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综合考虑达沙替尼和大剂量伊马替尼在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时的健康产出、不良反应及治疗成本,分析哪种用药方案更具经济性,为医保谈判和临床药物遴选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获得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信息,结合国内相关药物及不良反应治疗成本,利用Treeage软件构建Markov模型并通过队列分析法和Monte Carlo模拟分别计算两种方案靶向治疗CML5、10、20、30年的疾病转归、健康产出及成本消耗,通过成本-效用分析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的CML患者的两种用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贴现率设定为3%且假定患者连续用药30年时,队列分析法与Monte Carlo模拟计算出达沙替尼组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38 881.74元/质量调整生存月(QALM)、40 096.06元/QALM;大剂量伊马替尼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53 844.15元/QALM、55 500.70元/QALM,且无论模拟时间和贴现率如何变化,达沙替尼均为优势药物。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达沙替尼更具经济性优势。结论:对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慢性期患者改用达沙替尼比加大伊马替尼剂量进行治疗更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岳欣  胡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71-1876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发生频率最高的间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频率较高。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但治疗失败的病例依然不可避免。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相关指南推荐已获批准的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同时ATP类似物索拉非尼、尼洛替尼、帕唑帕尼、帕纳替尼和马赛替尼,其他TKI药物,如达沙替尼、瓦塔拉尼、莫特塞尼,以及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ganetesp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有效。综述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用于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作用特点和主要副作用,为临床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3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分析治疗策略.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手术切除治疗7例,采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采用舒尼替尼治疗12例.随访可知,手术治疗7例患者OS中位时间(87.5±6.1)周;伊马替尼增量治疗11例OS中位时间(93.2±8.4)周;舒尼替尼治疗12例OS中位时间(90.5±7.7)周.结论 临床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 比较多,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剂量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对标准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成本效用。方法:计算三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的效用和花费的成本,在马尔可夫模型(Markov)中以3个月为周期进行5年的模拟并对结果做成本效用比较。结果:尼洛替尼治疗方案累计成本为1 595 289.10元,健康效用为1.276 4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相比于尼洛替尼,大剂量伊马替尼组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为-22 759 433.08(¥/QALYs),达沙替尼组为-30 960 469.51(¥/QALYs)。结论:尼洛替尼方案累计成本最低且获得最多的QALYs,为绝对优势方案。  相似文献   

5.
严红  赵海军 《安徽医药》2014,(5):946-948
目的评价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1口服治疗,评估疗效和耐受情况。结果 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2例CML-CP患者均获得CHR,1例达CCyR;5例CML-BC患者中4例获得CHR和PCyR,1例NR;2例Ph+ALL患者中1例检测到E255V突变,采用达沙替尼治疗达CHR和PCyR,1例诱导缓解时,同时行VDP方案化疗,继发严重感染死亡。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患者可获得血液学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和外显子11及9突变病人对高剂量伊马替尼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C Proceedings、ScienceDirect数据库、OVID数据库等,应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合计2729例病人,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示:高剂量组800mg/d与标准剂量组400 mg/d相比,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率;高剂量组800 mg/d对外显子9突变病人与外显子11突变病人相比可显著提高其总生存率(P<0.0001).结论:对于进展期GIST病人,伊马替尼标准治疗剂量为400mg/d,但对于外显子9突变病人推荐使用高剂量伊马替尼800mg/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按体质量分为伊马替尼+低、中、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和伊马替尼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按1.8、3.6、7.2 g/kg的剂量灌胃奥美拉唑混悬液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 h后,再按10 mg/kg的剂量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分别于灌胃前及灌胃后0.5、1、2、2.5、3、4、5、6、8、12、24、36 h时于眼眶取血100μL,以伊马替尼-d3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浓度;使用DAS 2.0软件计算两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伊马替尼组比较,伊马替尼+中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AUC0-∞、AUMC0-∞和伊马替尼+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cmax、t1/2、AUC0-∞,AUMC0-∞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与伊马替尼组比较,伊马替尼+中剂量奥美拉唑组...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过去的25年间,肿瘤治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进展之一即为伊马替尼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CML一线治疗药物.对伊马替尼耐药的CML者可考虑选择达沙替尼、高剂量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干扰素以及第二代酪氨酸激酶(ABL)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后复发因素和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并手术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均予以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其中先后有21例出现病灶复发,对比分析复发因素,10例给予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达600 mg/d,11例改为口服舒尼替尼50 mg/d(舒尼替尼组),比较两组病灶范围、不良反应以及总生存率。结果肿瘤直径超过10 cm,未能达到R0根治,核分裂像大于10/50HRF以及高危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治疗上增加伊马替尼剂量(伊马替尼组),病灶范围未见明显缩小,且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毒性,而舒尼替尼组病灶范围部分缩小或消失,且总生存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结论肿瘤的大小、根治程度、核分裂像以及危险度等级均是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常规剂量应用伊马替尼仍有复发时,应及时更换二线药物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疗效和经济学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文献研究方法,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文献共4篇,对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A组)与进口重组人生长激素(B组)治疗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A、B组均有显著促身高增长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为6个月时,A、B组的单位效果成本分别为2660.5元/cm和13011.6元/cm;治疗时间为12个月时,A、B组的单位效果成本分别为3040.6元/cm和12775.0元/cm。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药品价格浮动不会影响分析结果。结论:国产与进口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儿童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上效果相似,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更具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国产与进口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方法:依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A组(国产)与B组(进口)2组,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组给药方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相同疗效;A、B组成本分别为1 012.76和1 423.1元;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2.66和15.69。结论:国产比进口艾司奥美拉唑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14.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has been dramatically improved by therapy with imatinib mesilate (imatinib mesylate), a KIT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Unfortunately,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eventually experience disease progression due to drug resistance. Recent elucid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imatinib, particularly the 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mutations of the KIT and PDGF receptors, has provided significant insight and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i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fficacy of sunitinib, which is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matinib-resistant tumors, and highlights a number of emerging second-generatio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hat show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imatinib-resistant patients. Also considered are several promising agents targeting pathways downstream of the constitutionally activated KIT and PDGF receptors. Strategies to overcome imatinib resistance by optimizing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selecting specific kinase inhibitors based on the secondary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tumors of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院国产与进口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方法:按照剔除标准调查某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患者198例,根据用药厂家不同分为2组:国产药组和进口药组,2组药品使用说明书一致,无明显区别。2组患者的基础对症治疗方案一致,差异无显著性。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2组药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国产与进口奥曲肽的有效率、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国产药的成本价以及临床实际治疗药费均明显低于进口药,国产药组与进口药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38和48.66。结论:国产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进口奥曲肽相当,但是国产药的成本以及治疗药费明显低于进口药,根据安全、经济、有效原则,国产药可替代进口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进口与国产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134-1135
目的:评价进口与国产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应用进口与国产头孢呋辛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成本分别为1459.60元、789.60元(P〈0.05):有效率分别为94.12%、91.18%(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51、8.66;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2227.82。结论:国产头孢呋辛是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安 《中国药房》2006,17(7):510-511
目的:评价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对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应用进口与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2组成本分别为3164.00元、828.80元(P<0.05);有效率分别为83.3%、80.0%(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98、10.36;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07.64。结论: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成舒乔  邓晟  尹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0):1040-1043,1063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筛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应用1年的疗效,根据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115例,其中国产组55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5例与10例),进口组60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8例与12例)。国产组有效率(73.9%),与进口组(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62元和70.3元,△C/△E为216。以药品价格下降10%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55.8元和63.2元,△C/△E为194.4。结论: 进口替诺福韦酯与国产替诺福韦酯相比,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成本更高,但ICER小于意愿支付阈值,更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培美曲塞分别联合卡铂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提取2015-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并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的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国产组46例和进口组36例,统计2组间的RR、DCR、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分别计算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国产组有效率为6.5%,显著低于进口组的33.3%,P<0.05,国产组、进口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9.1%,88.9%,差异无显著性;国产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6.4%,3.5%)显著高于进口组(0%),P<0.05;1~2级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轻度肝酶升高的发生率稍高于进口组,但差异无显著性。E-ERR分析中国产组、进口组C/E分别为1 125 172元和608 228元,△C/△E为482 368元;E-EDCR分析中国产组、进口组C/E分别为82 228元和227 829元,△C/△E为-6 463 736元;结论:进口培美曲塞临床治愈率高,平均治疗成本和增量成本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