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临床罕见,作者报告发生率为2.1%,分析了 ARF 与 PNS 在临床上的关系,阐明其临床病理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PNS 患者420例,其中9例发生 ARF,根据其发生情况及预后分为两组:A组6例,为先有初发及复发的 PNS,以后发生 ARF,且 ARF 是可逆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58.3±9.3岁,由 PNS 到发生ARF 的时间为12±10个月。B 组3例,为同时发生PNS 和 ARF,后来发生慢性肾衰(CRF);3例中男2,女1例,年龄50.3±7.1岁,PNS 和 ARF 同时发生。两组间年龄、性别、血压、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水平、钠滤过分数(FENa)、最初肾功能及并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3PD)的修饰蛋白 (MP)对庆大霉素诱导的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大鼠肾小管修复以及肾功能改善的影响。 方法 将老年鼠及青年鼠各分成 3组 ,即正常组、模型组和MP组。庆大霉素腹腔注射 ( 14 0mg·kg-1 ·d-1 ) ,连续 7d ,制备大鼠ARF模型。采用镉还原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 (NO)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羟胺法分别测定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 (Scr)。同时 ,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学改变。 结果 老年MP组与老年模型组相比 ,NO含量明显升高〔血清 ( 94 2 9± 7 68) μmol/L与 ( 70 14± 5 53 ) μmol/L ,肾脏( 5 94± 1 3 6) μmol/g组织与 ( 3 62± 1 11) μmol/g组织 ,均为P <0 0 1〕 ;青年MP组与青年模型组相比 ,NO同样明显升高。另外 ,老年、青年MP组与各自模型组相比 ,MDA降低 ,SOD升高 ,同时Scr下降 (均为P <0 0 1) ;光镜、电镜显示肾脏病理改变减轻。 结论 MP可以升高老年及青年ARF大鼠的NO含量 ,减轻肾脏病理变化 ,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甘露醇及维生素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甘露醇 ,维生素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甘露醇、维生素C、E(MCE)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2 6 8例 ,用维脑路通静滴作为对照组治疗 172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15天和 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机抽取MCE组中 38例 ,对照组中 34例进行SOD及MDA测定 ,并比较入院当日及治疗 15天时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CE组治疗前 18 4± 6 8,15天为 10 2± 8 2 ,30天为 8 0± 5 6 ;对照组治疗前为17 8± 7 8,15天为 15 8± 6 8,30天为 13 8± 7 2。治疗 15天时MCE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30天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 15天后MCE组及对照组SOD分别为 (98 36± 8 0 8) μU/L及 (88 48± 6 36 )μU/L ,MDA分别为 (4 2 8± 0 48) μmol/L和 (5 46± 0 36 )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MCE联合抗自由基治疗较传统的基础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 ,SOD值上升及MDA值下降亦明显。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是一组病因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病死率高 ,透析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现对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 (PD)治疗 ARF的疗效进行比较。临床资料 :本文 5 1例 ARF患者 ,随机分为 HD组 2 9例 ,PD组 2 2例。两组透析前肾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 ,其临床资料 :1HD组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39.2± 15 .4岁 ;病程 1~6天 ;无尿 2 1例 ,少尿 8例 ;本组急性肾小管坏死 6例 ,急性肾炎 3例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2例 ,急性间质性肾炎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蜂毒蛰伤 1例 ,药物因素 2例 ,严重感染 2例 ,创伤及术后4例 ,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近 10年间 2 6 1例PNS中并发ARF的 2 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P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 9.9% ,临床治愈好转率为 86 .4% ,需终生透析者 4.5 % ,成活率为 95 .9%。 2 2例中微小病变型肾病 (MCD )占 40 .9% ,膜增殖性肾病(MPGN)占 2 7.3 % ,其共同病理变化是小管间质病变广泛。ARF恢复及NS缓解所需时间 :肾小球病变轻微组为 (2 2 .4± 15 .3)d及 (40 .5± 2 0 .7)d ;肾小球病变较重组为 (2 4.7± 18.6 )d及 (5 7.5±19 .8)d。结论 PNS并发ARF以MCD多见 ,其预后比MPGN好。应兼顾PNS和ARF的两个环节治疗。  相似文献   

6.
呋塞米预防甘露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重症脑水肿患者在不减低甘露醇剂量以保持疗效的前提下 ,防止甘露醇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 (GCS)≤ 8分的重症脑水肿患者 ,常规应用甘露醇作为主要脱水剂 ,A组 4 0例 ,在应用甘露醇的同时应用呋塞米 (速尿 ) ,剂量为2 0mg ,每 12h 1次。B组 38例 ,用甘露醇时不用速尿。监测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血电解质等 ,记录患者转归。结果 :共发生甘露醇性ARF15例 ,其中A组 2例 ,B组 13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肾功能异常者发生率均较高 ,对照无差异 ,但发展至ARF的比率B组明显高于A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应用甘露醇同时应用速尿对甘露醇所致肾功能损害确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阿斯匹林及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10g静脉输入,每日1次,共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前、7天、14天QTcd(ms)分别为88±30、55±21、34±11(P<0.01),对照组为83±24、76±28、71±24(P>0.05)。治疗后14天,两组QTcd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介入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介入术后D-二聚体(DD)变化及其起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892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2,3天定量测定DD,对DD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1000μg/L)者则在第7,14天再监测DD。结果:①患者术后3天DD较术前明显升高(496.32±28.15μg/Lvs310.28±26.87μg/L,P<0.01);②各组患者术后1,2,3天D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1天的增幅最大,术后3天的增幅较小;③有128例患者DD显著升高(≥1000μg/L),其中8例为持续性升高,第7,14天分别为3526.38±1045.45μg/L和3376.75±1015.31μg/L,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内急性闭塞,5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肺栓塞。结论:心血管介入可导致患者血液中DD升高,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增高往往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托拉塞米和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4例,分别使用托拉塞米和等剂量的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疗程为14 d。于第1、3、7、14天对2组患者行头颅CT检查,计算颅内血肿和脑水肿体积;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2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综合扰动系数;同时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浓度;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3、7、14天周围脑水肿体积,患侧综合扰动系数和血浆神经肽Y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8.6±269.5)ml vs(3072.8±210.4)ml,P<0.05],24 h 20%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5±21.3)mlvs(440.2±26.3)ml,P<0.05]。结论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方面较之呋塞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近期肾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氯沙坦治疗对高血压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50mg,1次/日,23例);依那普利组(10mg,1次/日,24例)。若经2周治疗后,舒张压仍超过90mmHg,则剂量加倍。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血压及肾功能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经治疗后血压均明显降低,氯沙查组由(164.7±14.9/101.2±6.1)mmHg降至(145.7±9.7/ 7  相似文献   

11.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98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露醇(MT)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死率、死亡原因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8-2007年国内63篇文献中988例MT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MT后发生ARF的比例为6.726%.男女比为2.24.发生ARF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7±11.64)岁.脑出血、脑梗死者发生ARF者占总例数的76.19%.发生ARF的患者MT日平均用量为(243.80±38.26)g,累积剂量为(1155.49±113.84)g.约80%患者出现少尿,50%出现血尿.发生ARF后患者的总病死率为25.09%;多器官功能衰竭(41.07%)、脑疝(28.57)、消化道出血(8.93%)、高钾(8.03%)、急性肺水肿(8.03%)是主要死亡原因.甘露醇日用量>200 g的ARF患者痛死率(45.3l%)显著高于日用量≤200 g者(10.87%);发生ARF后,透析患者的病死率(16.58%)显著低于未透析者(26.69%).结论 (1)男性、60岁以上、原发病为脑出血和脑梗死者使用MT后易发生ARF;(2)少尿、无尿和血尿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3)发生ARF后患者的总病死率为25.09%,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4)MT日用量超过200 g、未行透析的ARF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露醇与尼莫通联合应用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B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甘露醇组;D组:尼莫通组;E组:甘露醇与尼莫通合用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及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 结果 (1)B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0.54±0.11)μmol/g蛋白及(46.6±11.0)个/高倍视野;A组大鼠一氧化氮含量(0.19±0.03)μmol/g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目为(1.1±0.6)个/高倍视野(P<0.01);(2)C、D、E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0.32±0.07)μmol/g蛋白、(0.29±0.04)μmol/g蛋白及(0.24±0.02)μmol/g蛋白,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分别为(30.8±9.2)个/高倍视野、(25.7±9.6)个/高倍视野及(15.5±4.7)个/高倍视野,均低于B组(P<0.05)。(3)E组分别与C、D组大鼠比较,疗效最显著(P<0.05)。结论 甘露醇、尼莫通及两药合用均可通过下调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其脑保护作用,两药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CVD)使用甘露醇(MT)致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临床表现、死亡率、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 CVD 使用 MT 致 ARF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CVD使用 MT致 ARF的发生率为22.0%,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高龄、合并有易致肾功能损害因素、脑出血、大剂量甘露醇长时间使用,约90%出现少尿,50%出现无尿,急性CVD使用MT致ARF的病死率为58%,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5.71%)、脑疝(21.43%)、消化道出血(14.29%),注意控制甘露醇用量、滴速、用药时间、辅助使用其他脱水药物、保证适量的出入量防治 ARF。结论急性CVD使用 MT易发生 ARF,发生 ARF后患者总死亡率高,死亡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肾功能,避免使用大剂量 MT,以减少 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最佳剂量 ,我们对 8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用不同剂量甘露醇 ,并对其疗效和肾功能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脑出血患者 80例 ,男 5 3例、女 37例 ,年龄 38~79岁 ,均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且经颅脑 CT检查证实。将 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A组男 2 8例、女 12例 ,年龄 5 2 .7± 9.7岁 ;B组男 2 5例、女 15例 ,年龄 5 9.2± 10 .2岁。治疗方法 :A组给 2 0 %甘露醇 2 5 0 m l,每 6或 8小时静滴 1次 ;B组给 2 0 %甘露醇 12 5 ml,每 6或 8小时静滴 1次 ;两组疗程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卡维地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本文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一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需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 5 1例 ,随机分成卡维地洛组2 8例和常规治疗组 2 3例 ,测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及用药前后外周血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发现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中内皮素 (卡维地洛组为 84 .9± 14 .7μg/L、常规治疗组为 85 .6± 15 .4 μg/L)较术前 (卡维地洛组为 70 .6± 12 .8μg/L、常规治疗组为 71.5± 13.3μg/L)增高 ;一氧化氮 (卡维地洛组为 5 0 .3± 13.4μmol/L、常规治疗组为 5 0 .9± 12 .6 μmol/L)较术前 (卡维地洛组为 6 2 .9± 14 .2 μmol/L、常规治疗组为 6 3.5± 13.1μmol/L)降低 (P <0 .0 5 ) ;卡维地洛组内皮素为 74 .6± 15 .6 μg/L ,较用药前 (84 .4± 14 .9μg/L)降低 ;一氧化氮为 6 2 .7± 12 .8μmol/L ,较用药前 (5 1.6± 12 .5 μmol/L)增高 (P <0 .0 5 ) ,常规治疗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观察两周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改善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和大黄素(三联疗法)对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4例,年龄14~55岁,尿蛋白≥1.0g/d,血肌酐(SCr)≤267μmol/L,肾活检病理Lee氏Ⅲ级以上.根据尿蛋白、SCr及肾病理配对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治疗组接受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和大黄素三联治疗,对照组接受强的松和苯那普利治疗.疗效分为缓解(尿蛋白<0.4g/d,血浆白蛋白>35.0g/L,SCr<110μmol/L)、部分缓解(尿蛋白>0.4g/d,但下降>基础值的50%,肾功能稳定,SCr上升<基础值的25%)及无效(尿蛋白>1.0g/d,或SCr上升>基础值的50%).治疗12个月后9例治疗组和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复肾活检,利用Scion Image 4.02 β软件进行病理图像分析肾小球指数(GI)、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指数(TI)以及间质血管病变指数(Ⅵ).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5例(42%)缓解,6例(50%)部分缓解,1例(8%)无效,对照组分别为2例(17%)、7例(58%)和3例(25%).治疗组尿蛋白下降快于对照组,治疗0、1、3、6、9、12个月时治疗组尿蛋白分别为(2.04±0.76)g/d、(0.76±0.45)g/d、(0.51±0.31)g/d、(0.57±0.31)g/d、(0.55±0.43)g/d、(0.81±1.09)g/d,对照组分别为(1.88±0.67)g/d、(1.43±0.74)g/d、(0.79±0.58)g/d、(0.68±0.34)g/d、(2.03±1.90)g/d、(1.27±1.45)g/d.治疗组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12个月后SCr保持稳定[(140.6±19.0)μmol/L vs(134.1±24.1)μmol/L,P>0.05],对照组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SCr无变化[(126.6±19.6)μmol/Lvs (129.5±26.6)μmol/L,P>0.05].重复肾活检病理定量分析发现治疗组GI显著降低(0.314±0.054 vs 0.243±0.042,P<0.05),对照组GI则增加(0.274±0.065 vs 0.304±0.056,P>0.05).治疗组TI由0.183±0.112降至0.148±0.100(P>0.05),对照组TI无明显改变(0.278±0.102 vs 0.273±0.14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Ⅵ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及大黄素三联疗法能有效减少IgAN的蛋白尿、稳定肾功能并减轻肾脏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CPB)心脏停跳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Off-pump组和CPB组,每组15例。测定患者围术期尿中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浓度,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计算尿酶排出量和Cr清除率。结果两组均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尿NAG和γ-GT排出量术中均升高,术后第1天清晨基本复原,Off-pump组尿NAG峰值排出量[(26±11)U/g Cr]显著低于CPB组[(52±48)U/g Cr],P<0.05;而两组同时相尿γ-GT排出量分别为(45±31)U/g Cr和(52±47)U/g 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UN和Cr术后均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清除率术中升高术后下降,CPB组波动明显大于Off-pump组。从术前(90±23)ml/min升至术中(139±46)ml/min,术后第1天降至(73±24)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在肾小球和肾小管水平发生可逆的亚临床肾损伤。off—pump心脏不停跳术式对肾功能的影响小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术式,所以,前者更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且资料完整的62例VAP患者,在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前3d及患病后第1、3、5、7天的CPIS分值进行分析。结果患病后第1天(7.2±1.5)、第3天(7.3±1.3)、第5天(7.0±2.1)和第7天(5.8±3.5)与患病前3d(3.3±1.1)的评分比较明显升高;死亡组患病后第1天(7.4±1.8)、第3天(7.7±1.5)、第5天(8.5±1.4)和第7天(8.9±1.4)与患病前3d(3.6±1.1)的评分比较明显升高;存活组患病后第1天(6.9±1.0)、第3天(6.9±1.1)、第5天(5.5±1.6)与患病前3d(3.1±1.1)的评分比较升高,第7天(2.7±1.8)显著下降。患病第5天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74.2%;CPIS分值与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6、0.449、0.519,P=0.00)。当接受充分治疗后,患病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菌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监测可早期预测VAP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颅内高压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颅内高压症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3天、5天、7天连续4次颅内压(ICP)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做CT检查。结果A组予复方甘露醇联合利多卡因,B组予复方甘露醇注射液,C组予甘露醇注射液治疗。3组平均颅内压下降率分别为(47.97&#177;6.12)%、(37.84&#177;5.34)%、(36.87&#177;8.75)%,各组用药前后颅内压下降率比较均有统计意义,其中A组和B组、A组和C组两组间颅内压下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两组间颅内压下降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颅内高压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4例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在大脑中动脉的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前3 d每日分别给予rhEPO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第1、3、7、20和3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变化,ELISA法检测损伤标记物S100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20、30天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第20天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46.5±32.3)cm~3 vs(89.6±68.9)cm~3,P<0.01];第3、7和20天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1.45±0.25)μg/L vs(1.58±0.13)μg/L,(1.41±0.20)μg/L vs(1.69±0.15)μg/L,(0.38±0.14)μg/L vs(0.78±0.26)μg/L,P<0.01]。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静脉注射高剂量rhEPO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改善患者30 d后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