.39%;中度贫血1 247例,患病率为0.88%;重度贫血19例,患病率为0.013%。 【结论】 以婴幼儿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轻度贫血患病率居首位,本次资料分析结果可作为现阶段门诊就诊儿童人群营养保健干预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in children 6-59 months old in Pernambuco, a state in northeastern Brazil, so as to help guide health and nutrition policies there. METHODS: In 1997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777 young children had thei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easured. The sampling process was in three stages. First, 18 municipaliti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represent the state and its three geographic areas (metropolitan region of Recife, urban interior, and rural interior). Next, using census lists, 45 census sectors were randomly chosen. Finally, 777 children aged 6-59 months old were selected. Blood was collected by venipuncture, and hemoglobin was measured with a portable hemoglobinometer. In the analysis, prevalence was weighted to reflect the census age distribution.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anemia among children 6-59 months old was 40.9% for the state as a whole. Prevalence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Recife was 39.6%, and it was 35.9% in the urban interior. The rural interior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51.4%. Prevalence was twice as high in children aged 6-23 months as among those 24-59 months old, 61.8% vs. 31.0% (chi 2 = 77.9, P < 0.001). The mea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younger and older age groups were 10.4 g/dL (standard deviation (SD) = 1.5) and 11.4 g/dL (SD = 1.4),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xes in terms of prevalence. 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statewide assessment of anemia prevalence among young children in Brazil. Given the very high prevalence of anemia among the children studied in Pernambuco,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age group of 6-23 months,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及分析云南省贫困地区兰坪县和鹤庆县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为营养包的进一步发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兰坪县和鹤庆县共10个乡24个村642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采用WHO 2006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云南省贫困地区兰坪县和鹤庆县仅有不到6%的乳母在1 h内开奶,且婴幼儿出生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72.1%;同时,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14.2%,低体重率为7.9%,消瘦率为5.1%,均低于2002年贫困农村的总体水平,且生长迟缓率在三个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不同年龄段仍然存在重度消瘦和低体重的婴幼儿比例,这可能与看护人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贫血率为35.2%,低于2009年调查的中西部地区46县6~35月龄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45.9%),6~11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贫血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云南省兰坪县和鹤庆县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需采取措施改善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6月~7岁儿童的贫血及铁缺乏情况, 为有效防治婴幼儿贫血及铁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 095名6月~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测定。结果 研究对象2 095人中, 检出贫血患儿331例, 检出率为15.80%;铁缺乏的有392人, 检出率为18.71%, 贫血患儿中铁缺乏人数为114, 检出率为34.44%;贫血及铁缺乏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小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结论 合肥市农村地区贫血及铁缺乏仍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且年龄越小, 贫血及铁缺乏发生率越高, 建议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宣教, 指导家长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 引导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探讨适宜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随机抽取42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对6~35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D(Vit D)测定。 【结果】 36月龄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8.5%,低体重率为3.6%,消瘦率为3.1%;过去两周腹泻发病率22.2%,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4.5%。6~35月龄儿童贫血率为25.1%,Vit D缺乏率为15.2%,边缘缺乏率为34.8%。 【结论】 镇安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尚可, 但贫血和以 Vit D为代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建议对该地区适龄儿童进行适当补充富含铁和Vit D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有效的纠正该地区婴幼儿Vit D缺乏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10省市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颖  杨丽  檀丁  巫琦  杜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2):1159-1161
目的 根据项目地区儿童血红蛋白的测量结果,了解中国西部农村3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状况,筛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05年对中国西部10省46个项目县的9616名3岁以下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调查和血红蛋白测定.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6月龄至6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110 g/L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结果 中国西部10省项目地区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3.8%,儿童贫血随月龄变化,12~18月龄是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高峰,以后贫血患病率随月龄增加而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月龄、性别、民族、母亲贫血、生长迟缓、铁锅做饭和单独为儿童做饭与儿童贫血有统计学联系.结论 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干预措施,降低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北省赵县6~23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赵县农村6~23个月儿童。16个乡镇全部纳入,根据各村的人口总数,采用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共抽取160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7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经过改编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化的妇幼卫生家庭调查工具,应用智能手机调查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应用HemoCue HB201+血红蛋白仪检测末梢血血红蛋白,取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1 109名儿童的血红蛋白值平均值为(106.0±14.0) g/L,贫血患病率为55.9%,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1个月组最高(72.7%),18~20个月组最低(41.4%)。轻度贫血占78.4%,其次是中度贫血,占20.0%,重度贫血仅占1.6%。290名儿童的血清铁蛋白中位数为7.35 g/L,铁缺乏率为93.5%。贫血患儿肯定有铁缺乏。男童、9~11月龄、剖腹产、未断奶、昨天未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补铁药物、未达到推荐的膳食频率更容易发生贫血。结论 赵县6~23个月儿童贫血患病率很高,绝大多数为轻度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不合理的喂养是贫血的重要相关因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长不正确的喂养行为,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