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亡意味着生命终结 ,是生物个体生命进程的自然规律和最终结局。机体内的细胞也是要死亡的 ,近年的研究发现 ,细胞死亡有其规律可循。在多细胞生物体中 ,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细胞坏死或意外性死亡 (necrosis or accidental cell death) ,是指在外界致病因素强烈刺激下细胞急速的被动性死亡 ;另一种称为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 (apoptosis orprogrammed cell death) ,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 ,遵循一定的程序 ,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死亡方式。坏死和凋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死亡过程和生物学现象 ,在形态学、生物…  相似文献   
2.
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汪道文,吕家高,陈桂玲,陆再英(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30)1994年2~10月收住我科或在急诊科治疗的10例病人,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9~68岁,入院时或住院过程中出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对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酶代谢途径及其产物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陆续发现并证实经此途径产生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存在房室旁路的患者,偶于1次心房激动后,冲动相继经旁路与正常传导系下传心室,致2次心室激动,形成心室双重反应,迄今此现象报道极少。现将我们在电生理检查中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电生理检查,常规心电图有典型Kent型预激综合征(附图A),心肺其它检查未发现异常。S_1S_2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心外因素——神经因素所致的心肌复极异常进行了较详尽的讨论.神经因素导致的心电图改变有以下几种形式:(1)Q-T间期延长.(2)T波高耸或深倒置.在同一种疾病可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异常T波;T波双相的程度超过正常限度或持续存在.(3)外膜型复极异常,T波终末部倒置伴有ST段轻度上升.内膜型则T波终末前部倒置伴有ST段下降.脑血管病变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出血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其心电图变化也以Q-T间期延长为主,并有T波高耸或深倒置.临床健康者心电图上ST段和T波异常常可造  相似文献   
6.
7.
应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家兔在体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 ,并与经典的心内膜电极、心外膜吸附电极和三层独立电极记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①应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家兔在体的三层心肌MAP形态及时程与经典的记录结果相近 ;②在心动周期 (CL)为 30 0ms时 ,三层心肌的MAP复极达 90 %的时程 (MAPD90 )无显著差异 ,当CL为 80 0ms时 ,家兔心外膜心肌 (Epi)、中层心肌 (M)和心内膜心肌 (Endo)的MAPD90 分别为 2 15± 18,2 6 2± 16 ,2 16± 12ms,M与Epi及Endo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n =8)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34± 3ms。结论 :应用复合电极同步记录在体心肌跨室壁三层MAP是可行的 ,家兔心脏跨室壁心肌电生理在正常心率时无明显差异 ,而当心率减慢时则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皮肌炎并横纹肌溶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DM)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 ,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发病率不高 ,只有类风湿关节炎的 1/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1/ 3[1] 。重症患者 (合并横纹肌溶解 )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皮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国内外少见报道 ,本文报道一例并复习文献。患者 :男性 ,31岁。因发热、皮疹 10d ,进行性肌无力7d ,于 2 0 0 0年 5月 4日入院。 2 0 0 0年 4月 2 3日出现手腕、踝部小疱疹 ,搔抓破溃后融合成片 ,次日畏寒发热 ,体温 39℃ ,并感乏力 ,但可上楼。…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上QT离散度 (QTd)是否可以反映区域性的心肌复极差异。方法 正常对照 (对照 )组和心肌梗死 (心梗 )组各有 12 0例 ,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人工测量各导联QT间期 ,计算QT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心梗组QTd明显增加 ,分别为 (5 6 3± 17 8)ms与 (10 0 9±5 4 3)ms,P <0 0 0 1;但两组之间存在很大交叉 ,无法确立参考值。最长QT和最短QT在两组的导联分布呈现一致趋势。心梗组全部 12导联QT间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平均QT间期分别为 (397 0± 4 6 8)ms与 (36 7 3± 2 2 8)ms ,P <0 0 0 1。不同梗死部位各亚组之间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 =0 6 36 ) ,未见到与梗死部位相关的区域性QT间期改变。结论 QTd增大常与QT间期延长同时出现 ,QTd增大从整体上反映了心肌复极异常 ,但是不能代表心肌复极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4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小量ATP(5~15mg/次)和常量异搏定的复律效果及副反应,发现最佳量ATP既保留了良好的疗效,又基本消除了常用量(20~40mg/次)的副反应,其效果略优于异搏定;最佳量存在个体性差异,67.4%的患者为10mg/次,21%为<10mg/次,11.6%>10mg次(大概在15mg/次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