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对高能电子线一次大剂量照射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6~8周健康雄性NIH小鼠,左后肢大腿外侧皮下接种小鼠S-180纤维肉瘤细胞或小鼠肝癌细胞,一周后选择肿瘤大小一致的小鼠40只,按是否接受高能电子线照射、给予人参皂甙方式等分为5组(8只小鼠/组)进行研究。接种后10d肿瘤局部高能电子线照射剂量为20Gy,人参皂甙腹腔注射剂量为50mg/kg。观察指标包括小鼠体重、肿瘤组织微循环变化、抑瘤率、生存率及肿瘤组织光电镜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荷瘤存活期19~25d,瘤重(2.7±0.21)g,微血管直径15~20um,体重(30±2.83)g。单纯人参皂甙组:荷瘤存活期21~27d,瘤重(1.9243±0.2)g,抑瘤率28.39%(P0.05),体重(31.0±1.85)g。单纯放疗组:荷瘤存活期25~34d,瘤重(0.68±0.13)g,抑瘤率74.88%,体重(27.9±1.89)g,微血管直径18~22um。照射前后均给予人参皂甙组:荷瘤存活27~37d,瘤重(0.86±0.1)g,抑瘤率67.91%,体重(32.1±2.3)g,血管直径15~20um。照射后给予人参皂甙组:瘤重(0.55±0.1)g,抑瘤率79.53%,体重(29.8±1.8)g,血管直径16~22um。实验结果提示人参皂甙用于实验小鼠肿瘤的放射治疗时,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生存率,增加体重,对肿瘤放射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术前短时间给予人参皂甙可减少高能射线早期辐射损伤,其微循环改变较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证明,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其机理可能与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液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冠脉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试图进一步阐明它对实验性心肌梗死保护作用的机理,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 药物丹参注射液由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每支2ml,相当于丹参3g。2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雌雄不拘,体重10~20kg,平均(14.1±2.8)kg。3 方法将上述犬随机分成丹参处理组(D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 组),每组6只。在戊巴比妥钠(30 mg/kg 体重)静脉麻醉下,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于左侧第五肋间开胸,剪开心  相似文献   

3.
李国信  夏素霞  甘雨  唐思  张世良  张宏 《中成药》2011,33(2):236-240
目的:研究生脉拆方系列注射液人参皂苷Rb1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和交叉试验,应用LC/MS/MS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并用DAS ver 2.1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人参皂苷Rb1线性范围为0.002 36~9.45 μg/L,方法回收率在73.31%~100.12%,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4种生脉拆方注射液(生脉、参麦、参味、红参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如下:(45.63±11.85)、(40.48±11.76)、(32.31±12.60)和(28.37±8.87)h.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测定;4种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房室模型;复方与单方注射液的人参皂苷Rb1的t1/2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复方配伍影响其在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显示了药物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脉及其系列拆方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法给药,进行交叉试验,清洗两周,给药剂量1.6mL.kg-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和Re浓度,并用DAS ver 2.1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人参皂苷Rg1和Re线性范围分别为1.27~1018.00μg.L-1和1.25~1002.00μg.L-1,方法回收率在74.39%~88.08%和78.57%~104.98%,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其中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95±0.73)、(0.74±0.57)h;t1/2为(1.63±1.12)、(2.22±1.34)h;Cmax为(297.28±144.90)、(485.90±471.30)μg.L-1。AUC0-t为(433.87±247.65)、(1163.07±1188.78)μg.h.L-1;AUC0-∞为(442.34±248.10)、(1180.56±1202.42)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和Re浓度的测定。4种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房室模型,各制剂之间药动参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脉及其系列拆方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法给药,进行交叉试验,清洗两周,给药剂量1.6mL.kg-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和Re浓度,并用DAS ver 2.1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人参皂苷Rg1和Re线性范围分别为1.27~1018.00μg.L-1和1.25~1002.00μg.L-1,方法回收率在74.39%~88.08%和78.57%~104.98%,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其中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95±0.73)、(0.74±0.57)h;t1/2为(1.63±1.12)、(2.22±1.34)h;Cmax为(297.28±144.90)、(485.90±471.30)μg.L-1。AUC0-t为(433.87±247.65)、(1163.07±1188.78)μg.h.L-1;AUC0-∞为(442.34±248.10)、(1180.56±1202.42)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和Re浓度的测定。4种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房室模型,各制剂之间药动参数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中枢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抗疲劳机制.方法 采用70%中段小肠切除端吻合术法建立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术前将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b1(10 mg/kg)组,每组再按术后第1、3、7、10天各时间点分为4小组,术前1h给药,连续给药至各小组相应时间点.术后第2~7天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第1、3、7、10天检测大鼠最大抓力及脑内丙二醛(MDA)的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最大抓力在第3、7、10天明显下降(P<0.05),在水迷宫实验中总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b1组大鼠上述行为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内MDA的量、SOD活性在术后第1、3天明显上升(P<0.05),GSH-Px活性在术后第7天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b1组大鼠MDA的量明显下降(P<0.05),SOD、GSH-Px活性明显上升(P<0.05).电镜观察可见人参皂苷Rb1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 手术导致中枢氧化应激状态改变,人参皂苷Rb1可通过增强中枢抗氧化酶活性减弱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中枢神经元,这可能是其抗术后疲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参皂苷Rg3和其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h2血浆药物测定方法,探讨它们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采用交叉给药设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Wistar大鼠单次单剂量灌胃人参皂苷Rg3(50 mg/kg)后的血液中人参皂苷Rg3和人参皂苷Rh2的浓度,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人参皂苷Rg3后,人参皂苷Rg3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81.55±24.57)mg/L,t1/2(4.27±1.35)min,AUC0-t(219.25±81.38)mg·min/L。人参皂苷Rh2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同样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6.17±1.34)mg/L,t1/2(3.25±0.17)min,AUC0-t(11.48±3.72)mg·min/L。结论:人参皂苷Rg3口服灌胃后,虽然在大鼠体内可以代谢为人参皂苷Rh2,但是人参皂苷Rh2在体内的量远小于人参皂苷Rg3。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拟研究丹参对新西兰兔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有无影响,并探讨血浆 NO、ET 水平与皮瓣微循环血量的关系,以揭示丹参改善皮瓣微循环的机理。材料与方法1 药物及试剂 15%丹参注射液由丹参粉针剂配制而成, 每支400mg,哈尔滨中药三厂生产;0.9%生理盐水,广州珠江医院生产;ET、NO 试剂盒均购于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式健康新西兰兔18只,平均体重为(2±0.25)kg,6月龄,雌雄不限,第一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随机分成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9只。两组分别于术前2h 及术后即刻经耳静脉注射配制丹参注射液和同容量生理盐水,均按10mg/kg 给药。  相似文献   

9.
丹参注射液对兔骨关节炎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兔膝关节炎软骨的影响 ,探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丹参注射液局部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兔膝关节腔内注入木瓜蛋白酶造成骨关节的病理模型 ,并用丹参注射液兔膝关节内注射 ,用药 6周后取材 ,切取股骨内髁做光镜及电镜观察 ,按Mankin法进行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发现丹参组兔膝软骨细跑破坏程度明显低于造模组 (P <0 0 1)。结论 :丹参注射液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地防治实验性骨关节炎 ,其方法简单 ,见效快 ,无副作用 ,在临床易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失血性休克犬血清自由基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制备犬失血性休克病理模型,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在5.33 kPa以下,然后给予PDS 12.5,25 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MT)1mg/kg,均静脉滴注。观察血清氧自由基活性及心肌细胞电镜改变。结果:PDS能明显增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结论:PDS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失血性休克犬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 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大鼠肾组织转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的影响。方法:将4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模型组、丹参提取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MsPGN模型。丹参提取物组按丹参5 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缬沙坦组按缬沙坦0.01 g/(kg·d)的剂量溶于温水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给予等量温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后处死大鼠。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p38 MAPK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和p38MAPK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TGF-β1和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6周和12周缬沙坦组、丹参提取物组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TGF-β1和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丹参提取物组TGF-β1和p38MAPK mRNA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的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p38MAPK蛋白和mRNA水平,抑制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丹参大输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受益  戴瑞鸿等 《中成药》1996,18(12):23-25
为比较二种丹参注射液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作用,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据是否应用,丹参大输液或等量丹参安瓿制剂经稀释静滴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0),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和其他治疗等方面均相仿。结果显示2组在抗心绞痛症状疗效(90.0%vs90%)和心电图疗效(60.6%vs56.7%)相当,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的减少,心电图ST段压低及心肌总缺血负荷的改善,全血和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别显著(P<0.05)或更小),但各参数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别(P均>0.05)。2组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从治疗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看,则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差异性炮制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变化。方法:选取和制备炒丹参、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随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种丹参炮制品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酒丹参炮制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醋丹参位列第二,按照醋丹酚酸B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生丹参、米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结论: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较差,通过乙醇以及酸性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丹参对猫丘脑后核内脏痛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细胞外微电极方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研究了丹参对猫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放电(内脏痛放电)的影响。观察到丹参能抑制丘脑后核内脏痛放电,但直接作用于神经干不能阻断其兴奋传导,表明其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  相似文献   

16.
C Liu  W Shi  L Sun  Q Zheng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112-5, 128
Extracellular microelectrode method and stereotaxic technique of brai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on the discharges of visceral pain in the posterior nucleus of thalamus(po)in cat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adix Salvia Miltiorrhizae inhibited the discharges of visceral pain in po,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acts directly on the peripheral nerve trunk and cannot block its exciting conduc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is exerted v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DPPH·法,测定云厚朴SFE-CO2萃取液、乙醇提取液和大紫丹参水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方法 通过在样品中加入DPPH·,测定吸光度的改变,计算清除率%和C5o.结果 云厚朴SFE-CO2萃取液C50=4.83 μg/mL,云厚朴乙醇提取液C50 =4.171μg/mL;尚未达到C50时,大紫丹参水提取液的清除曲线就趋于平缓.结论 云厚朴SFE-CO2萃取液、乙醇提取液和大紫丹参水提取液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大紫丹参水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评价丹参根与根茎和茎叶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5%葡萄糖水、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对照组,黄葵胶囊对照组,丹参根与根茎及丹参茎叶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给药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技术分析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厄贝沙坦组、黄葵胶囊组、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及丹参根与根茎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结构接近正常组。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各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粪便菌群多样性,以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大鼠粪便中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现差异菌群。在科及属分类的菌群中,双歧杆菌属、Turicibacter、消化链球菌科、脱硫弧菌属、SMB53在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呈现上调趋势,乳酸杆菌属、梭菌属、理研菌科、瘤胃菌科在模型组呈现下调趋势。各组药物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以上肠道菌群在模型组中的相对丰度。该实验研究结果为丹参的资源化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Hyperlipemiaisoneofthecommondiseasesinclinic.Weadoptedpoint-injectionofRadixSalviaeMiltiorrhizaeinjectiototreatitandachievedsatisfactoryresults.Itisreportedasfollows:CL1NICALMATERIALSSixty-fivehyper1ipemiain-patientsandout-patientsweresubjectedtothisstudy…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高剂量(1:1)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 ,α1-MG)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淤24 h尿蛋白和α1- MG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和α1- MG均明显升高(〈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和α1-MG明显降低(〈0.05);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0.05),各剂量组之间α1-MG差异无显著性。于HE染色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评分明显减少(〈0.05)。盂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具有明显有升高趋势,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颗粒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黄芪丹参(1:1)颗粒药对可以保护UUO大鼠肾小管功能,一定程度改善UUO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可以干预UUO大鼠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