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术前模拟手术体位下摄X线片定位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手术时体位,设计一模拟手术体位台架。选取本院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行MED治疗的病例,术前均摄普通体位下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模拟手术体位下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在患者俯卧于模拟手术体位台架上摄片前,在相应椎间隙的上位棘突旁皮肤上置一金属标记物。术中根据定位片上椎间隙及棘突的对应关系指导导针穿刺定位,穿刺后"C"臂X线机确认。【结果】83例患者,共施术93节椎间隙,1次穿刺准确率为100%。【结论】术前模拟手术体位下摄X线片定位方法,准确率高,能缩短手术中的定位时间和减少射线量,是临床上施行MED术的一种实用、可靠的术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LDs)的临床特征,探讨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LDs87例。其中男36例,女51例;平均年龄64.5(55~75)岁,平均病史4.2年(5~12年)。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Bending片,备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都以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仪(DExA)检测其骨密度。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开窗神经根减压术;椎管有限减压加后路原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矫形内固定术等。【结果】随访1~5年,平均2.6年。按VAS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术后优68例(78%),良16例(18%),可3例(3%)。按0DI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术后优57例(66%),良19例(22%),可10例(11%)。差1例(1%)。总体优良率为82%。围手术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腰椎侧凸10°~42°,矫正到术后5°~20°,平均矫正14°,腰椎生理前凸由术前平均18°矫正到术后30°,内固定术后1、3个月及1、3、5年行X线腰椎正侧位复查,无内固定断裂,参照Kumar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腰椎植骨融合平均时间12.5周,未见假关节形成。【结论】术前综合分析病情,明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解除疼痛为目的,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矢状位重建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寻求确定L5与S1椎间隙狭窄的标准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了456例均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又经CT和E或MR证实并行LDH手术病人的资料,对照CT、MR及手术情况分析X线平片表现。结果:L5~S1椎间隙与L1~L2椎间隙比较,病变组79.9%的病例L5~S1L1~L2椎间隙,有显著差异。LDH的主要X线平片表现有椎间隙狭窄、椎体缘改变、生理曲度及序列改变等。结论:①L5~S1椎间隙的宽度小于患者自身L1~L2椎间隙即可考虑为L5~S1椎间隙狭窄。②通过对腰椎正侧位片上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相对缘增生变尖、后翘及局部侧弯、后凸、反滑脱等征象的观察可对LDH作出初步诊断,对指导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是腰腿痛病人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背景:全椎间盘置换已应用多年,但国内鲜见对人腰椎间盘结构测量的大样本系统研究。目的:为中国人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和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中国成年尸体41具(男22例,女19例),解剖获得完整的腰椎标本。测量椎体软骨板断面厚度。随机抽取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157例(男89例,女68例)。测量椎体上/下横径、上/下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成年尸体及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显示腰椎间盘软骨板厚度、椎体上/下横径、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除L1/2相邻椎体矢状径、L3/4相邻椎体横径和L4/5相邻椎体矢状径外,其余椎间盘相邻椎体横径或矢状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径线实测数值之间差距均较小。腰椎间隙自L1/2至L4/5逐渐增宽,前缘高度大于后缘高度。L5/S1椎间隙与其他腰椎间隙存在较大差异,其相邻终板间夹角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王子轩  单涛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73-8976
背景:全椎间盘置换已应用多年,但国内鲜见对人腰椎间盘结构测量的大样本系统研究。目的:为中国人腰椎间盘假体置换手术和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中国成年尸体41具(男22例,女19例),解剖获得完整的腰椎标本。测量椎体软骨板断面厚度。随机抽取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157例(男89例,女68例)。测量椎体上/下横径、上/下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成年尸体及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显示腰椎间盘软骨板厚度、椎体上/下横径、矢状径和椎间隙高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除L1/2相邻椎体矢状径、L3/4相邻椎体横径和L4/5相邻椎体矢状径外,其余椎间盘相邻椎体横径或矢状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径线实测数值之间差距均较小。腰椎间隙自L1/2至L4/5逐渐增宽,前缘高度大于后缘高度。L5/S1椎间隙与其他腰椎间隙存在较大差异,其相邻终板间夹角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2005年4月,我院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34~7岁,平均44岁,其中L3~4椎间盘突出症8例,L4~5椎间盘突出症29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17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14例,9例合并腰椎管狭窄,住院时间3~7d。患者多表现为腰腿痛,腰部活动受限,感觉、肌力、腱反射改变等病理症状与体征。腰椎X线正侧位片可有腰椎生理凸减小或消失,腰椎侧凸,病程较长者,相应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俯卧位,X光机定位,棘…  相似文献   

7.
选择有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适应证的患者45例,借助CT平扫、二维重建与三维重建方法测量其椎弓根与水平面前中1/3点的夹角及皮肤进针点与棘突在水平面上的距离,测量椎弓根与椎体矢状面的下倾角,并还原椎体正位三维透视图像确定入针点.测量结果显示内倾角T4~5变化较大,T4~8为23.75°~25.34°,T9~L1为25.74°~26.83°,L2~5为27.45°~41.57°;矢状面下倾角变化不大,为19.17°~25.24°;水平位的棘突旁开距从胸椎至腰椎逐渐递增,T4~8为2.56°~2.87°,T9~L1为3.05°~3.61°,L2~5为3.89°~8.23°;最佳穿刺点三维重建还原落在椎体正位透视象限左侧在9~11点,有侧在1~3点位置.提示基于影像学所测量的内倾角、下倾角度、进针点与棘突在水平面上的距离等数据是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时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阶段椎弓根形态学特点、夹角及确定穿刺点、穿刺路径和穿刺深度可以准确、安全进行操作,减少了损伤,也为设计一种三维立体穿刺导向器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8.
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物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外的腰椎间盘突出。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11.7%,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明显偏低,约为1.2%[1]。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式为经后侧腰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扩大和关节突切除完成。我科在后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内窥镜技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5~63(平均53.2)岁,病程1.5~3.5(平均2.5)个月。L4/5突出2例,L5/S1突出4例;左侧突出4例,右侧突出2例;M R I检查4例,示硬膜囊无明显受压。1.2手术方法术前行X线摄片定位,局麻,蛙式卧位。在患者病变椎间隙平面,棘突中线旁开2.0~2.5 cm处,以上横突下缘和椎板外缘交汇处为进针点经骶棘肌插入导针,固定工作通道,连接显示及摄像系统.由浅入深逐渐分离软组织,双极电凝止血,逐步显露棘突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位横突下缘,剥离横突间韧带在上位横突下缘的附丽点,咬除横突问韧带;显露椎管侧壁,见椎问盘多位于两神经根之间,尤以1条神经根压迫为甚,出现水肿,牵...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多根据影像资料中腰椎间盘径线尺寸来选择假体型号和预计置入数量。目的:以X射线片和MRI测量分析正常人腰椎间隙高度、腰椎间盘及髓核径线,获取与人工髓核假体相关的椎间盘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取157名正常成年人标准腰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腰椎间隙前缘、中点和后缘高度。随机抽取106名正常成年人腰椎MRI片,测量椎间盘及髓核的横径和矢状径。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椎间隙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腰椎间隙后高较低,近50%的L2/3、L3/4、L4/5椎间隙后高和约39.5%的L5/S1椎间隙后高位于7~9mm区间。②MRI片:腰椎间盘横径和矢状径从L2/3至L5/S1依次增大。约46.7%的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mm,仅49.0%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mm;本组髓核平均横径33.5mm,平均矢状径23.4mm。髓核矢状径均大于12mm。约22.9%的髓核矢状径大于24mm。提示多数国内患者需行单枚PDN假体置入,7mm为最适用的PDN假体高度,临床不宜将椎间盘矢状径大于37mm作为国人PDN假体置入数量的术前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立卧位MRI对比检查,探讨评价腰椎硬膜囊面积体位性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有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百胜公司的G-SCAN骨关节成像系统,对所选择的患者进行立卧位MRI扫描,然后对照、观察、测量、统计、总结。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的183个腰椎间盘层面的分析,发现站立位时L2~L3、L3~L4、L4~L5、L5~S1椎管内硬膜囊面积均有变化。以L3~L4、L4~L5变化最明显(P<0.005),L2~L3、L5~S1节段变化不明显(P>0.005)。结论:硬膜囊面积的大小受椎间盘的改变、椎管前后径的改变、椎管内脂肪形态及黄韧带厚度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可以因为体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使硬膜囊面积随体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