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 1995年美国 ATS制定的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 ,其程度呈进行性发展 ,可能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部分表现是可逆的〔1〕。1996年在西班牙 COPD研讨会上 ,曾有人提出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哮喘时可称之为伴重叠综合征的 COPD(COPD overlapsyndrome)〔2〕 ,而不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这种观念上的更新也提示在 COPD合并哮喘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气道炎症 ,缓解气道高反应性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将探讨 6 0岁以上 COPD合并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1 材…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炎症和进行性气流阻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1〕。白细胞介素(IL)-17在COP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IL-17能诱导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等因子的产生〔2〕,这些细胞因子又可趋化和调控中性粒细胞,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在气道内募集和激活,加重气道炎症。他汀类药物是当前最强效的降胆固醇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治疗等。近年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1,2〕。本文就近些年关于COPD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一综述。1 COPD与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研究1.1白细胞介素(IL)与COPD1.1.1 COPD大鼠外周血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及IL-17、IL-6水平的变化陈宁等〔3〕证实香烟暴露至使COPD大鼠气道  相似文献   

4.
赵子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101-41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1,2〕。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另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及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气道炎症、气流受限、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和气道结果的改变均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而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是COPD的主要治疗手段,以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DP)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反复发作,在呼吸道急性感染等诱因的作用下,可导致COPD急性发作,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创通气是通过无创呼吸机加压通气,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1〕。呼吸道黏膜炎症因子浸润是导致COPD患者气道痉挛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态也是缓解呼吸衰竭病情的关键〔2〕。舒利迭为沙美特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近期的研究表明,慢性气道炎症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效控制COPD慢性气道炎症是COPD防治的关键。因此,选用药物防治COPD慢性气道炎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红霉素在COPD中的应用近年来红霉素(EM)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的作用受到关注,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慢性气道感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临床资料证实;红霉素在防治COPD慢性气道炎症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洋  施广霞 《国际呼吸杂志》2005,25(10):730-7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缓慢进展、渐进加重的肺部疾病。气道慢性炎症,特别是中小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变特征。COPD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诱导、相互调节而发生发展的,最终导致气道结构的重构和气流阻塞的形成,在COPD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炎性细胞趋肺的过程又有赖于多种趋化因子的参与方可完成。很多学者认为趋化因子在COPD患者气道炎症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COPD气道炎症特点研究的逐渐深入,趋化因子日益成为COPD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趋化因子在C…  相似文献   

9.
先天免疫与COP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COPD)球防治创议(GOLD)”和2002年我国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COPD制定了新的定义,认为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定义突出了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和气道的炎症特征,当各种有害颗粒或气体进入气道后,首先引发气道上皮的防御反应,导致多种炎症细胞的集聚活化,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作用于各种气道结构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基质细胞等,发生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2〕,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在工业国家成人发病率大约在5%~15%〔1〕。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COPD是引起死亡的第6大病因〔2~5〕,并且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1年底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1〕),对COPD的定义进行了更新。营养不良也是COPD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2〕)。由于研究的方式、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当前COPD营养不良在流行病学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国内外关于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发病率在20%~71%~(〔2~4〕)。Congleton~(〔5〕)采用理想体重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征是呼吸道气流限制及不可逆改变,导致肺功能减退〔1〕。COPD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晚期患者治疗困难〔2〕。支气管扩张剂可使肺功能改善〔3,4〕,但其并不能改变COPD的基础炎症性损害。COPD患者吸入激素可降低急性恶化发生〔5,6〕,但未证明能够阻止肺功能减退。磷酸二酯酶(PDE)-4是环磷腺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包括平滑肌、促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7〕。在这些细胞内环磷腺苷活性下调,  相似文献   

13.
刘志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06-290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高代谢状态和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释放,最终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具有不可逆气流受阻特征的疾病状态,通常是进行性发展,并伴有气道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反复感染是加重气道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COPD急性加重时约80%患者达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并SIR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COPD并SIR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泡巨噬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泡巨噬细胞 (AM)在气道内分布广泛 ,功能多样。其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蛋白酶 ,参与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道免疫炎症性反应并在肺气肿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对COP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普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早期临床表现为黏液高分泌。有研究发现,黏液过度分泌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下降相关。现已知,黏蛋白MUCSAC和MUC5B是人类气道黏液的主要成分。核因子-κB(NF-κB)是多种重要前炎因子的转录酶活因子,在炎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检测经中度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人群气道上皮黏蛋白MUC5AC基因表达,探索其与NF-κ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趋化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缓慢进展、渐进加重的肺部疾病。气道慢性炎症,特别是中小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变特征。COPD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诱导、相互调节而发生发展的,最终导致气道结构的重构和气流阻塞的形成,在COPD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炎性细胞趋肺的过程又有赖于多种趋化因子的参与方可完成。很多学者认为趋化因子在COPD患者气道炎症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COPD气道炎症特点研究的逐渐深入,趋化因子日益成为COPD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趋化因子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余春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88-3289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增高〔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改善肺通气,阻止气道阻塞继续进展,其作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显示气道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白三烯B4、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基底细胞间黏附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并影响气道炎症的发生.认识COPD炎症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能对COPD发生机制的探讨和临床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是一种多功能核转录因子,能调节多种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黏附分子及蛋白酶类的基因转录过程,从而控制它们的生物合成.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致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最常见的病因.COPD是一种以气道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疾病,气道炎症是COPD重要病理基础,而且在肺血管重构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肺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通过阐述核因子κB、COPD气道炎症、肺血管重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对COPD继发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泡巨噬细胞(AM)在气道内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其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蛋白酶,参与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道免疫炎症性反应并在肺气肿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对COP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