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基于情志学说探讨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并结合中医特色心理疗法以论治本病。双心疾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心神失养;实为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心脾两虚和心肾不交。双心疾病辨治思路为:双心同治,重视疏肝;调和营卫,顾护心体;通补兼施,并调兼证;平调阴阳,以和为期。同时,辅以情志相胜法、情志调摄法、移情变气法、五行音乐法、开导劝说法等中医心理疗法以及导引运动、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对提升双心疾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宁教授认为阵发性房颤发病基础为气阴两虚,心神失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有血瘀、痰饮、气滞之异;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治本为基础,兼以祛邪治标,配合宁心安神方药,同时强调双心治疗,注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属于“双心疾病”范畴,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持续存在,可增加冠心病的复发或影响心肌梗死预后。中医的“双心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志,按照功用之异,分为“血脉之心”“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核心病机为“心脉瘀阻,心神失养”所致神明失守,抑郁由生。结合“双心学说”、心梗后抑郁的启动环节与其核心病机,本课题组主张“双心同治”,予祛瘀养心治法为基础,“祛瘀”以祛除心肌梗死(真心痛)之瘀血内停,“养心”以调节抑郁(郁病)之心神失养。  相似文献   

4.
田今群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医、教、研及临床工作,精通歧黄,学验仅丰,行医础余载,擅治内科疑难杂证,尤其是治疗不寐更是功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左右,得益匪浅。本文仅将田师对不寐从火论治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田老认为不寐病在心神,神守舍则寐,神不守舍则不寐,其病机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对心神受扰类多从火(热)论治,因心神受扰的不寐,其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盛阳衰有关,其病性多属火,或为实火,或为虚火,故从火论治,而不寐总属神不守舍,故在辨…  相似文献   

5.
收集古代医家治疗抑郁症方剂388首,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理气药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初步推测抑郁症病机的基本核心是正气亏虚,心神失养,火郁痰蕴,肝气郁结等,病性基本为虚中夹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古方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古代医家治疗抑郁症方剂388首,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理气药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初步推测抑郁症病机的基本核心是正气亏虚,心神失养,火郁痰蕴,肝气郁结等,病性基本为虚中夹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是目前全球多见的慢性病之一,而合并焦虑这一关键危险因素又使得其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属“双心疾病”范畴,因其共病病理机制的复杂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医常规的抗焦虑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存在精神依赖性、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不高。CHD合并焦虑症属中医学“胸痹”“郁证”等范畴,本团队以络病理论为根本,其核心理论“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心藏神理论、情志病理论为关键,总结出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畅络调神”治疗双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对该思想指导下的双心疾病之CHD合并焦虑症的病机与治则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络不畅、神不安”的核心病机,络虚瘀滞、心神失养;络气郁滞、肝魂不宁的基础病机,以“畅络调神”为核心治法,总结出以益气畅络、调心安神为法,益气通络调心方处之;流气畅络、调肝定魂为法,畅络调肝定魂方处之,以期为CHD合并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为常见心血管病之一 ,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机转化过程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气阴亏虚、邪毒犯心、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理机转。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 ,治疗当以祛邪为主 ;恢复期邪气始退 ,正气已伤 ,治疗以扶正为主 ,兼祛余邪 ;慢性期邪毒伤正 ,临床常见气阴两虚 ,并有络脉运行受阻 ,治疗以益气养阴 ,佐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其中气阴两虚证不仅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因 ,还是病变的必然结果 ,存在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 ,生脉饮、炙甘草汤为临床上的常用方剂。但是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  相似文献   

9.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高积慧 《河南中医》2020,40(5):685-687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发生,为"双心疾病"之一。"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脾胃之气衰败,气血生化无源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致心血亏虚,无以充养心神,发为CN。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CN发病之本。肝与心为相生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达,气血调和则心得安;肝气郁滞则心不安。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心神失养是CN发病的重要条件。治疗可以从中医形神一体观出发,疏肝解郁以养其神,益气养血以护其形,以达到同时治疗"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心疾病指罹患心血管疾病又合并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中医药在干预或治疗双心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肝藏血与心主血脉功能失职,气血津液运行及输布失常,形成气滞、痰、瘀等,阻滞心脉;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发为双心疾病。治疗上,或从心肝着手,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疏肝解郁、调气和血,或从心脾入手,以归脾汤、养心汤、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养心氏片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12.
张闻东教授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髓减脑消、神机失养密切相关,辨证以肝肾亏虚、脾胃虚弱为主,可兼夹痰、瘀蒙蔽心神,其病位在脑。在治疗方面善用井穴醒脑益智,针药结合固本培元、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3.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双心医学的中医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双心医学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近10年中医研究双心医学的文献,对其进行总结提炼。结果:中医认为双心医学多从心、肝、肾、脾入手,侧重各有不同,偏重于肝者尤多。双心疾病的研究多为基础疾病对情志疾病的影响,而情志疾病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发病的机理阐述还相对较少,从双心医学角度来认识高血压合病焦虑、抑郁的研究亦较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结论:双心疾病实为形神兼病,"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失常为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辨证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注重形神兼顾,双心同调。  相似文献   

15.
探讨记忆力减退与中医五脏的关系,认为记忆力减退是一个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又与气血痰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复杂病症。其病位主要在心、脾、肾,与肝、脑、肺有一定联系。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者多是心虚、肾虚、脾虚、气血衰少和脑髓不足;实者多为瘀血、痰浊、肝气郁滞、心经浊火。病因以内伤居多,病机较为复杂,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通过多脏腑的演变,最终导致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两端,心脾肾的亏损是其内在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蒙蔽清窍是其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双心疾病常伴有失眠,而失眠是加重双心疾病病情的重要因素。双心疾病伴失眠的基本病机为心"主神明"和"主血脉"功能的受损,一方面,正气不足,心神失其濡养而失眠;另一方面,气滞、痰浊、瘀血等病因阻塞脉道,阴阳不得相交而失眠,即"神明之心"和"血脉之心"同时受扰,故治疗上提倡以安神为要,双心同调。采用抗栓1号方补虚活血以安心神,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解郁化痰以通血脉,同时重视调和阴阳及情志疏导。  相似文献   

17.
邓铁涛教授对多发性硬化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邱仕君 《新中医》2000,32(8):9-10
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邓铁涛教授行医 6 0余载 ,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随邓老临证 1 0多年 ,现将其对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 sis ,MS)的辨治经验介绍如下。邓老认为多发性硬化多属于中医的痿证、痹证、虚损等病症范畴 ,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 ,或外邪所伤 ,或内伤劳倦、情志刺激 ,或疾病失治误治 ,或病后失养导致脾胃受损 ,累及他脏以致气血亏虚 ,筋脉失养 ;或痰、瘀、风邪、湿热阻滞经络所造成。本病多以正虚为本 ,邪实为标 ,正虚以气血亏虚为主 ,邪实主要以风、湿、痰、瘀为主。1 从虚论治MS病理特征为中枢神…  相似文献   

18.
双心疾病即心血管病变伴发精神心理障碍。气血失调是双心疾病的病理基础,而免疫炎症贯穿双心疾病的病理始终。气虚、气滞、血瘀作为双心疾病的关键病机,与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心脑交互下的免疫炎症反应存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以气血失调病机理论为指导,采用益气活血疏肝法治疗双心疾病,能有效控制心脑轴免疫炎症,改善双心疾病的症状及预后,实现“心神同调”。  相似文献   

19.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病因病机对心悸发生的病因病机,导师认为应主要抓住虚、怯二字,体虚久病,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心气虚怯,阴血暗牦,血不养心,心失所养。心主神明故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另外情志异常也是心悸重要的致病因素,其中以惊恐为甚,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悲哀过极,忧思不解等七情扰动,忤犯心神,心神动摇,不能自主而发为心悸,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发心理疾病的情况被称为"双心疾病",近年来,中医治疗双心疾病显示出一定优势,而经方的应用较为局限。《伤寒论》开创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基于"六经钤百病"的思想,根据《伤寒论》原文展开研究,发现心胸病症、心神病症往往相伴出现,十分契合双心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且六经皆有心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描绘了双心疾病发病进程。在辨证方面,系统分析六经辨证所示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在论治方面,挖掘可用于治疗双心疾病的经典方剂,简述其临床应用现状,为今后的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