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董雪云  文波  沈云亨 《中草药》2014,45(15):2148-2152
目的对宽叶兔儿风Ainsliaea lat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兔儿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2)、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e(3)、careborin(4)、cis-careborin(5)、3α-E-feruloyltaraxerol(6)、3α-Z-feruloyltaraxerol(7)、3-oxo-11α-methoxyolean-12-ene(8)、diaspanolide A(9)、diaspanolide B(10)、ainsliaolide A(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结论13个化合物中包括8个三萜类化合物(1~8),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9~11),2个甾体类化合物(12~13)。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糙苏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糙苏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2),3β,23-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hederagenin,3),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arjunolic acid,4),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belleric acid,5),3β-hydroxy-29-al-12-en-28-oleanoic acid(6),butyrospermol (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9),咖啡酸(caffeic acid,1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anillic acid,11),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2),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3).结论:化合物3~9,11~13为首次从糙苏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唇形科植物刺齿糙苏(Phlomis spinidens)在乌兹别克斯坦用于治过敏性疾病,曾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醇双糖苷,糙苏黄酮苷(phlomisnavosides)A和B及11种已知化合物,本次又分离出1种新的化合物megastigmane糖苷,phlomisionoside。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伸筋草Lycopodii Herba(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伸筋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生物碱类1个,三萜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8个,分别为白桦脂醇(1)、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2)、α-芒柄花素(3)、16-oxo-3α-hydroxyserrat-14-en-21β-ol(4)、3-表伸筋草醇(5)、(24S)-24-甲基胆甾醇(6)、lycopodiin A(7)、毛樱桃烷B(8)、α-玉柏碱(9)、石松醇(10)、千层塔烯二醇(1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3-ol(12)、13,13-ethylenedioxy-15,16-dinorlabd-7-en-6β-ol(13)。结论其中化合物1、2、6、8、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泽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艳  陈海霞  高文远  刘新桥 《中草药》2008,39(12):1788-1790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干燥块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泽泻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泻醇A24-乙酸酯(alisol A 24-acetate,Ⅰ)、16,23-氧化泽泻醇B(16,23-oxidoalisol B,Ⅱ)、11-去氧泽泻醇B 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B 23-acetate,Ⅲ)、11-去氧泽泻醇C23-乙酸酯(11-deoxy-alisol C 23-acetate,Ⅳ)、alismol(Ⅴ)、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Ⅵ)、2,2′,4-三羟基查耳酮(2,2′,4-trihydroxy chalcon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结论化合物Ⅵ和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山橙茎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山橙属植物山橙Melodinussuaveolens茎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学方法进行系统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报道的波谱数据进行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山橙茎的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8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1)、4-epi-larreatricin(2)、curcasinlignan B(3)、pinnatifidanin C I(4)、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 ether(5)、cephafortin B(6)、vladinolD(7)、tripterygiol(8)、蔷薇酸(9)、30-醛基羽扇豆醇(10)、古柯二醇(11)、β-香树酯酮(12)、豆甾-7-烯-3β-醇(13)、豆甾-3,6-二酮(14)、α-波菜甾酮(15)、blumenol A(16)、4,5-dihydroblumenol(17)和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8)。其中化合物1~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9~12为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甾体类化合物,16~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曹新民  张华华  周健 《中草药》2017,48(7):1275-1281
目的研究赤芝Ganoderma lucidum的干燥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技术对赤芝95%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并结合UV、HR-ESI-MS、ESI-MS、1D-NMR、2D-NMR等波谱学手段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考察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赤芝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醇A(1)、灵芝酸H(2)、灵芝酸AM1(3)、灵芝酸D(4)、灵芝酸D甲酯(5)、ganolucidic acid E(6)、11α-hydroxy-3,7-dioxo-5α-lanosta-8,24(E)-dien-26-oic acid(7)、灵芝烯酸D(8)、赤芝酸A(9)、赤芝酸F甲酯(10)、赤芝酸B(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5显示了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从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乙醇提取物中分离提取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1S,6S,8S,10R)-8-ethoxy-10-methoxychlomultin C (1),tianmushanol (2),multistalide A (3),myrrhterpenoid N (4),1α,9α-二羟基-8,12-环氧桉叶-4,7,11-三烯-6-酮(5),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6),oplopanone (7),10α-hydroxycadinan-4-en-3-one (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首次从宽叶金粟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东北岩高兰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japonic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东北岩高兰甲醇提取物正己烷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高兰三萜-3β,21,22-三醇(1)、21,22-二羟基岩高兰三萜-3-酮(2)、21β-羟基岩高兰三萜-22(29)-烯-3-酮(3)、乙酰表木栓醇(4)、木栓酮(5)、表木栓醇(6)、木栓醇(7)、岩高兰三萜-21-烯-3-酮(8)、熊果醇(9)、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0)、β-香树脂醇(11)、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岩高兰三醇A和岩高兰酮B,化合物3~7、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于欢  胡雪纯  张冬丽  李敏  许嵘  唐生安 《中草药》2021,52(5):1252-1257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桃金娘果实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桃金娘酚A(1)、piceatannol4′-O-(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白皮杉醇(3)、piceatannol glucoside(4)、scirpusin B(5)、杨梅素(6)、杨梅苷(7)、杨梅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何丹  刘王艳  郭成鑫  李贵琼  段晓燕  熊娇  沈勇 《中草药》2017,48(19):3915-3920
目的对拳距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ircinatum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拳距瓜叶乌头块根总生物碱中共分离得到17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1)、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2)、贡乌生(3)、塔拉地萨敏(4)、查斯曼宁(5)、8-甲氧基塔拉胺(6)、14-乙酰塔拉胺(7)、8-去乙酰滇乌碱(8)、crassicautine(9),crassicaudine(10)、粗茎乌头碱甲(11)、黄草乌碱丙(12)、黄草乌碱甲(13)、滇乌碱(14)、transconitine B(15)、工布乌碱(16)、大渡乌碱(17)。结论化合物2、3、6、7、9、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元宝草共生菌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借助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球毛壳霉发酵产物的乙醇提取液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olactone A(1)、4′-epialtenuene(2)、交链孢霉烯(3)、chaetomugilin Q(4)、chaetomugilin D(5)、chaetomugilide B(6)、chaetoglobosin Vb(7)、chaetoglobosin C(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球毛壳内酯A,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高秀  柏旭  蔡建  范亮  王俊人  张丽芳  刘威良  董建伟 《中草药》2022,53(24):7672-7678
目的 对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CI HP20、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方法和ABTS方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里卡灵A(1)、里卡灵B(2)、二氢愈疮木脂酸(3)、rel-(8S,8''R)-dimethyl-(7S,7''R)-bis(3,4-methylenedioxyphenyl) tetrahydrofuran(4)、odoratisol C(5)、nectandrin B(6)、三白草酮(7)、surinomensin(8)、樟叶素(9)、三白草醇E(10)、三白草醇(11)、马萨婷B(12)、stigmasta-4,22-dien-3-one(13)、(24R)-24-ethylcholest-4-en-3,6-dione(14)、sauruchinenol A(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丹皮酚(17)。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1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高燕萍  钟国跃  沈云亨 《中草药》2016,47(5):712-716
目的对黄花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var.przewalskii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角蒿全草8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和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丁氧基红景天苷(1)、角蒿辛C(2)、角蒿酯碱(3)、7-羟基多花藤碱(4)、角蒿原碱(5)、苯乙醇葡萄糖苷(6)、地黄苷(7)、类叶升麻苷(8)、去酰基异角胡麻苷(9)、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10)、carceorioside B(11)、红景天苷(12)、去酰基类叶升麻苷二甲醚(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肖凯  张雷  韩庆通  戴胜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366-3370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2),scutolide K(3),scutebata J(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水栀子中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sides var.radicans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ODS柱色谱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栀子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5-trimethoxy-9,9′-epoxylignane-4,4′-diol(1)、3,4-二香草酰基四氢呋喃(2)、marphenol C(3)、芥子醛(4)、对羟基肉桂酸(5)、异阿魏酸(6)、咖啡酸(7)、异秦皮啶(8)、异莨菪内酯(9)、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10)、6,7-二羟基香豆素(11)、丁香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3,4-二羟基苯甲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没食子酸-3-甲基醚(16)、没食子酸(1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水栀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萝藦科白叶藤属白叶藤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羟丙基葡萄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叶藤乙醇提取液的三氯甲烷部分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8-羟基松脂素(2),丁香脂素(3),horsfieldin(4),(-)-蛇菰宁(5),ficusesquilignan A(6),ficusesquilignan B(7),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8),7-羟基-6,8-二甲基香豆素(9),藤菊黄素(10)和methyl sinap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叶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东北铁线莲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雪  李秉轲  杨敏  杜琳  陈聪地  杨帆  杨鸿均 《中草药》2019,50(16):3753-3759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及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对东北铁线莲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从东北铁线莲中共分离得到10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威灵仙皂苷L(1)、clematichinenosideA(2)、clematochinenoside F(3)、clematernoside A(4)、clematichinenoside B(5)、clematichinenoside C(6)、clematomandshurica saponin B(7)、clematomandshurica saponin D(8)、clematomandshurica saponin C(9)、huzhangoside B(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萌发对酸枣仁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干燥的酸枣仁芽粉碎后石油醚浸泡提取,除去油脂类成分,残渣干燥后再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得酸枣仁芽甲醇浸膏,将浸膏溶解,采用硅胶,C_(18)反相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酸枣仁芽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枣仁皂苷B (1),酸枣仁皂苷D (2),酸枣仁皂苷A (3),白桦脂酸(4),白桦脂醇(5),羽扇豆醇(6),麦珠子酸(7),美洲茶酸(8),齐墩果酸(9),熊果酸(10),木兰花碱(11),荷叶碱(12),当药黄素(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酸枣仁芽中分离得到。经对比,发现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与传统药用部位种子相似,主要为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为酸枣仁芽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滇川翠雀花中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琳  单连海  高峰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18,49(8):1773-1778
目的对滇川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ODS、氧化铝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手段以及文献对比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川翠雀花中共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13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翠雀亭(1)、翠雀它星(2)、delbonine(3)、delbotine(4)、牛扁碱(5)、翠雀灵(6)、德尔瓦印A(7)、德尔瓦印B(8)、德尔色明甲(9)、氨茴酰牛扁碱(10)、拉翠碱A和B(11)、shawurensine(12)、甲基牛扁碱(13)和1个异喹啉类生物碱S-glaucine(14)。结论 14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