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67例5个时点(住院第1、2、3、7、14天)均进行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痰热证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特点及不同演变形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过程中,每个时点均以70%左右的概率保持原证候不变;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始终保持不变组与某个时点发生证候变化组相比,其NIHSS在入院第7、14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发生证候变化;痰热证的消失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关,提示中风病急性期针对痰热证积极治疗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发病第7、14、28、90天中风病证候要素(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诊断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发病第90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的临床信息俱全的中风病患者706例,分为气虚证组(330例)及非气虚证组(376例)。采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不同时点NIHSS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风病不同时点各证候要素与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各时点气虚证组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非气虚证组患者(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随时间的延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血瘀证与痰证在各时点出现频次均较高。发病第90天,BI≥95分者427例(60%),预后良好;BI〈95分者279例(40%),预后不良。各时点气虚证均与发病第90天BI指数呈负相关,B值依次为-0.496、-0.714、-0.867、-0.567、-0.764。结论中风病气虚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气虚证患者更重;中风病急性期气虚证与发病第90天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早期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治疗组324例给予消栓肠溶胶囊和复方地龙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07例给予消栓肠溶胶囊模拟剂和复方地龙胶囊,连续使用(28±1)d,并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8±1)d、发病(90±2)d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证候及安全性指标进行采集分析。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降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组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尿常规等理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气虚血瘀症状,其疗效优于复方地龙胶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热内闭型、痰湿蒙神型等不同证型之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较大,风痰瘀阻型最轻。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影响疾病演变的主证,探寻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发病72 h内入院患者进行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连续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结果]缺血性中风病起病24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相关;痰证与风证、火热证相关;至发病48 h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和气虚证相关;痰证与火热证、气虚证相关,气虚证与风证、痰证、血瘀证均相关;而至发病72 h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痰证、气虚证和火证均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是风、火挟痰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气虚血瘀,气不化津则痰凝,痰瘀互结,致气虚益甚,使疾病不断恶化;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上蔽神明,阻塞脑府脉络,而加重神机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痰瘀阻络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化,据此探讨此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以阳明经取穴为主的头体针配合的针刺法,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56.3%,对照组29.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型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对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功能恢复及中医证候评分有显著疗效,对于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各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患者,在发病的1~3天,通过中医辨证分为7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以及阴虚风动型;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证型间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阴虚风动型最低;各证型中Barthel指数以痰湿蒙神型最低、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风痰火亢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相关,其二者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选取缺血性中风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病例106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三参通络合剂;15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仅为8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气虚血瘀证积分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参通络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平平  高颖  张扬  马斌 《中医药研究》2012,(11):1325-1327
目的评价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提取2004年9月200g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中心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个时点(发病3d、14d、28d、90d)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病第90天BI评分,对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第3天和第14天: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发病第14天和第28天: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发病第28天和第90天: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痰湿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结论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不同单证候演变对中风病的预后影响不同,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杰  高陆  张虹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50-1254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心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CHF患者胃动力下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西药组加莫沙必利,中药组加苓桂术甘汤,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的消化道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2周,与对照组相比,另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SRS)评分、BNP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胃排空时间缩短,且GSRS评分、胃排空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患者BNP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3组患者各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另两组患者,中药组患者各指标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值在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且中药组患者LVEF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可降低心阳虚证CHF患者GSRS评分、BNP水平,提高LVEF值,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莫沙必利。同时,随诊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丹红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运  郑颖  张宇 《天津中医药》2009,26(3):205-20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4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14 d为1个疗程,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左室射血分数(LI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O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无论是心功能改善情况还是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LVEF、LVEDD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肾双补强心方对4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NP)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低盐饮食,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并根据病情口服常规西药(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肾双补强心方治疗,煎煮取汁150 mL,每日2次.8周为1疗程.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舌苔、脉象的变化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BNP、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0)含量的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如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血流变、血、尿常规.详细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加服心肾双补强心方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ET,LVEDD,LVESD,NO均较服用前明显降低(P<0.05),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射血分数EF明显上升(P<0.01).结论:心肾双补强心方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可靠、服用安全的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补肾阳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NI)和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曲美他嗪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温补肾阳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周后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药物干预前后TNI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大鼠BNP水平。[结果]治疗后测血流动力学,与模型组相比,温补肾阳方中、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均可显著升高心力衰竭大鼠LVSP和+LVdp/dtmax(P<0.01),降低其LVEDP、-LVdp/dtma(xP<0.01),且高剂量组要优于中剂量。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阳方高、中、低剂量组及曲美他嗪组均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TNI及BNP水平(P<0.01)。[结论]温补肾阳方能提高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轻心肌受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隔姜灸脐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选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隔姜灸脐疗,每日3柱,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心功能等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MLHFQ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MLHFQ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 隔姜灸脐疗可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祛痰通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心内科就诊的118例气虚血瘀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痰通阳汤,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14%,高于对照组72.8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通阳汤治疗CHF(气虚血瘀型)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补益强心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8例CHF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给予心衰一般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益强心片,1.2 g/次,3次/d。疗程4周。评价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实验(6 MWT),记录Lee氏心衰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以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检测血浆脑钠素前体末端(NT-proBNP)和抗利尿激素(ADH)水平。 结果: 观察组Lee氏心衰疗效总有效率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73.52% (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8.23%,优于对照组的67.64% (P<0.05);观察组治疗后Lee氏心衰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 MWT均比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LVEF和CO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补益强心片能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LVEF和CO,增加患者6MW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和AD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3期),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与西药常规对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5对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57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增加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31,95%CI(3.73,4.90),P0.000 01],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SMD=-2.02,95%CI(-3.02,-1.02),P 0.0001],改善心功能(NYHA)[RR=1.25,95%CI(1.09,1.43),P=0.001],降低Lee氏心衰积分[MD=-1.09,95%CI(-1.36,-0.83),P0.000 01]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HFQ)[MD=-10.90,95%CI(-13.12,-8.68),P0.000 01]。[结论]纳入研究评价提示,补益强心片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安全。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较低,证据强度不足,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试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李洁 《中医药研究》2012,(10):1161-116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汤,每日1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VST、LVPWT、LVDd、LVEF、BNP、ET、NO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以降低BNP浓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hs-CRP)和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2周.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测定血浆hs-CRP和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SD,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s-CRP,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及BNP水平,同时降低LVESVI,LVEDVI,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