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管异物12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252例食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食管异物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65~2003年收治的食管异物1252例,其中男性862例,女性390例,年龄4个月~81岁。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史,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和疼痛。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确诊。绝大多数患者(98.6%)通过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其中59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其余均为表面麻醉。结果:所有病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2.3%),其中食管穿孔24例(继发颈深脓肿5例,纵隔脓肿5例),咽后脓肿4例,梨状窝穿通1例,死亡1例(0.08%)。结论:①早期食管镜检查是治疗食管异物最有效的方法;②对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治是治疗关键;③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黄方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7):478-478
小儿食管异物较之气道异物的发病率及危害性均较低,治疗也相对容易,但倘若忽视,也可酿成不良后果。我科1984年~1993年共收治10岁以下小儿食管异物及其并发症50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10岁,其中3个月~1岁5例,~2岁14例,~3岁3例,~5岁16例,~10岁12例。3岁以内婴幼儿占36.7%,5岁以内63.3%,异物停留部位均在颈段食管。1.2方法与结果:所有病例均行食管镜检查,发现并取出异物35例,镜检时未发现异物存留但有异物造成的并发症15例;一次镜检即取出异物33例,二次取出2…  相似文献   

3.
邓琼  周丽华  秦芩 《护理研究》2014,(26):3288-3290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急诊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病人年龄、性别、原因、异物种类、取出成功率、滞留部位、时间与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异物高发年龄45岁~74岁;异物种类以食物团、锐利异物居多,分别占37.0%、44.2%;原因以误服最多占52.1%,其次为食管病理性狭窄占45.5%;滞留部位以食管最多占80.0%,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4%;异物滞留24h内病人并发症以食管划伤、损伤性食管炎为主占48.5%,24h后以食管溃疡、食管穿孔为主占39.6%。[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治疗过程存在高风险,针对性、前瞻性、流程化的护理干预能为病人提供快速、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4.
急性食管黏膜损伤误诊为食管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食管黏膜损伤临床并非少见,常被误诊为食管异物。我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误诊为食管异物的急性食管黏膜损伤11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6~49岁,平均32.5岁。食管损伤原因:8例为进食干饭,2例进食炒面条,1例进食粉干,其中9例伴进食鱼、虾或贝类等海产品。1.2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所有患者均于进食时突觉异物感及胸骨后疼痛,并随之呕吐鲜血及部分胃内容物,伴吞咽困难。均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发现食管上段有“挂钡征”7例,食管中段有“挂钡征”4例。1.3诊治结果所有患者均诊断为食管异物收…  相似文献   

5.
原珍团  张曦娥 《华西医学》2012,(12):1866-186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骨性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1年12月临床有明确异物摄入史患者36例,采用螺旋CT检查,观察异物的位置、大小、形状、走行及食管周围损伤情况,并通过食管镜或手术进一步证实。结果 36例患者中,26例食管骨性异物均被CT检出,包括鸡骨15例、鸭骨5例、鱼骨及鱼刺6例,检出率100%,与食管镜或手术结果比较,准确性及灵敏度均为100%。10例患者螺旋CT未发现确切异物。23例异物位于食管颈段,3例位于食管胸段。异物形状多为条状,还有小片状或不规则状,异物在食管内走向可呈横位,斜形和纵形。异物并发食管壁充血水肿8例,损伤性食管炎5例,咽后脓肿2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全面的显示食管骨性异物及其并发症情况,可作为食管异物患者首选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农村食管异物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28例住院的食管异物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石块食管异物经颈侧切开取出者外,其余均经食管镜取出,痊愈出院。结论 128例住院食管异物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和积极的支持疗法,在常规检查后,及时地上食管镜取出和颈侧切开取出异物,所有患者均迅速康复,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在100%。  相似文献   

7.
蒋以亭 《临床医学》2002,22(12):42-42
我科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收治食管异物并发症患者 46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6例中 ,男 2 5例 ,女 2 1例 ;年龄 6~ 18岁 4例 ,18~ 78岁 42例 ;患病后 1小时~ 7天就诊入院。异物为鱼骨 2 5例 ,鸡、鸭、猪肉骨 14例 ,义齿 7例。并发食管内膜剥脱伤 5例 ,食管炎 3 5例 ,食管周围炎 3例 ,食管纵隔瘘 2例 ,主动脉食管瘘 1例。治疗除 1例开胸行食管修补术外 ,余均经食管镜检、取异物术 ,静滴抗生素、补液治疗。结果除 1例主动脉食管瘘大出血死亡外 ,余均治愈出院。2 讨论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食管粘膜擦伤破损也较常见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03例食管异物及76例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护理。结果异物最易停留的部位是食管上段,有252例(占83.17%);异物种类以禽骨、鱼骨为多见;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异物滞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重视和有效地预防食管异物,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虹雯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B11):255-257
目的:食管内异物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年少儿童。废文总结了部分年少儿童食管异物诊断及处理经验。方法:该院1996~2004年确诊的年少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病例共52例,其中食管异物均行电子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结果:食管内异物共33例.约占63%。其中硬币共25例,约占76%。26例镜下见异物停滞于食管入口处。3例停滞于食管中段,4例停滞于食管下段。1例尖锐物体合并咽喉部脓肿(1.92%),成功取出食管异物23例,推入胃内6例,4例自动排出体外。结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为安全有效方法,尖锐异物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食管异物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大多可在食管镜下取出,少数因食管镜下取出有困难或出现并发症,或合并食管其它疾患时才需胸外科治疗〔1〕。现将我院最终经胸外科手术治疗的食管异物1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72岁。发病时间10小时以内3例,2天3例,4~5天4例。误吞假牙5例,鱼骨3例,鸡骨2例;异物部位在食管上段3例,中段5例,下段2例。均发生食管穿孔,合并食管周围炎7例,纵隔感染5例,(其中2例同时合并食管周围炎和纵隔感染)。死亡1例。讨论一、病因病理异物最易在食管三个狭窄部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纽扣电池所致儿童食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儿童纽扣电池食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纽扣电池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硬质食管镜取出纽扣电池12例,电子胃镜下取出纽扣电池3例。12例患儿发生比较严重的食管损伤,10例患儿通过鼻饲、抗炎及支持治疗得到完全恢复。2例术后发生食管穿孔,其中1例并发食管气管瘘。结论纽扣电池嵌顿在食管容易造成严重食管损伤,处理关键是尽快确诊。一旦确诊纽扣电池嵌顿在食管,必须将其取出。纽扣电池在X线片上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胸片可作为误吞纽扣电池诊断首选检查。如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恰当的术后处理,多数预后良好,但要警惕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食管内异物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多科协作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食管内异物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误食异物24 h内得到有效治疗;B组,误食异物超过24 h得到有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食道异物的种类、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最常见的异物为枣核、动物骨头和鱼骨。食管上段异物常见,其中A组比B组更常见。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多科协作治疗能给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法。结论大多数食管内异物能在内镜下取出,24 h内有效的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消化内科、耳鼻喉科及胸外科多科协作能给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异物摄入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分析消化道异物摄入的伤害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及预防意识。方法对2017—201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16例消化道异物患者的病历资料如异物种类、就诊原因、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消化道异物416例,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28天。其中15~59岁年龄段人群最多,为249例(59.85%);6~14岁年龄段人群最少,为39例(9.38%);男女性别比为1.25∶1。消化道异物患者多因咽部或腹部不适,并伴有异物摄入史来诊,好发人群以青、中年人为主(59.85%),经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儿童常见异物为硬币、纽扣电池等金属钝性异物,成年人则以鱼刺、动物性骨块等异物常见;异物滞留部位以食管上端(66.34%)最常见,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穿孔。结论不同年龄组人群消化道异物的发生特点不同,消化道异物患者虽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等发生,应针对发生原因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冷冻法行儿童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应用冷冻治疗仪行异物取出术,并对患儿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儿支气管异物均顺利取出。72例患儿中,术中并发症以一过性低氧血症最常见,共37例,以小年龄组最高,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则以咳嗽加重最常见,共20例。术后随访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应用冷冻治疗仪行儿童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虽然具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操作时间短,并发症轻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41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异物中老年患者多见,异物潴留部位多见于食管(53.6%),异物类型以枣核为主(56.1%),41例患者异物均成功取出,合并穿孔1例。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喉咽及食管上段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探讨使用新的简便的方法取喉咽及食管上段异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6年1月治疗的177例喉咽及食管上段异物病例。其中,视频内镜下异物取出术130例,视频支撑喉镜下异物取出术47例。结果 177例喉咽及食管上段异物均顺利取出,无咽瘘、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视频内镜辅助取喉咽及食管上段异物简便、高清、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夏洪芬  李富裕  罗林  魏渊  白毅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211-1213,121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探讨消化道异物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及电子胃镜取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该院1996-2017年收治的101例年龄小于18岁、行上消化道异物电子胃镜取出的患儿资料,分析上消化道异物性质、嵌顿位置、并发症及电子胃镜治疗的有效性。结果学龄期(6~<13岁)和学龄前期(3~<6岁)患儿发生上消化道异物的占比明显高于幼儿期(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儿中食源性异物21例(20.79%),非食源性异物中以金属为主。学龄期患儿食源性异物占比明显高于学龄前期和幼儿期(P<0.05)。非食源性异物中,硬币占比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异物(P<0.05)。硬币异物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中的占比高于幼儿期(P<0.05)。青春期(13~<18岁)患儿常规性消化道异物(食源性异物和硬币)占比明显低于学龄期和学龄前期(P<0.05);青春期非常规性消化道异物(除食源性异物和硬币外)占比明显高于学龄期和学龄前期(P<0.05)。异物嵌顿于胃和食管的例数明显多于口咽部(P<0.05);食管上段发生异物的占比明显高于食管中段和食管下段(P<0.05)。消化道异物电子胃镜取出的总体成功率为97.03%;鼠齿钳是最常用的钳取器械(51.40%),在硬币异物取出中使用率明显高于非鼠齿钳器械(P<0.05)。结论各年龄段儿童均易发生上消化道异物,以金属异物居多;电子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高,鼠齿钳最常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存留位置的相关因素,为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1 06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存留位置与年龄、性别、肉芽形成、胸部CT及三维重建、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异物存留位置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异物存留位置与肉芽形成、胸部CT及三维重建以及术前并发症存在关联。结论异物存留位置与肉芽形成、胸部CT的异物部位显示及术前并发症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2007年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中,81.9%为3岁以下儿童,异物种类以花生类为最多,占51.4%,89.6%的患儿在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论在全身麻醉下经支气管镜行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STUDY AIMS: Ingestion of foreign bodies is a common occurrence. Few papers in the literature report experience and outcome at tertiary center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the management and the outcomes in 414 patients admitted for suspected ingestion of foreign body between May 1995 and December 1999. METHODS: A plain radiographic film of the neck, chest or abdomen was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radiopaque objects, and in order to rule out suspected perforation: in such cases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tudy was also performed. All patients were asked to give their informed consent, which was refused by three patients. Anesthesia was always used, either conscious sedation (86.8 %), or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case of poor patient tolerance (13.2 %).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 endoscopic procedure within six hours of admission. A flexible scope was used in all patients and a wide range of endoscopic devices was employed. RESULTS: Foreign bodies were found in 64.5 % of our patients. Almost all were found in the esophagus. The types of foreign body were very different, but they were chiefly food boluses, bones or cartilages, dental prostheses or fish bones. In three patients (1.1 %) it was impossible to endoscopically remove the foreign body,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all these three patients required surgery. No complications relating to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 were observed, but 30.7 % of patients had an underlying esophageal disease, such as a stricture. Only eight patients required a second endoscopic procedure, performed by a more experienced endoscopist. CONCLUSION: Foreign body ingestion represents a frequent reason for emergency endoscopy.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 is a successful technique which allows the removal of the foreign bodies in almost all cases withou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Surgery is rarely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