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羟考酮是目前唯一纯阿片μ、κ受体双重激动药,对内脏痛治疗独具优势[1]。已有大量的文献针对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术后疼痛的研究,而对于羟考酮在腹腔镜手术对气腹所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对比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羟考酮是一种阿片类双受体激动药,分别通过μ阿片受体和κ阿片受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平滑肌,从而发挥镇痛作用。该药通过激动平滑肌κ受体,参与内脏痛的调控,在缓解内脏性疼痛方面相比于单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优势[1]。有研究[2]在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发现,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患者术中轻度低氧血症发生率以及丙泊酚追加率低于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08—2020-06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00例,年龄1~12岁,男87例、女13例,体质量10~42 kg,SAS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70~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使用芬太尼2.0mg、舒芬太尼150μg和羟考酮40mg行PCIA。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术后48h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羟考酮使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发生POCD。结果术后48h内三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术后7dMMSE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术后7dPOCD分别有15例(37.5%)、13例(32.5%)和7例(17.5%),羟考酮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对89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89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3~6min,平均4min。13例患儿存在对侧隐性疝,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阴囊积气病例。结论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预计困难气道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两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2μg·kg~(-1)·h~(-1)维持,舒芬太尼组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羟考酮组静注羟考酮0.08mg/kg。监测患者用药及插管期间HR、MAP和SpO_2变化,并记录插管前Ramsay评分以及插管后PETCO_2和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及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静及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患者静注后SpO_2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气管插管后PETCO_2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痛、镇静效果良好,与舒芬太尼相比,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复苏质量、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后2、6、24 h,观察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术前麻醉诱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具有复苏效果好,可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阿芬太尼组(50例)采用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组(50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50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呛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及苏醒期的儿童疼痛评估量表(CHEOPS)评分。 结果阿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分别为100.00%、98.00%、98.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16.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1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30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而阿芬太尼组高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及苏醒期,阿芬太尼组的呛咳评分及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CHEOPS评分稍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有利于维持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良好,并有效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呛咳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孔一针法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传统术式(开放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7例,并与同期45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腹腔镜组采用两孔一针法经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经腹股沟外环处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3±4)min vs(26±4)min,t=16.674,P0.001]、术后应用止痛药比例低[0%vs 10%,χ~2=8.312,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1.2±0.4)d vs(1.8±0.5)d,t=4.979,P0.001]、住院费用高[(6473±1193)元vs(3122±1018)元,t=-13.724,P0.01]。2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结论两孔一针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目前国内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最佳的术式之一[1],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龙翔  查宁晖  曾萍  龚园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263-1266

目的 比较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38例,男31例,女7例,月龄12~72个月,ASA Ⅰ级。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F组,n=19)和阿芬太尼组(AF组,n=19)。AF组采用阿芬太尼10 μ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阿芬太尼0.8 μg·kg-1·min-1维持麻醉;SF组采用舒芬太尼0.3 μg/kg诱导,术中持续泵注0.9%生理盐水。两组肌松药物和七氟醚用量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气腹建立时的HR和MAP;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记录在PACU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等级;记录入PACU时、入PACU后30 min、出PACU即刻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与SF组比较,AF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HR、MAP、拔管时间、PACU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等级和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患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诱导与维持,血流动力学波动小。阿芬太尼10 μg/kg诱导时患儿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4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诱导满意后置入喉罩,术中两组均吸入1.0%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25μg/(min·kg)和丙泊酚40—60肛g/(min·kg)维持麻醉,芬太尼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0—60μg/(min·kg),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人后2min(T2)、放气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毕拔出喉罩时间、复苏时间。结果2组麻醉诱导后MAP均下降,芬太尼组更加明显(P〈0.05)。瑞芬太尼组喉罩拔出时间和复苏时间[(6.3±2.2)、(14.5±5.4)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2.5±4.2)、(20.4±6.4)min](t=-8.662、-5.382,P=0.000、0.000)。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进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缩短复苏时间,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306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对影响患儿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6例患儿(401侧)中,13例复发,复发率为3.24%。单变量分析显示,斜疝患儿的年龄、内环口直径和结扎线的选择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有关(χ~2=6.275、9.145、11.371,P=0.043、0.010、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用可吸收线结扎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6,95%CI=1.432~8.389;OR=1.988,95%CI=1.237~3.194;OR=1.089,95%CI=1.015~1.168,均P0.05)。结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可吸收线的使用是导致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应考虑改良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加强术后监护,并避免使用可吸收线,减少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5-01—2017-01间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2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手术(A组)、疝气针+腹腔镜(B组)、腹腔镜(C组)各30例.A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下行疝气针无损伤腹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利用自制带弧形送线针及弹簧夹线针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15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50例患儿中男115例,女35例;8个月~12岁,平均(2.0±0.5)岁。其中单侧130例、双侧20例;术前明确诊断10例,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15例。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2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已经获得成功,并将成为新的经典术式[1].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总结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122例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整体护理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5~8 min(平均6 min),双侧10~15 min(平均12 min)。有20例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存在隐匿性疝,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5个月,无精索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线结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有2例复发,其中1例为单侧疝,其腹膜皱褶严重;另1例为巨大单侧疝,其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形成瘢痕疝囊。结论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不仅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而且安全、疗效确切、更加美观、手术时间亦无增加,更加节省人力,优于传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远期疗效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和大宗病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苏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2例患儿出现躁动,5例患儿出现呕吐,1例患儿发生舌根后坠,2例发生寒战,6例体温不升,2例,切口渗血,经加强护理均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80例小儿腹腔镜下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复发情况经Logistic回归模型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主要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疝囊部位、疝环口直径等因素。 结果有8例患儿在术后3~12个月发生复发情况,复发率为4.44%,且复发的患儿年龄均≥5岁;分析结果表明斜疝患儿年龄、结扎线类型及内环口直径均是其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为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腹腔镜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时不宜选择可吸收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