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K562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特性及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采集健康人抗凝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含rhGM—CSF、rhIL-4、TNF—α的RPM1640+10%FBS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产生DC,5天收获细胞并将细胞分组:A组:未负载抗原DC;B组:加入K562细胞裂解液脉冲DC。7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DC免疫表型,并将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各组DE共育,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12天用LDH释放试验测定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1)经细胞因子联合体外诱导的各组DC较培养前在数量,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6、CD83、CD40、CD1a表达增加,其中经K562细胞裂解液冲击的DC的CD83CD86表达率明显升高。(2)效应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时,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刺激后的T细胞比单独DC刺激后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更明显。(3)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IL-12含量较未负载抗原的DC明显增加。结论用GM—CSF、IL-4以及TNF—α诱导培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得到成熟的DC,且经K562细胞裂解液致敏可以进一步促进DC的成熟并体外诱导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CTL。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制备高效的胞外体(exosome)肿瘤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将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DC,提取exosome用exosome活化T细胞(负载组),以未负载DC的exosome(未负载组)及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DC(DC组)活化的T细胞为对照,MTr法检测三组肺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exosome中有HSP70、HLA及CEA表达。活化T细胞/肺癌细胞为25:1、10:1、5:1时负载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未负载组及DC组(P均〈0.05)。结论肺癌细胞裂解物负载能增强DC分泌的exosome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制备高效的exosome肿瘤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负载食管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食管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冻融法获取食管癌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外周血DC并负载肿瘤抗原,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特异性CTLs。将其加入食管癌细胞中培养48 h,用MTT法检测食管癌细胞裂解率,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结果负载食管癌抗原的DC激活的CTLs表现出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γ-IFN水平为(1 625±37.55)pg/ml;而对A549细胞仅有微弱的杀伤作用,γ-IFN水平为(169.04±13.81)pg/ml。未负载食管癌抗原DC刺激的CTLs对食管癌细胞几无杀伤作用。结论负载食管癌抗原的DC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琳  毛伟征  安岗  赵宝成  刘超  李辉 《山东医药》2009,49(19):31-33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DV)联合负载胃癌细胞抗原(Ag)的树突状细胞(DC)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及机制。方法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DC及CIK,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反复冻融法制备胃癌细胞Ag悬液冲击致敏DC,CIK与负载胃癌细胞Ag的DC共培养。建立胃癌裸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各6只。PBS组瘤内注射PBS100μl/只;NDV组瘤内注射NDV0.25ml/只;Ag-DC-CIK组瘤内注射负载抗原的DC诱导的CIK细胞0.2ml/只;NDV+Ag-DC-CIK组先瘤内注射NDV0.25ml/只,1d后再注射负载抗原的DC诱导的CIK细胞0.2ml/只;各组均隔日注射1次,共3次。14d后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坏死情况并评分。结果NDV+AS—DC-CIK组肿瘤平均体积小于NDV组和Ag—DC-CIK组,抑瘤率、肿瘤坏死面积评分高于NDV组和Ag-DC—CIK组;P均〈0.05。结论NDV和负载胃癌细胞Ag的DC-CIK能协同杀伤胃癌细胞,杀伤效果强于二者单用效果;其机制为NDV可增加胃癌细胞的抗原性,为CIK细胞提供更多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负载肿瘤抗原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及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利用细胞因子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尼龙毛柱法分离T淋巴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反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刺激的T细胞对肺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杀伤作用.结果 骨髓细胞诱生的自体及同种异体DC负载肿瘤抗原后,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负载肿瘤抗原的自体及异体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后均可杀伤两种靶细胞,T细胞对MCF-7的杀伤力明显低于对患者肺癌细胞的杀伤力. 结论人自体或异体DC体外负载细胞性肿瘤抗原后,可有效地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C)为载体,用肝癌细胞提取的热休克蛋白70-肿瘤肽复合物(HSP-PC)刺激DC,观察经活化后的DC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用脐带血在体外培养诱导DC,用从SMMC-7721提取的HSP70—PC与DC共同培养,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SP70-Pc刺激后的DC对SMMC-7721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单纯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用HSP70—PC刺激的DC经体外实验证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CTL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肝癌细胞(SMMC-7721)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后,对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诱导作用。方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扩增出脐血DC;SMMC-7721细胞经反复冻融,直接超声破碎及热休克处理后再超声破碎细胞三种方法提取肿瘤抗原,然后分别致敏DC,以MTT法检测脐血DC诱导T细胞增殖及其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热休克处理后再超声破碎法提取的抗原致敏DC,能诱导更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且可以诱导更强的CTL活性。结论加热处理后再超声破碎细胞提取的肿瘤抗原致敏DC,在体外可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从丝裂霉素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 方法 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丝裂霉素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 结果 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的DC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 结论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将树突状细胞(DC)用人肺癌细胞系GLC-82的可溶性抗原致敏,并用TNF-α和PGE2促进其抗原递呈能力。培养10d后将其与经或未经高聚金葡素(HAS)刺激的淋巴细胞(称HASL)混合培养4h(分别称为DC-HASL和DC-L)。HASL中CD3 CD5 6细胞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将DC-HASL、HASL及DC-L作为效应细胞,肿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DC-HASL对GLC-82细胞的杀伤率为98.2%,对A549细胞的杀伤率达94.2%,明显高于HASL及DC-L,亦明显高于大肠癌细胞moser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率。提示DC-HASL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作为同种异体效应细胞用于恶性肿瘤的继承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扩增及诱导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使用mGM-CSF加mIL-4培养诱导骨髓细胞分化,采用反复冻融法制备L7212白血病细胞的冻融抗原(TAA),在DC培养的第3天加入TAA,将TAA冲击致敏的DC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获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MTT法检测CTL对L721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野生型L7212细胞再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MTT检测发现CTL对L7212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L7212抗原冲击致敏的DC能显著提高和延长野生型L7212细胞再攻击小鼠的生存率和存活期。结论:mGM-CSF和mIL-4配伍可有效地从小鼠骨髓细胞中诱导出大量的成熟的功能性DC,L7212白血病TAA冲击致敏的DC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放射线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小体,并使其在体外负载自体及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为诱导特异性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大量抗原提呈细胞。方法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并分离培养肺癌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肺癌细胞;利用60^Coγ射线照射肺癌细胞诱导凋亡小体;通过流式细胞术(FCM)、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直接上样法)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共同孵育法使自体及同种异体DC体外负载肺癌细胞凋亡小体,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单个肿瘤细胞,经60^Coγ射线照射可诱导大量凋亡小体,和自体及同种异体DC共孵育后,凋亡小体被DC吞噬或包裹。结论60^Coγ射线照射诱导的凋亡小体可作为抗原负载自体及异体DC用于诱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组痘苗病毒负载人癌胚抗原(CEA)基因转染方式与Lovo细胞裂解物诱导方式对产生DC疫苗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重组痘苗病毒负载CEA基因转染方式及Lovo肿瘤细胞裂解物转染方式转染未成熟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培养CTL并检测其活性;MTT法检测两组CTL对k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两种方式致敏DC均可诱导激活CTL并分泌INF-γ,而重组痘苗病毒转染Dc组CTL诱导率高于细胞裂解物组;重组痘苗病毒转染组诱导的CTL对Lovo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高于细胞裂解物组。结论两种不同抗原致敏方式负载DC疫苗均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而使用重组痘苗病毒转染CEA至DCs的方式明显优于肿瘤细胞裂解物的抗原负载方式,为DC疫苗用于结肠癌的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冲击致敏(pulsed with whole tumor lysates,TP)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小鼠中诱导特异性的抗白血病免疫反应。方法 2002—06~2003—06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使用mGM—CSF+mIL-4培养诱导骨髓细胞分化,将L7212白血病细胞的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培养制备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tumor lysates pulsed dendritic cells,TP—DC),将TP—DC重复免疫BMT后615小鼠,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期及存活率。结果 TP—DC能诱导产生针对L7212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F=391,77,P〈0.01)。TP—DC重复免疫组小鼠的生存期及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18.14,P〈0.01)。结论 TP—DC重复免疫在BMT小鼠中产生明显的抗白血病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其对PC-3细胞具有明显地杀伤效应,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杀伤作用弱.认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地CTT杀瘤活性,为将来DC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同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于体外同一培养体系共同培养时的相互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DC和CIK细胞进行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DC和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制作,共同培养1 w后,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杀瘤活性的变化以及DC分泌IL-12的变化.结果 DC与CIK细胞的共培养会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和非特异性增强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增强DC分泌IL-12的能力.结论 体外共培养DC与CIK细胞可相互增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6.
孙泉  杜智  王毅军  朱争艳 《山东医药》2010,50(16):13-14,17
目的评价体外应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脐血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抗肝癌效应。方法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孕妇胎盘端脐血,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及T淋巴细胞,用GM-CSF、IL-4及TNF-α联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以流式细胞术鉴定,选培养的第3天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CBMNC-DC,以负载抗原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活化为自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用CTL对肝癌细胞进行杀伤,MTT法测定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和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体外负载肿瘤冻融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自体效应淋巴细胞增殖及抗肝癌效应。结论体外负载抗原的脐血DC可诱导显著的抗肝癌效应,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肝癌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生成大量树突状细胞(DC),为抗肿瘤免疫提供效应细胞。方法使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人骨髓中分离大量的MNC,利用几种细胞因子GM-CSF、TNF-a、SCF、FL进行配伍的方法诱导MNC生成DC,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结果MNC经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定向分化为DC,DC由未成熟状态过渡到成熟状态,DC细胞表型发生改变。结论经细胞因子配伍可诱导MNC生成大量D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ML基因对于增加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顺铂、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分别作用于正常的A549肺癌细胞与转染GML基因的A549细胞,应用MTT法测定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杀伤率,计算出各种化疗药物针对各组细胞的IC50。结果转染GML基因可以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转染GML基因的细胞明显提高对顺铂、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的敏感性,其中以长春瑞滨、顺铂最为明显,转染GML基因细胞与为未转染基因细胞相比其IC50分别降低了5倍与4倍。结论转染GML基因可以显著提高肺癌A549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不同的化疗药物提高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混合细胞抗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于体外诱导DC和CIK,然后共培养成DC-CIK细胞。实验分DC组、DC-CIK组、DC-T组和CIK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CK一8法体外检测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分别为(110.24±2.22)mg/L和INF·Y/(913.46±20.64)mg/L,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DC—CIK组cDi细胞(61.34-1.31)%、CD3/CD56细胞(29.4±1.03)%也明显增加(P〈0.05)。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DC—CIK组为(54.67±2.62)%,与DC组(19.44±1.07)%、DC—T组(21.27±1.85)%和CIK组(36.52±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能诱导明显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杀伤活性,为颅内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原代培养的自体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胰腺癌细胞,反复冻融获得肿瘤抗原;以该肿瘤抗原致敏外周血DC,诱导T细胞转变为CTL;采用Cr51释放法观察CTL对原代培养的自身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以来源于胰腺癌细胞株Pancl的肿瘤抗原致敏DC和未致敏DC刺激的CTL作为抗原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实验组CTL对自身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9.05%±15.79%→88.05%±15.34%,抗原对照组CTL的杀伤活性为43.08%±6.92%→67.30%±8.91%,两组CTL杀伤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与抗原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后者者(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疫苗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高效的针对自体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新鲜肿瘤组织来源的胰腺癌细胞比传代的Pancl细胞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