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加强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为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制订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模式,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结果与结论完善高危药品的使用和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相关认识、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等,可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分析,提供用药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影响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常见原因,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一系列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通过管理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结论加强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与使用,能有效防范用药差错的发生,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探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加强高危药品防范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介绍高危药品背景及管理现状,分析高危药品风险点,结合医院管理实践,探讨高危药品管理模式,规避用药风险相应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对高危药品各个环节管理,提高医院药物治疗安全性,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高危药品在住院药房的管理进行规范,保障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并查阅文献搜集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和策略,建立合理的住院药房管理模式。结果 对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信息化管理和业务学习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水平。结论 实行的多项举措能明显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提升住院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1):4391-4393
目的:降低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中高危药品的调配风险。方法:介绍我院PIVAS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成立高危药品风险控制小组、建立高危药品目录、除配送成品外的PIVAS工作全由药学专业人员承担、高危药品使用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环节并强化临床药师的参与等。通过统计近3年PIVAS发生的差错及不良事件评价管理效果并总结经验。结果与结论:2012-2014年,我院PIVAS与高危药品相关的差错发生率低(0.009‰、0.004‰、0.002‰)且逐年减少,由2012年的8件减少为2013年的3件、2014年的2件;其中加强核对、加强新进人员的操作训练、PIVAS人员实现药学专业化及建立高危药品的警示标识对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和切入点,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开设用药安全宣传栏及安全用药教育,介绍常用高危药品种及注意事项,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我院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加强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结果 我院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降低了高危药品在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结论 在目前"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合理安全用药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医疗机构内对高危药品实施针对性管理.建议各医疗机构制定本机构相应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制度,以提高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内外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加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高危药品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危药品的概念、管理现状、JCI标准对高危药品的要求、实际应用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应重视高危药物的管理以及风险的防范,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使用流程;强化医药护的高危药品专项培训,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结论高危药品使用不当将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通过加强高危药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医药护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结合医院管理实际,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总结应用后的体会。结果与结论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实施,应结合医院实际,确定高危药品品种,设定专区专柜,完善药房药品货位标识,落实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建立高危药品的信息化网络,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摘 要:危药品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对于高危药品风险和管理的研究是近年来医院药学的热点领域。本综述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外与台湾地区关于高危药品的相关外文文献,从高危药品的定义分类、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等角度介绍了其他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医疗机构对于高危药品风险因素与管理的研究进展。从提高执业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规范高危药品的调配使用、升级硬件和软件、加强高危药品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高危药品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褚旭莹  孙恺 《海峡药学》2011,23(9):242-244
目的探讨我院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方法,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制定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结果我院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结论在目前药物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医疗机构内对高危药品实施针对性管理。以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提高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的方法。方法:明确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以管理干预前后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调查的结果进行管理效果评价。结果与结论: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医务人员不熟悉高危药品的概念和分类,未制订高危药品的目录、管理制度和措施、特殊标识等;针对上述问题分别制订相应措施,包括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确定最需加强管理的高危药品、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等;调查结果表明多项认知指标在管理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进。结合高危药品的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并减少由此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药品DDC保持不变;中药注射剂几乎全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成药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07 - 2009年中成药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计算药品用药频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在我院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在前20位中有12种为心脑血管用药,其余8种为六味地黄丸、抗感冒、抗炎等中成药...  相似文献   

14.
常瑛  贾王平  陈苏宁  冯娟  赵培西  田云 《中国药房》2012,(43):4105-4108
目的:为我院中成药的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中药房2007-2011年泌尿外科中成药的销售数据,对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年内我院泌尿外科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较快上升趋势,DDC在20元以下的品种占多半。结论:我院泌尿外科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药品供应物流管理模式应用于我院门诊药房后对工作流程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药品保障中心依托HIS系统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药品供应物流保障系统,对比三种药品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应用的工作效率。结果:应用该模式能减少药房内部非增值劳动,减少药品库存数量,缩短药品供应周期,并保证HIS入库及时准确。结论: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门诊药房的库存管理,但系统仍需技术支持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指导基本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高医院基本药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调取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上我院2010-2012年的基本药物采购数据,筛选出中成药部分,对其品种、类别、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随机抽取2010-2012年我院门诊药品处方1 500张(每年500张),统计中成药类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比例和处方平均金额等情况。结果:2010-2012年,我院中成药类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采购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采购金额按剂型分类以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类别以祛瘀剂所占比例最大,单品种以注射用血栓通的采购金额最大;抽查的门诊处方中,中成药类基本药物平均使用金额比例接近10%,其中内科使用频率最高。结论:我院中成药类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偏低,尚未达到国家和广东省的要求,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8-2011年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了解该类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用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和科室用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用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类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相对固定,在临床各科室的用药集中度相对较低。结论: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院门诊消化系统用中成药的品种是表能白鲁满足临床需求.医院应注亏会理用菇以操瞳临康用菇柏害今、右特弄口绨津  相似文献   

18.
王龙飞  曾友志  李林 《中国药房》2011,(18):1642-1646
目的:探索医院高风险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提升临床药物安全应用和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高风险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提出高风险药品的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高风险药品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是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院通过制定高风险药品目录与高风险药品管理制度,并对其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了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了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碧华  穆林  金鹏飞  蔡小兵 《中国药房》2012,(39):3726-3729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和科室用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中成药的种类连续性较好,各类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相对固定,同时在临床各科室的用药集中度相对较低。结论:我院在用药品种的选择上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同时也兼顾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注重合理用药,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科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调查我院临床运用骨科中成药处方的实际情况,对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师、药师、中成药管理等因素是造成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加强中成药管理,提高医师、药师的执业水平,实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保障中戍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