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方剂中无机元素分布与其寒凉,温热性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恩宽  江宝林 《中医杂志》1993,34(6):362-364
本研究通过应用元素区间尺和均值线方法观察了110首方剂煎煮液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分布特点,即以温热性药为多组成的方剂,其多数元素含量高于均值线;以寒凉性药为多组成的方剂,其多数元素含量低于均值线。F 值方差分析表明,方剂中无机元素分布值是其寒凉、温热性质的一种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方剂主治的规范性研究较少,通过对方剂主治源流的梳理并分析《方剂学》教材中方剂主治描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病、证、征结合”3个层次的方剂主治描述规范,从而有利于临证依法用方、规范教材和规范方剂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中药方剂治疗灰指甲、寻常疣、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中药方剂在灰指甲、寻常疣、扁平疣的治疗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中药方剂治疗灰指甲、寻常疣、扁平疣,治愈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结论:中药方剂在治疗灰指甲,寻常疣,扁平疣中效果好,经济实惠、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姜、枣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要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名著《伤寒论》中的113个方剂中,其中就有55个方剂用到姜、枣,占48.6%,而在这55个方剂中,有35个方剂都是姜枣同时合用。著名的代表方剂如桂枝汤、青龙汤、柴胡汤、炙甘草汤等都是把姜、枣放在一起合用,可见姜、枣的药用价值有它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药物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机理,把中药与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来说明某药物特定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特指方剂中某些中药具有能使方剂中其余药的归经作用、定向地加强或发生变化,在临床方剂配伍用药时能发挥左右该方剂治疗的定向、定位等重要作用。引经药学说、方剂归经学说等都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体系,引经药及中药归经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痛风、历节和行痹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 筛选古籍文献中治疗痛风、历节和行痹的方剂,根据方剂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统计方剂中药物使用频率并应用假设检验与关联规则对前30味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352首方剂,包括痛风78首、历节173首、行痹101首.3种方剂中均以当归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每种方剂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的高频药物是:痛风方剂中的苍术、黄柏和熟地黄,历节方剂中的麻黄和芍药,行痹方剂中的地龙.前30味高频药物主要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利水化湿药、温里药、熄风通络药、清热药、其他,其中补虚药在痛风和历节中使用最多,活血化瘀药在行痹中使用最多.3种方剂支持度>10%、置信度>70%的药对共有11对.结论 补虚、活血化瘀、解表和祛风湿药物在痛风、历节、行痹方剂中使用比例均较高,痛风和历节更注重补虚,行痹更注重活血化瘀,3种方剂用药相互交叉且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 中西医结合救治严重心、肾、肝胆疾病患者的过程中,所用中药方剂多为植物性药材,一般认为植物含钾是比较丰富的,这些方剂会否造成心、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钾过高?对临床上已经严格控制钾的摄入,但仍有高钾而死亡的病例,是否与使用中药有关?每剂中药到底能供给多少钾?对低钾患者又是否可以起改善作用等等,还不十分清楚。虽近年日本曾对肾病汉方的钾含量有所研究,但仅限于肾病方剂,且药材产地、方剂组成、剂量及其煎药方法与我国目前临床实际有所不同,故它的资料远不能满足我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历代代表性中医方书中方剂记载的行文方式,发现在先秦至宋代时期"方"与"剂"是相互独立的概念,而在金元之后"方"的概念被"剂"所指代,由是"方剂"的概念形成。根据这一发现,提出方剂名称英译的二分法:将方剂名称分为"药方名称"与"药剂名称"两部分翻译,并明确二者是主干与从属的逻辑关系。以区分每一首药方和每一种药剂,传递方剂中"方"与"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涵,避免译名"方"与"剂"的概念相互混淆,有利于区别不同的方剂和适应未来方剂发展的英译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元素创立的易水学派是中医重要学派之一,学术影响深远,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立足于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对有关“湿土”类方剂的服药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湿土”类方剂的主治、剂型、送服溶液、服药时机、服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梳理其服药护理特点,为脾失健运所致的水饮停聚诸证提供中医用药护理的理论依据,以期丰富与完善中医方剂服药护理之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为使学生掌握组方的思路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方剂的能力,由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研究生方剂教学中开展了CBT、PBL结合Sandwich三联式教学法.从三联式教学法在方剂教学中运用,探讨该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方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补肾方剂的作用与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荣  陶建生 《中成药》1993,15(10):30-32
实验研究补肾方剂左归丸,右归丸所含元素与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是补肾方剂的物质基础,对生殖系统和免疫方面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在制备时,采用水醇法将会损失许多必需的微量元素,为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汇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此类方剂分布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兹归纳如次.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7)
四君子汤、黄芽汤、理中汤皆为健脾益气的名方,且其组成皆为4味药物,3首方剂之间也仅有一味药物之差。临床常根据症状独用其中一方或两方叠用,那么三首方剂间到底有何差异,临床如何鉴别应用,此文从方剂源流、药味特点、主治症状、差异分析等讨论了三方的应用特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方。  相似文献   

14.
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Fe、Cu、Zn、Mn、As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煅赭石比生赭石在大多数复方汤剂中Fe、Mn、As元素含量低,Zn、Cu元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
达原饮是吴又可专为邪伏膜原而设,是开达膜原之法的代表方剂,在达原饮及其后世医家诸开达膜原的方剂中,槟榔、草果、厚朴的配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医理论、中医文献资料、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其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易水学派不仅在脏腑辨证与用药体系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对于中医方剂的用药护理的内涵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该文立足于易水学派开山祖师张元素的《医学启源》,对有关“风”类方剂的用药护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并由此总结出张元素中医方剂用药护理方法具有“助药力”“护正气”的两大基本特点,为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中医用药护理内涵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白术和苍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区别,研究了汉方方剂中连续给予白术或苍术4周以上后,白术或苍术相互调换的效果。在1994年8月~1995年1月就诊的患者中,选取服用含有苍术、白术的汉方方剂至少4周以上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变形性膝关节病、腰痛、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糖尿病、肩背神经症。受试者先服用含  相似文献   

18.
以方剂学的教授和学习为出发点,根据目标方剂,收集相关方剂学知识,进行艺术创想,设计出可充分展现出方剂知识点的标本创新形式,并附上二维码来补充展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方剂标本将医药元素融合,标本实体与二维码虚实结合,兼顾专业性和科普性,为方剂学提供了更多元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方剂的疗效除取决于处方药物的性能、配伍、剂量以及煎服方法外,剂型对功效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剂型作为一种给药方式,影响着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剂型的改变可直接影响到药物剂量的增减变化,通过改变药物用量比例,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进而影响到方剂的功效和主治。故在辨证论治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各剂型的制备工艺及主要特点,也要针对病情及药物特点,选择最优剂型,以期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元素,也是方剂组成的原始细胞,而药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本文试从证变量调、以量定效、量异效别、特殊用药等方面来阐述中药剂量在方剂配伍及其临床运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