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背景:颅脑损伤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内脏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循环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水平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3/2004在首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和北京天坛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只。方法:颅脑损伤组用局部重物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不打击。在撞击即时点后24h取材,每组10只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检测,另外10只用于心肌病例形态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用均相竞争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③采用酶反应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④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颅脑损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65.52&;#177;176.71),(485.03&;#177;86.13)ng/L,P〈0.05]。②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177;4.07),(3.49&;#177;1.55)μkat/L,P〈0.05]。③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表达:颅脑损伤组的阳性反应物面积与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苏木精-伊红染色颅脑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强嗜酸性染色。明显的胞质皱缩,肌纤维断裂、减少或消失,可见心肌局灶性水样变性、溶解或坏死。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均见心肌病理损害。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可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可能是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心肌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心肌病变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方法:利用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测定血浆AngⅡ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观察HE染色及超微结构的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型颅脑损伤后4h血浆AngⅡ含量显著升高,24h达高峰,与此同时血清CK-MB含量亦显著升高,并于24h达高峰,HE染色及超微结构的病理观察均见心肌病理损害。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可导致心肌损害的发生,且血浆AngⅡ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激活κ阿片受体,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NO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组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②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心肌缺血45 min,并再灌注15 min.③U50488H组预先给予U50488H 1.5 mg/kg,15 min后造模,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④NorBNI组在给予U50488H 10 min前先给予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 0.5 mg/kg,余同U50488H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浆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水平.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面积U50488H组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Nor-BNI组[(0.039±0.01),(0.085±0.01),(0.077±0.02)cm2,P<0.01],后两组差异不显著.②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05±38),(134±26)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97±23)ng/L,P<0.01].④内皮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66±32),(179±24)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2±27)ng/L,P<0.01].⑤一氧化氮浓度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低于对照组[(21±6),(58±9)mol/L,P<0.01],U50488H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8)mol/L,P<0.01].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活心脏κ阿片受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心肌酶的漏出,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以及上调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肾脏肥大指数、肾小球形态结构、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指标,观察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雄性Wistar大鼠34只,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血糖≥16.65mmol/L)3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过程:灯盏花素治疗组给予20mg/(kg·d)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持续4周,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评估:①4周后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脏肥大指数=双侧肾质量/体质量׉)。②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变化。③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④放免法测血浆及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参加实验34只大鼠,有4只未达糖尿病成模标准,最终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肾脏肥大指数:糖尿病模型组、灯盏花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29±4.73)/1000,(11.07±2.19)/1000,(4.78±0.06)/1000,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②肾小球病理形态: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数目正常;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血管壁可见玻璃样变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灯盏花素治疗后肾小球血管壁未见明显变性,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厚,其病理变化明显改善。③血清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糖尿病模型组、灯盏花素治疗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31.36±4.21),(27.03±3.54),(25.21±3.39)μmol/L,P<0.05;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水平:(1.95±0.25),(1.27±0.32),(0.73±0.12)μmol/g,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P<0.01)。④血浆和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糖尿病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693.98±297.22),(356.48±85.21)ng/L,P<0.05;肾皮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6964.56±2128.48),(3127.07±1519.98)pg/g,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在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肥大和改善肾脏形态结构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周血及肾皮质组织一氧化氮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糖尿病早期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方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完成。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60~200g,大鼠适应性饲养5d、禁食18h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链脲佐菌素(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3d后测定尾静脉末梢血糖≥16.7mmol/L,尿糖强阳性者为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再随机分成糖尿病通络方剂治疗组10只:通络方剂直接溶于蒸馏水,1.0g/(kg·d)、糖尿病未治疗组10只。糖尿病未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同一时间同等剂量蒸馏水一次灌胃。在实验第8周取血并取肾、心脏及腹主动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8周时,糖尿病未治疗组血浆、肾脏、心室肌和腹主动脉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Ⅰ(14.77±0.54),(10.31±0.37)μg/L;(5.65±1.06),(3.73±0.28);(3.99±0.34),(2.72±0.34);(13.05±1.29),(5.00±0.29)ng/kg;血管紧张素Ⅱ(669.61±38.15),(471.08±23.47)ng/L;(6.36±1.81),(2.64±0.25);(3.84±0.59),(2.49±0.15);(12.52±1.95),(4.37±0.19)ng/kg;P<0.01]。②通络方剂干预后血浆、肾脏、腹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糖尿病未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管紧张素Ⅰ(12.81±0.65)(14.77±0.54)μg/L;(4.06±0.46)(5.65±1.06);(8.50±1.15),(13.05±1.29)ng/kg;血管紧张素Ⅱ(543.92±30.80),(669.61±38.15)ng/L;(3.58±0.77),(6.36±1.81);(8.54±1.58),(12.52±1.95)ng/kg;P<0.01]。③各组大鼠通络方剂干预后心脏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糖尿病未治疗组虽有下降,但其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3.69±0.67),(3.99±0.34);(3.71±1.05),(3.84±0.59)ng/kg]。结论:通络方剂能不同程度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心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保护和延缓糖尿病肾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选择性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激活κ阿片受体,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NO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组: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②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心肌缺血45min,并再灌注15min。③U50488H组:预先给予U50488H1.5mg/kg,15min后造模,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④Nor-BNI组:在给予U50488H10min前先给予选择性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0.5mg/kg,余同U50488H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浆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水平。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面积:U50488H组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Nor-BNI组[(0.039±0.01),(0.085±0.01),(0.077±0.02)cm2,P<0.01],后两组差异不显著。②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05±38),(134±26)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97±23)ng/L,P<0.01]。④内皮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66±32),(179±24)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2±27)ng/L,P<0.01]。⑤一氧化氮浓度: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低于对照组[(21±6),(58±9)mol/L,P<0.01],U50488H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8)mol/L,P<0.01]。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活心脏к阿片受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心肌酶的漏出,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以及上调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构过程中的重要方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是心肌间质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作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分子,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ng Ⅱ主要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选择性Ⅰ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ARB)从不同水平抑制RAS.本研究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AT1、AT2受体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心肌局部Ang Ⅱ受体表达在心肌梗死后的变化及其与心脏间质重构的关系,并观察ACEI、ARB对AngⅡ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脏间质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激活κ阿片受体,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NO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组: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②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心肌缺血45 min,并再灌注15 min.③U50488H组:预先给予U50488H 1.5 mg/kg,15 min后造模,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④NorBNI组:在给予U50488H 10 min前先给予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 0.5 mg/kg,余同U50488H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浆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水平.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面积:U50488H组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Nor-BNI组[(0.039&;#177;0.01),(0.085&;#177;0.01),(0.077&;#177;0.02)cm^2,P<0.01],后两组差异不显著.②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05&;#177;38),(134&;#177;26)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97&;#177;23)ng/L,P<0.01].④内皮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66&;#177;32),(179&;#177;24)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2&;#177;27)ng/L,P<0.01].⑤一氧化氮浓度: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低于对照组[(21&;#177;6),(58&;#177;9)mol/L,P<0.01],U50488H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177;8)mol/L,P<0.01].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活心脏κ阿片受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心肌酶的漏出,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以及上调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以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室完成,为省重点实验室。40只SD大鼠分成4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注射2mL生理盐水)、心力衰竭组(注射异丙肾上腺素)、ACEI组(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洛汀新)、IGF-1组(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组IGF-1)的血浆AngII含量以及电镜观察心室肌超微结构。结果: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对照组、心力衰竭组、ACEI组和IGF-1组分别为:(358.87±68.32),(472.45±87.46),(384.36±56.23),(369.23±63.02)ng/L。心衰组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ACEI组和IGF-1组。结果表明异丙肾上腺素可引起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升高,ACEI、IGF-1均可减低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升高,IGF-1比ACEI减低更明显。ACEI组与心力衰竭组比较,肌丝排列紊乱变得较整齐,各带较明显,线粒体较规则地排列于肌原纤维之间,肿胀明显减轻,线粒体嵴排列较大规则,IGF-1组以上改变更明显。结论:进一步明确了ACEI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推断出IGF-1更能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xia protein-1,MCP-1)表达情况,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可能机制。 方法:成年大鼠CFs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下,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MCP-1的含量。 结果:①在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有MCP-1表达。②随着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和上清中MCP-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在1×10~(-11),1×10~(-9),1×10~(-8),1×10~(-7),1×10~(-6)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上清中MCP-1的含量分别为(1.60±0.21),(3.18±0.15),(4.70±0.22),(9.18±0.52),(8.75±0.42)μg/L,与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除1×10~(-11)mol/L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6.21~39.67,P<均0.05)。③在1×10~(-7)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3,6,12和24h MCP-1的表达量分别为(2.13±0.31),(3.25±0.20),(5.28±0.50)和(9.18±0.52)μg/L,与空白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93~34.11,P均<0.05)。 结论:成年大鼠CFs的MCP-1的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Fs的MCP-1的表达可能参与高血压时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手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之一,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的麻醉不仅应满足麻醉的基本要求而且要求尽可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提供脑功能的保护.目的观察地氟烷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对象选择2002-10/2004-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4例拟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男30例,女34例.方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地氟烷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 4个时点采集动脉血4 mL,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水平.主要观察指标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前、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水平.结果2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进入结果分析62例.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正常范围,地氟烷麻醉中3个时间点较麻醉诱导前无明显变化(P>0.05).②内皮素水平剪硬膜、夹闭动脉瘤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时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40.4±10.3),(40.0±9.6),(40.7±12.3),(49.3±12.7)ng/L,(P=0.002,0.001,0.009)].结论地氟烷麻醉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脑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在整个麻醉维持期间均无上升趋势,内皮素甚至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且不同手术阶段无明显差异,表明地氟烷麻醉能够避免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释放增加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痉挛,降低继发性脑缺血性损害,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过程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连续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于0、20、40、60 min分别记录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于1 h末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和心肌匀浆的AngⅠ和AngⅡ含量。结果 缺血组的LVESP和±dp/dt max有显著降低,而LVEDP显著升高,和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的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的RA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ngⅡ的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心肌组织内AngⅡ含量与60 min 时的+dp/dt max呈显著负相关(P=0.000)。结论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会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左心室功能的减退,这些改变与血清和缺血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胎粪吸入所致肺炎症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AngⅡ受体拮抗剂的抗炎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胎粪吸入组和拮抗剂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制备后24h取材,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损伤并检测湿/干重比及进行病理评分;检测AngⅡ在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其含量;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肺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胎粪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病理评分及湿/干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组间AngⅡPU值、TNF-α含量及MPO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各组中TNF-α含量及MPO活性与其肺组织中AngⅡPU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和0.747。结论:AngⅡ可增加胎粪吸入肺损伤中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含量。受体拮抗剂沙拉欣的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除了急性期的细胞坏死,还有迟发性的神经元凋亡.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不同再灌注阶段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坏死率及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和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5组,缺血再灌注24 h组7只、缺血再灌注48 h组7只、缺血再灌注72 h组7只、缺血再灌注7 d组7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24,48,72 h和7 d取脑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坏死率,Bcl-2和Bax蛋白在大鼠脑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②Bcl-2和Bax蛋白表达百分率.结果:33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7 d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最高[(24.59±0.97)%],坏死率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24 h组[(16.67±1.04)%],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1.28±0.50)%,(0.90±0.38)%](P<0.01).②假手术对照组Bcl-2表达极低[(1.07±0.27)%],但Bax有高表达[(46.09±5.37)%].③Bcl-2蛋白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48 h[(14.41±0.67)%],而Bax蛋白峰值出现在缺血再灌注之后72 h[(77.38±1.52)%].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逐渐增高,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异常增高,提示Bcl-2和Bax蛋白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凋亡调节.  相似文献   

15.
背景:缬沙坦是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有相当多的试验证实它对于心脏的保护作用。Val-PREST研究证实长期口服缬沙坦可使支架内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但目前缺乏缬沙坦对中国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影响的研究报道。目的:评价成功介入治疗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口服6个月缬沙坦对临床事件的影响。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法评估,前瞻性设计。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对象:在北京8家3级甲等医院入选200例金属裸支架介入治疗成功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统一的随机号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入选工作2002-12/2003-10完成。实际入选病例数196例(缬沙坦组100例,对照组96例)。干预措施: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缬沙坦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D34004),1次/d口服。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6个月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发心肌缺血、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②6个月时部分患者完成重复冠脉造影检查或运动试验,观察结果。结果:①缬沙坦组有2例(2%)因药物耐受不良在随访过程中退出试验,共有194例完成随访。②2组患者基础情况没有差异,病变类型、心功能及病变血管支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6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死亡1例,两组各有1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缬沙坦组1例进行了靶血管重建,复发心肌缺血事件缬沙坦组略低于对照组(11.2%比15.6%),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④6个月重复血管造影在缬沙坦组有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⑤6个月复查运动试验缬沙坦组阳性(25.7%)的比例低于对照组(36.4%),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成功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口服6个月缬沙坦有降低复发心肌缺血事件和运动试验阳性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管紧张索Ⅱ (Ang Ⅱ)对大鼠肺泡液体清除及肺泡上皮钠通道(ENaC)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及Ang Ⅱ 1型受体阻滞剂ZD7155干预组,每组5只。Ang Ⅱ组和ZD7155干预组大鼠经左侧颈静脉置管后,微量泵持续泵入外源性Ang Ⅱ10 μg.kg-1.min-1;对照组泵入等量生理盐水。ZD7155干预组于泵入Ang Ⅱ前30 min经腹腔注射10 mg/kg ZD7155。6h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伊文思蓝标记5%白蛋白法测定离体肺组织肺泡液体清除率(AFC);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ENaC 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ENaC蛋白表达。结果 Ang Ⅱ组AF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16±3.01)%比(16.10±3.46)%,P<0.01],ZD7155干预组AFC较Ang Ⅱ组显著升高[(10.60±2.05)%比(6.16±3.01)%,P<0.05]。Ang Ⅱ组α-ENaC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663±0.068比0.236±0.030,P<0.01),ZD7155干预组α-ENaC mRNA表达较Ang Ⅱ组显著降低(0.386±0.061比0.663±0.068,P<0.01);β-ENaC及γ-ENaC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组α-ENa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343±0.053比0.145±0.030,P<0.01),β-ENaC和γ-ENaC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286±0.038比0.512±0.055,0.144±0.040比0.460±0.066,均P<0.01);与Ang Ⅱ组比较,ZD7155干预组α-ENa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228±0.045比0.343±0.053,P<0.01),β-ENaC和γ-ENaC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58±0.043比0.286±0.038,0.220±0.033比0.144±0.040,均P<0.05)。结论 外源性Ang Ⅱ通过其1型受体途径调节ENaC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弱大鼠肺泡液体清除,加重肺水肿。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诱导心肌肥大的强刺激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PDGF)也是致心肌肥大因素之一,AngⅡ是否可以通过诱导PDGF受体表达进一步促使心肌肥大?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为心肌肥大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分离纯化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病理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80只出生1~3 d的Wistar乳鼠(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限.均在细胞培养室取出心脏做心肌细胞培养.干预分离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以1×10-7 mol/L AngⅡ刺激为AngⅡ组;以1×10-5 mol/L PD98059(一种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预孵育30 min后再用AngⅡ刺激为PD98059组;以正常的乳鼠心肌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4 h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每组心肌细胞PDGF-β受体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心肌细胞PDGF-β受体的含量.结果AngⅡ刺激培养24 h的乳鼠心肌细胞PDGF-β受体表达(432.41±54.08)和对照组(197.65±44.10)比较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6.77,P<0.01),PD98059组PDGF-β受体表达(317.2±21.12)与AngⅡ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91,P<0.05),但并未完全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85,P<0.05).结论AngⅡ可以上调心肌细胞PDGF-β受体的表达,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参与这一过程.这可能是AngⅡ促进心肌肥大的又一个重要机制.此研究结果可为心脏康复的一、二级预防提供实验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亚低温能够改善脑缺血和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预后,然而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尤其尚未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创伤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检验科、神经外科.地点和对象实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对42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4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温组15只,亚低温组15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2只.干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用液压装置制成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侧方打击模型,伤后早期(5 min)脑温分别维持在37~38℃和33~34℃,假手术对照组除不损伤外处理同常温组.控温1 h后每组5只立即灌注固定取脑,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示c-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其余放回动物房,观察24 h死亡率并进行运动功能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运动功能评分.②c-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表达情况.③24 h死亡率.结果亚低温组与损伤有关的24 h死亡率(10%)较常温组(60%)明显降低(x2=5.495,P<0.05),亚低温组前肢肌力、侧方推力、爬坡能力[(3.0±0.7)分,(2.7±0.7)分,(3.0±0.7)分]较常温组[(1.8±1.0)分,(1.5±0.6)分,(1.8±0.5)分]明显改善(t=-2.655,-2.88,3.165,P<0.05),亚低温组损伤侧皮质Fos的表达(3.0±0.7)较常温组(1.2±0.4)明显增加(t=-4.811,P<0.01).结论亚低温对TBI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os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对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做传代培养,实验均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细胞。在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基础上用辛伐他汀(10^-7、10r6、10^-5Smmol/L)及辛伐他汀(10。、10“mol/L)+甲羟戊酸(2×10。mol/L)共育,对各组用MTTIZ色法测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应用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1.AngII刺激乳鼠心肌细胞48h后应用MTT法测得吸光度值、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辛伐他汀各浓度之间差别不明显。3.血管紧张素Ⅱ、10^-5mol/L或10^-44mol/L辛伐他汀与甲羟戊酸共同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述指标均与AngII刺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nglI刺激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2.辛伐他汀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其作用可能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和下调TGF.BlmRNA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在体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12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前列环素(PG1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雷米普利对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损伤120min大鼠,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AST、CK、LDH活性及MDA含量,提高NO含量及SOD、GSH—Px活性,能使血浆ET、AngⅡ及TXA2水平明显下降,PG12水平及PGl2/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雷米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及AngⅡ释放,纠正PGl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