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注射用硝普钠在2种输液(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按临床应用浓度配制成A、B、C、D四组溶液,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硝普钠溶液的稳定性,包括溶液外观、不溶性微粒、pH、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硝普钠含量等。结果:在避光条件下,在20℃或35℃时,硝普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后26h内是稳定的;在不用或用避光套避光且强光照射时,硝普钠溶液极不稳定。结论: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均可作为注射用硝普钠的溶媒,且溶液在26h内稳定。临床配制或使用硝普钠注射液时,要严格避光.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根据临床应用需要配制成溶液,考察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放置时间硝普钠溶液的稳定性,包括溶液性状、pH、不溶微粒、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硝普钠含量等。结果避光套避光,在20℃或35℃时,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26h内是稳定的;不避光任何条件下溶液均不稳定;溶液的稳定性与浓度及温度无关,与光照和强度与时间密切相关。结论在避光条件下,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3.
郭茵  李泳桃 《海峡药学》2020,32(1):11-14
目的考察注射用硝普钠在不同浓度梯度,2种不同避光条件下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按临床应用浓度配成6组溶液,考察在不同避光条件,不同放置时间硝普钠的稳定性,包括溶液澄明度、可见异物、颜色、pH、含量变化。结果在避光条件下,6组不同浓度硝普钠溶液28h内澄明度均符合规定,没发现可见异物,颜色无可见变化,高浓度溶液(1500μg·mL^-1)含量下降速度最慢;在没有避光条件下,硝普钠溶液8h颜色可见变化,低浓度溶液(50μg·mL^-1)10h含量下降速度快。结论浓度为1000μg·mL^-1的注射用硝普钠在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放置28h稳定,适合重症医学科临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根据临床应用需要配制成溶液,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放置时间,考察配伍溶液的性状、渗透压、pH值、不溶微粒、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硝普钠含量等。结果避光套避光,在20、35℃时,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6 h内是稳定的;不避光任何条件下溶液均不稳定;溶液的稳定性与硝普钠浓度(0.2~0.05 mg/ml)无关,与温度有一定关联,但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结论在避光条件下,注射用硝普钠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2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注射用硝普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将注射用硝普钠,根据临床应用需要配制成溶液,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放置时间,考察配伍溶液的性状、pH值、不溶微粒、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硝普钠含量等.结果 避光套避光,在20℃、35℃时,注射用硝普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26 h内是稳定的;不避光任何条件下溶液均不稳定;溶液的稳定性与硝普钠浓度(0.2 -0.05 mg/mL)无关,与温度(20℃、35℃)有一定关联,但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在避光条件下,注射用硝普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郭茵  李泳桃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63-1667
目的:考察高浓度注射用硝普钠液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硝普钠按临床使用浓度配成6组溶液,考察其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放置不同时间溶液澄明度、可见异物、颜色、p H值和含量的变化。结果:硝普钠溶液在避光注射器中及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28 h内澄明度符合规定,未发现可见异物,颜色无可见;相同浓度的供试品置于避光注射器中pH值最低点出现时间较放置在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早,28 h内其含量变化率较大;高浓度溶液(1 500μg/mL)含量下降速度最慢。结论:注射用硝普钠在室温下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配制成1 000 mg/mL浓度溶液放置于铝箔包裹的白色注射器中,28 h内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 注射用硝普钠即亚硝基铁氰化钠,为粉红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水溶液放置不稳定,遇光降解,故应避光临用前新鲜配制。初时溶液呈浅棕色,若配制时间超过四小时或溶液颜色加深应弃去不用。光对硝普钠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人试验用5%葡萄糖配制0.02%硝普钠水溶液封于安瓿内,置室内普通光线和室内阳光直接照射,结果室内普通光照二小时,含量下降到90%。室内阳光照射十分钟,含量下降到86.5%,颜色也开始变化。硝普钠光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选择温度、溶媒、溶媒用量、时间4个影响因素,采用L16(43×26)因素水平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样品溶液中的硝普钠含量进行了测定,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对各样品溶液中的微粒含量进行了测定,用pHS-2C型精密酸度计对各样品溶液中的pH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综合评分对注射用硝普钠输液的最佳配伍方案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最佳配伍方案为硝普钠50 mg,溶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避光下,在26 h内输液质量稳定。结论:该输液配伍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硝普钠硝普钠作为速效降压药,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分解加速。生理盐水的ph相对葡萄糖的要高,因此硝普钠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较在葡萄糖中的差。临床上,应在临用前用5%葡萄糖配制,避光滴注,并于12h内用完。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与强电解质会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使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不能加入含有电解质的生理盐水中,可加入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注射用硝普钠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 选择温度、溶媒、溶媒用量、光照、时间5个因影响因素,采用L16(43×26)因素水平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样品溶液中的硝普钠含量进行测定,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对各样品溶液中的微粒含量进行测定,用pHS-2C型精密酸度计对各样品溶液中的pH值进行测定,并结合综合评分对注射用硝普钠的最佳配伍方案进行优选研究。结果 最佳配伍方案为硝普钠50 mg,溶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避光下,在26 h内用完。结论 该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莉英  蒋军  陈荣  吉莉娜  徐燕妮 《上海医药》2010,31(11):507-509
目的:考察注射用生长抑素在临床常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室温下将注射用生长抑素与不同输液混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长抑素24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生长抑素的稳定性与时间及输液中的电解质有关。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生长抑素在12h内稳定,24h后稳定性有所下降。结论:注射用生长抑素宜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而不宜与含钾电解质溶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梁健健  王娟 《中国药房》2001,12(6):369-370
目的 :在4℃、25℃、37℃下考察天林与不同 pH值的5 %葡萄糖注射液 (5 %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小儿维持液注射液在不同时间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将天林用以上3种输液配成不同pH值的9份溶液 ,按4因素、3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 ,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配伍液中天林的含量变化。结果 :配伍液在上述各温度、pH值输液中 ,0h~8h内天林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天林可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考察7个临床常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的有关物质检查供试品溶液的稳定性,分析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及放置的时间对有关物质的影响,为该类药品的规范检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临床常用的7个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品种共19批次分别按法定标准配制成有关物质检查的供试溶液,分别在4、25、35℃的条件下放置,依法测定24h内有关物质的量的变化。结果供试溶液的放置时间及实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温度越高,放置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差。在4℃中7个品种稳定性均好,可达24h。有些对热敏感的品种,35℃的条件下稳定时间不足2h。结论检查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时,应注意供试溶液的稳定性,控制试验温度及放置时间,做到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4.
吕建伟  李茵  孙丽 《中国药房》2011,(35):3315-3318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在不同温度下7h内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分别在5、10、20、30、40℃下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浓度为0.8mg·mL-1的注射用丹参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E,测定配伍后7h内配伍液的紫外光谱(UV)吸收值;以层次分析法设定不同波长段的权重系数,根据UV吸收值计算UV相似度及紫外吸收差异值,并就其平均值用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差异。结果:7h内的平均相对和绝对UV相似度按大小排列依次均为C>D>E>B>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对相对UV相似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绝对UV相似度影响非常显著(P<0.01)。低温时(≤10℃)配伍液的UV相似度在配伍之初即发生较大变化;而温度>30℃时,药物配伍之初并不是UV相似度发生最大变化的时间。结论:温度对注射用丹参配伍液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20℃时稳定性最好,温度偏低(≤10℃)可能较温度偏高(≥30℃)对注射用丹参的稳定性影响更大。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建议临床谨慎使用注射用丹参。  相似文献   

15.
更昔洛韦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书芳 《黑龙江医药》2010,23(5):726-727
目的:考察更昔洛韦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5℃和37℃下配伍液中更昔洛韦及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并在200~400nm进行紫外扫描,同时观察外观、pH值及微粒变化。结果:配伍液在8h内pH值、吸收峰峰形、峰位及微粒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含量及吸收峰峰值有变化。结论:临床应用时,二者需分开输注,不宜混合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