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痰淤与慢性荨麻疹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以局部或全身风团为特征,常根据病程将3个月以上的荨麻疹称为慢性荨麻疹。尽管许多医家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为风热、风寒、血虚等引起,但笔者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认为痰淤是慢性荨麻疹重要的病理基础,应从痰淤论治慢性荨麻疹,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荨麻疹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质、病因、病位三方面分析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素。认为荨麻疹的体质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血瘀体质、蕴毒体质等五种基本类型 ;导致荨麻疹的六淫病邪主要有风、寒、热、湿之邪。另外 ,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和病理产物性病因亦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在肌表营卫 ,涉及肺肝脾肾四脏 ,其中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肺脾二脏有关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相似文献   

3.
理论研究方面:1、外感六淫:六淫所致本病,以风邪为主,常兼抉寒热湿燥之邪,搏结于皮肤肌肉之中,或与血气相搏,而发为瘾疹。2、内伤情志:历代医家对情志导致荨麻疹亦有论及,如《医学入门》、《外科枢要》指出,肺脾气虚、肝火妄动可以引发本病。《外科大成》秉承了《内经》旨意,认为“疹属少阴君火”,、李元文根据荨麻疹患者多伴有情绪烦闷,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纳谷不香,四肢酸软等症状,认为“慢性荨麻疹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以上论述,间接阐发了七情内伤导致本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是一种以疹块时隐时现,并伴有瘙痒为主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外多责之于六淫具有季节性,内因脏腑功能受季节气候调控。本文从"五脏应时"角度出发探讨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3方面内容,认为季节气候变化与荨麻疹发病密切相关,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荨麻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鹏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多本虚标实,且因其反复发作、病程绵长,易使患者产生情志问题。故提出“调神固本”法、制定“多维外治方案”治疗慢性荨麻疹,以固护脾肾为先,调畅情志贯穿始终,兼以祛邪,标本兼顾,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正徐宜厚教授是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徐教授临床五十余载,其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心得,其从脾胃、冲任、过敏性鼻炎论治荨麻疹的方法值得学习,现将其经验作一总结。1脾胃失调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主要内因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发病多是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复  相似文献   

7.
寒冷性荨麻疹的诊断辨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及分型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与药物、感染、内分泌及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疹块”,因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中医称之为“瘾疹”。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营卫不和,风邪乘袭客于肌肤而发病。若外邪久留不去,伤及气血,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又可加重营卫不和,致疹块反复发作不已,即成慢性。西医认为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西医治疗荨麻疹多以第2代抗组胺药物为主,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防止复发,不良反应少。中医治疗本病多以疏风止痒为原则,韩首章教授在此基础上兼以健脾祛湿、补肾滋阴,临床疗效显著。该文分享韩首章教授从健脾、疏风论治荨麻疹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慢性荨麻疹(CU)指荨麻疹每周发作不少于2次,且连续发作6周以上,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目前认为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以组胺、白三稀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键环节[2]。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机制的关系,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参与了CU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全过程,且在CU患者体内IgG自身抗体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需要激活补体的参与表明补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也有关系[3]。慢性荨麻疹的病程长,复发率高,根治率低,  相似文献   

11.
<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引发的、过敏症状最先表现在皮肤的异常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有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1]。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有详细病机不明、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起来尤为棘手。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为主,症状虽缓解快,但病情易反复,副作用多,效果不理想。鲁艳芳主任医师系武汉市中青年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荨麻疹是以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发病机制多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或Ⅲ型变态反应~([1])。其虽病因明确,病程短,但因反复发作、瘙痒剧烈、部分可呈慢性病程,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白彦萍教授认为"风"为荨麻疹的根本病机,临床中善于把握"风"在各型荨麻疹及荨麻疹各阶段的作用,善以不同祛风药物  相似文献   

13.
薛锦程  邓咏诗 《光明中医》2016,(14):2031-2032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从传统医学入手,通过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及结合临床的用药经验,来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机理与脾化生营卫、气机运化及生血统血的功能密切相关,得出脾胃气虚为慢性荨麻疹的病理基础,血瘀是病程演变中重要的病因,同时多有外风兼挟这一结论,因此提出补虚、活血祛瘀、祛风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朱明芳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主要由体质与外邪引动所致,治疗多从气血、情志、瘀阻方面入手,灵活辨证用药,并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和慢性,现一般认为病程超过8周即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较为复杂,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我科自2005年来采取电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荨麻疹从脏腑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剧烈瘙痒及烧灼感。治疗方法大多是疏风透邪、消疹止痒。笔者认为,荨麻疹虽病在表,但多与脏腑病变有关。故在临证中常采用脏腑辨证法治之,收效较为满意,兹举案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军 《河北中医》2009,31(1):148-150
荨麻疹在中医学文献上,春秋战国时期称风疹,汉代称瘾疹,隋、唐代称风瘙瘾疹、赤疹和白疹,元代称疫疙瘩,明代称白婆瘼、逸风,清代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和慢性,现一般认为病程超过8周即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现就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的规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是壮族民间流传久远,对风毒病(荨麻疹)治疗有较好效果的一种传统治疗技法。壮医理论认为,风毒病(荨麻疹)是由于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上常采用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示范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况、疗法简要、应用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药浴、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风毒病(荨麻疹)的规范技术,为风毒病(荨麻疹)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田从豁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笔者有幸跟随田老学习以针灸为主治疗疾病的经验,现将其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经验做一剖析。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游风”等。《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中医认为荨麻疹多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因久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气虚内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田老认为荨麻疹当从风从血论治,针灸以祛风止痒、养血润燥、调和营卫为原则,善用背俞穴来调理五脏六腑之气血,用脐周四穴补肾以调理先天,标本同治。1从风论治荨麻疹的主要症状为痒,…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544
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荨麻疹都是过敏性的,其实并不尽然。荨麻疹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有时因为一时的紧张,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也会出现荨麻疹。这种紧张性荨麻疹又可以因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的不同而分为胆碱性荨麻疹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两种。前者是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皮肤局部表现是在一个血管扩张引起的大的红斑中心有一个小丘疹;而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是一种新发现的荨麻疹。它是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临床表现也与前者不同,特点是小丘疹被包围在一片血管收缩的苍白的皮肤晕圈中。这种新型荨麻疹目前被认为可能是瘙痒性丘疹和孕斑的病因。对这类去甲肾上腺素性荨麻疹与胆碱性荨麻疹一样,用一般的抗过敏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可考虑用抗肾上腺素药心得安治疗,并尽可能要求患者使自己精神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