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曾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66例,于患者出院后24 h内完成数据收集,包括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史、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中医证候信息、舌象特征、病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分析辨证。结果①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小便短黄、口渴、汗出、口苦、乏力、胸闷气短;舌象特征以红舌与黯红舌为主(77.3%),腻苔多见(53.0%);气阴两虚型患者占比81.8%,肺脾气虚型患者占比18.2%。②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夹湿热证者20例(占比37.0%),肺脾气虚型患者中夹痰湿证者10例(占比83.3%),肺脾气虚型患者夹湿证发生率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③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长于肺脾气虚型(P0.05),而是否兼夹湿证与患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气阴两虚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且病程较长,肺脾气虚型患者更易夹湿。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定点医院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病机、脉证资料、证型进行收集及频数统计,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4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3. 54±15. 91)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9/7),患者年龄分布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6. 11%(52/14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游/居史,63. 89%(92/144)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主要以发热、咳嗽、泄泻、乏力、纳差等为主要证候表现。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为主;脉象以滑脉、数脉、濡脉为主。辨证分型以普通型为主(76. 38%,110/144),其中多表现为湿阻肺脾证(56. 25%,81/144)。普通型两组证型患者男女构成比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与肺脾关系密切,疫毒之邪夹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符合中医湿疫的表现,可兼见"热、毒、瘀"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变化。方法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55例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型各中医证候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及胸部影像学病变部位、病灶形态、病变程度等变化特点。结果9例轻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郁肺证7例(77.8%)、湿热蕴肺证2例(22.2%);46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寒湿阻肺证9例(19.6%)、湿毒郁肺证37例(80.4%)。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寒湿阻肺证(P<0.05),淋巴细胞绝计数不但绝对值水平明显低于寒湿阻肺证(P<0.01)且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患者例数亦较寒湿阻肺证多(P<0.05);在胸部影像学变化中,湿毒郁肺证患者病变部位累及双肺者多于寒湿阻肺证(P<0.05),寒湿阻肺证以少量小病灶多见,而湿毒郁肺证则以较多大范围病变明显(P<0.05)。结论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别为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普通型新冠肺炎湿毒郁肺证患者,易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且胸部影像学病灶数量多、病变范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珠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肺炎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诊治策略。方法 筛选2022年1月14—25日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患者42例,其中接受中医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入院症状及缓解时间、中医证候及舌象、中医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以风寒束肺(40.54%)、风热犯肺(37.84%)多见,少数是湿热蕴肺(13.51%)、寒湿郁肺(8.11%);入院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72.97%)、咳痰(54.05%)、发热(37.84%)、鼻塞(37.84%)、流涕(32.43%)、咽痛(32.43%)、咽痒(24.32%),经中药治疗后,各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咳嗽(8.59±3.48)天、咳痰(6.95±2.84)天、发热(3.43±2.14)天、鼻塞(4.43±2.62)天、流涕(3.42±1.73)天、咽痛(4.92±2.50)天、咽痒(5.11±2.32)天。结论 珠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观察的方法,记录COVID-19患者出院后每次随访的临床症状、舌象、肺部CT和血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出院14 d随访(实际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20 d)58例,中医证型中余邪未尽证34例(58.62%),气阴两虚证24例(41.38%);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复阳2例(3.4%);57例行肺部CT检查,肺部炎症完全吸收4例(7.0%),肺部炎症较前好转53例(93.0%)。出院28 d随访(实际随访时间为出院后21~34 d)31例,余邪未尽证6例(19.4%),气阴两虚证25例(80.6%);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复阳1例(3.4%);30例行肺部CT检查,肺部炎症完全吸收9例(30.0%),肺部炎症较前好转21例(70.0%)。结论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持续好转,中医证型由余邪未尽向气阴两虚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分析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病例中医病证特点及辨治方法。[方法]对收治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患者开展中医证候学调查,并进行典型病案的辨治分析。[结果]相比较天津地区整体的病证特征,复阳患者以男性更多见,平均年龄较小,轻型或普通型患者居多;接近半数患者无症状,症状种类较首次发病时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舌苔厚腻等湿浊之象明显改善,但较多出现咳嗽、咽干等气阴两虚之征,治法上建议应用益气养阴配合化湿祛浊、活血通络,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天津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病例中医病证特点的把握及典型病例的辨治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推导病机演变,为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冠肺炎患者75例进行中医证候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证候特点,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病机变化规律.结果 轻型患者中位于前3位的主要症状依次为咽干/咽痛(72.73%),发热、咳嗽、乏力(45.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苏州地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证候及发病机制,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苏州地区确诊的116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轻型及普通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集其基本信息、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以及舌象等,进行中医辨证和病机、病位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性别构成相近(P> 0.05),轻型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普通型患者(P <0.05),普通型合并基础疾病者比例较高(P <0.05)。2)临床症状、体征:发病初期两组均以发热、咳嗽、咯痰等表证多见,至入院后第9天,两组表证已解,普通型仍有较多患者有咳嗽、咯痰、乏力,少数患者出现便溏、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病初期两组患者较多淡白舌、胖舌,舌苔多薄白、薄白腻。第9天普通型患者红舌、瘦舌及厚黄腻苔有增多。3)证候:两组患者在疾病初期多为风寒湿毒表证,9 d后轻型患者大多疾病已愈,其余多转归为肺脾气虚证。普通型患者治愈比例较低,较多患者转归为肺脾气虚证、湿毒蕴肺化热。结论 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相似,主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5日—16日就诊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32例,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证候学特点,统计其证候要素和中医证型发生频率。结果频率≥50%证候要素为:胸闷、乏力、纳呆、腹胀、小便黄、大便干、脉滑;证候类型为:湿热郁肺证9例(28.1%),痰湿中阻证8例(25%),肺脾气虚兼阴亏证13例(40.6%),另有2例患者无法归类(6.3%)。结论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及重型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兼阴亏证为主,干咳、大便干、腹胀、胸闷、纳呆、乏力、小便黄、脉弦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湿邪为患在部分患者中贯穿整个病程,而以湿热郁肺证、痰湿中阻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和症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53 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确诊患者具有明确的疫区旅居史或疫区人员接触史;发病主要以普通型居多;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咳痰为首发症状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纳差、腹胀等);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52.83%)、寒湿疫毒袭肺证(16.98%)为主;在舌色、苔质、苔色、脉象等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寒湿疫毒袭肺证为主,病因病机以“寒、湿、热、毒”演变为主,以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后体现了湿热病邪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2020年3月14日至2020年4月3日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北京市境外输入轻型及普通型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41例患者中医临床证候表现依次为咳嗽、发热、流涕、咽痛、鼻塞、胸闷、乏力、脘痞、头痛、咳痰。舌质主要见红舌和淡红舌为主;舌苔主要见白腻苔、黄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数脉、濡脉。中医证型依次为疫毒袭肺证、湿邪郁肺证、风热犯卫证、湿阻肺胃证。结论: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疫毒袭肺证最为常见,病邪以湿邪为主体,但易化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泌尿系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79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石位置、结石形态和中医证型等临床资料,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结石成分分析,观察结石分布、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结石共642例(占82.4%),尿酸结石102例(占13.1%),胱氨酸结石4例(占0.5%),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结石和其他成分结石共58例(占7.4%);感染性结石(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的结石)30例(占3.8%),非感染性结石749例(占96.2%);单纯成分结石347例(占44.5%),2种成分混合结石416例(占53.4%),3种成分混合结石16例(占2.1%);上尿路结石664例(占85.2%),下尿路结石115例(占14.8%);结石形态以非铸型结石为主,共676例(占86.8%),铸型结石共103例(占13.2%);结石成分与性别、结石位置、结石形态有相关性(P<0.05)。(2)在中医证型分布上,湿热蕴结证476例(占61.1%),肾气不足证208例(占26.7%),气血瘀滞证95例(占12.2%)。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和结石位置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石形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其他成分结石的证型分布与平均水平相似,感染性结石中湿热蕴结证高于平均水平。【结论】 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和草酸钙混合物为主,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肾气不足证为主,防治上应以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减少草酸、嘌呤摄入为主要原则,以湿热蕴结、肾气不足证患者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分析,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武汉红十字医院发热八病区确诊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入院时、入院3 d后及入院7 d后的中医证候、舌象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入院时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4.44%)、咳嗽(75.56%)、乏力(55.56%)、咯痰(48.89%)等。入院3 d后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66.67%)、咯痰(55.56%)、气紧(55.56%)、乏力(46.67%);入院7 d后以口干(55.56%)、口苦(51.11%)、食欲不振(26.67%)、咳嗽(46.67%)、咯痰(42.22%)为主。[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初期中医辨证主要以邪犯肺卫为主。疾病发展早期变化为湿邪阻肺为主,中期转变为邪犯少阳、湿邪中阻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安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安康市传染病医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4例,均于入院第1天由两位研究者采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胸部CT、症候特征、舌象等信息,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进行辨证。结果:24例新冠肺炎患者年龄在43岁左右,男性居多; 均有武汉居住、经停或与武汉返乡人员接触史,4例呈家庭聚集发病; 胸部CT以双肺磨玻璃改变为主者22例91.67%, 右肺下叶少许条索影1例4.17%,肺纹理增多增粗1例4.17%,其中双肺磨玻璃影合并单侧胸腔积液者2例8.33%,双肺磨玻璃影合并少量心包积液者1例4.17%; 合并基础疾病3例12.50%; 患者伴有咳嗽症状91.66%、发热62.50%、乏力45.83%、气短25.00%等症状; 舌象依次为舌淡红者50%、舌淡暗或暗37.50%,舌红12.50%; 舌苔依次为白(厚)腻66.67%、苔薄白12.50%、苔薄黄8.33%、苔黄腻12.50%; 证型寒湿郁肺证22例91.67%,疫毒闭肺证2例8.33%。结论:陕西安康地区新冠肺炎证候以寒湿郁肺为主,极少数病例有化燥、化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疏风解毒胶囊联合α-干扰素和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α-干扰素联合阿比多尔片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症状消退时间、肺部影像学改善情况、药物过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为(6.42±1.02)d,短于对照组的(7.37±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病灶开始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进展为重型或者危重型。(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流涕、鼻塞、头晕、乏力、咳嗽等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过程中,2 组患者的药物过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8.0% (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α-干扰素和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检阳性(简称"复阳")虽然并未出现再次传染及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但不能排除其潜在风险.分析新冠肺炎复阳现状,总结复阳发生的原因有病毒残留、前期核酸检测呈假阴性,个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复燃或再次感染病毒,药物滥用、免疫抑制;基于此,提出"除毒务尽""扶助正气""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预防普通型转为重型,降低病死率,总结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治疗新思路及新方法,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在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1病区27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中西医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方药应用理论依据。结果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寒湿疫",其中医病因病机为认为先有本虚存在,后感邪而发,正邪交争,正邪盛衰结果而决定本病的转归不同,正胜则痊愈,邪胜则变重型或危重型。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慎,导致正(阳)气不足,疫毒夹杂寒邪或湿寒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气道,壅塞肺胸,肺宣肃不彻,积而成饮化痰,阻于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本病,若疫毒大甚,导致阳气大伤,虚阳外越而转为危重症。在西医抗病毒、抗感染、调节免疫及氧疗等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获得良好效果,27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部转阴出院,肺部影像学提示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无一例转重型及危重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东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5日至2月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18例)和中西药组(34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药物,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其他症状消失率、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及死亡率等。结果 5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54.00±12.83)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7.44±2.99)天;主要症状为:发热(75%)、乏力(61.5%)、咳嗽(50%),其他症状(34.6%);入院时的病情:普通型占76.9%,重型患者占19.2%,危重型患者占3.8%;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占30.8%、疫毒闭肺占25%、湿热蕴毒占21.2%、邪热壅肺占19.2%、内闭外脱占3.8%;实验室检查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比(18.53±11.01)%,血清淀粉样蛋白A(111.65±76.98)mg/L,C反应蛋白(31.34±21.99)mg/L,血沉(22.60±15.65)mm/h;中西药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5.15±1.68)天]、体温复常时间[(2.64±1.31)天]、平均住院天数[(7.38±2.06)天]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12.17±8.72)分]均较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西药组出院时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85.3%、临床治愈率91.2%及普通型转重型5.9%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分别为38.9%、61.1%、33.3%)(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建省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早期干预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基本信息,并以问卷星形式调查患者初始症状与中医体质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厦门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特征、体质类型分布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此次纳入研究的183例新冠肺炎患者轻型36例,普通型141例,重型6例,平均核酸转阴天数为(15.39±8.95)天,整体预后较好。临床特征:厦门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咳嗽、发热、睡眠不佳、胃口差、咽干咽痒等为首发症状;其中恶心不适、咳嗽、咳痰、气喘、胃口差等症状持续天数较长;咽痛、恶心不适、大便不成形、周身酸痛、气喘等症状较为严重;体质类型发生前4位依次为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轻型以平和体质、痰湿质为主,普通型以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多见。结论:厦门地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中,以湿为主要特征,偏于湿热;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多见。因此,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可结合地域、饮食,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实行个体化诊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冠阳方临床疗效,总结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对应的中医病机及治疗特点,为冠阳方治疗疫病及外感温病提供临床诊疗思路。方法:选取湖南省株洲市禄口区人民医院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8日服用冠阳方治疗的新冠患者出院病历资料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治疗天数为(18.40±6.01)天,达到出院标准并出院。结论:冠阳方在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类似疫病的防治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