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利 《药物与人》2014,(10):53-53
目的:掌握城区周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探讨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中心村作为调研观察点,每年开展螺情、病情等调查。结果:通过6年的疫情观察,中心村每年查出的钉螺面积时降时升,但均远远小于历史有螺面积,钉螺密度明显下降,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以及新发血吸虫病人,疫情呈“有螺无病”态势。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但出现血吸虫病病例或血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有钉螺孳生而无血吸虫病病人发现的现象存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局部地方。各地曾分别从血吸虫虫株、传染源和有螺环境等方面探索了这个问题。本研究于1983年4~10月对长期有钉螺孳生而未发现病人的安徽省当涂县丹阳公社山区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验室内对当涂丹阳山区钉螺(简称当涂钉螺)进行了生殖力和血吸虫易感性观察,并用本所饲养的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江滩阴性钉螺作对照(简称对照钉螺),对当涂钉螺和血吸虫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残存钉螺区域内反复进行巩固性查灭螺是控制钉螺繁衍,压缩有螺面积,直至消灭钉螺的根本措施。本文将以金华市婺城区部分地区开展巩固性查灭螺为实例,阐述其效果和对策。区域概况金华市婺城区共有11个乡镇(街道),205个流行村,流行人口32.5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944万m~2,历史累计病人25135人,其中晚血病人399人,属山丘型中度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四十多年的积极有效防治,于199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4.
嵊州市属山丘型地区 ,199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 ,部分乡镇每年均可查到活的钉螺。这是由于过去查螺时查漏或漏查 ,致使残存钉螺的存在及其自然增殖结果。本文就我市 1996~ 1998年经多级多层次查螺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以期吸取教训。调查方法根据不同应查环境采用 5~ 10m机械抽样加环境抽查 1框的方法 ,对 5年以上无螺的乡镇每年查 1/ 3村或每 3年查螺一次 ,对 5年内有螺乡镇进行多级多层次 (村专业队自查 ,乡镇专业队复查 ,市组织考核查 )查螺。市每年组织乡镇血防专职人员带队 ,以及不脱产查螺技术骨干组成 4~5个考核查螺组 ,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淮南地区尾蚴性皮炎感染状况。方法 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采用横断面调查以确定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 淮河水系存在尾蚴性皮炎,人群感染率为61.33%,与性别,下水次数无关。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中间宿主为耳萝卜螺,螺的尾蚴平均感染率为0.21%。结论 淮河水系有尾蚴性皮炎流行,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相似文献   

6.
三水县六和公社六和大队有16个生产队,1,874人,原有螺面积2,580亩,过去血吸虫病流行严重,耕作地区主要在密布钉螺的花鼓(土朗)和大步塘,血吸虫病人1,586人(其中历年脾切除者136人),血吸虫病患病率在85%以上。十多年来,六和大队人民在上级党委领导下,遵照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教导,大打“送瘟神”人民战争,1973年取得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胜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75年发现螺点3处,1.3亩,今年春季发现螺点1处,面积6分,未发现阳性螺。去年在重点河沟10处作  相似文献   

7.
杨滘大队地属珠江三角洲范围,过去曾有华支睾吸虫病发生。为摸清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及流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我们于1982年4月12~23日在该队作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8.
潮汕平原地区是我省最早发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之一。1908年Whyte对潮州病人进行调查,阳性率9.0%,乡民阳性率14%。解放后未进行调查。1983年对市郊六亩大队进行调查,确认我市有肝吸虫病疫源地存在。调查结果。1.第一中间宿主剖检纹沼螺418只,带尾蚴2只,阳性率0.48%。2.第二中间宿主查白鲩鱼44条,带囊蚴1条,阳性率2.27%;麦穗鱼22条,阳性9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因素的变化情况,掌握流行规律,我们在锡场公社建立了疟疾流行病学监测站,开展有关项目调查。监测区基本情况锡场公社位于河源县西部,新丰江水库内,有11个大队,一万人口。建库后除5个大队  相似文献   

10.
揭阳县近年来白喉发病数急增,局部发生流行。为调查白喉健康带菌与白喉流行的关系,我们于1975年4、9、11月份进行了调查。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在不同的季节,定点对健康人群作带菌调查。调查点分別在霖盘公社(流行区的联西、新联大队)和曲溪公社(非流行区的港畔、云南大队)。  相似文献   

11.
2000-2009年西昌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了解西昌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2009年每年春季开展钉螺调查,秋季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情调查,并开展化疗和灭螺等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0年的29.95%逐年下降,2009年未发现新病例;2000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6.67%,2002年以后年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0年的17500m2下降到2009年的4520m2;2000-2004年钉螺感染情况为0.07%0.29%之间波动,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西昌市2000-2009年血吸虫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Reported are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a 40-year programme leading to eradic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Guangxi, China, a large, poor autonomous region of the country that had the heaviest global burden of the disease. We used historical county data and maps showing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Oncomelania snails and the initial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nail occurrence and human infection. All annual county schistosomiasis repor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including information on snail abundance and infection, human and animal infection control, stool examinations and patient treatments, clinical and serology examinations, skin test surveillance, patient follow-up, patient treatments, animal examinations,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The findings bear witness to the laborious,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control programme and how it changed over the 40 years. Of note is the continual search for and treatment of cases, the killing of snails, and the permanent alteration of their habitats using mas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methods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programme has freed more than 10 million people from the risk of schistosomiasis and booste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alth. The persistence, good record keeping, evolving and locally flexible strategies, and the clear focus of the control programme were crucial to its eventual success.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对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传染源控制措施和巩固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2014年在湖北省选择8个行政村为研究点。每年开展钉螺调查,人群感染情况调查,耕牛感染情况调查。所有研究村均按照防治要求,实施以机械代替耕牛耕作措施。结果 2007-2014年,研究点的钉螺面积每年均维持在488 hm2左右。活螺平均密度呈波浪型变化,高点超过0.60只/0.1 m2;钉螺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07年与2014年相比,下降幅度为100%,2012-1014年连续3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人群感染率从3.52%(2007年)下降至0.48%(2014年),下降幅度为86.40%。耕牛感染率自2007年5.59%下降至2012年1.02%,随后连续2年均为0,2013和2014年,研究点发现饲养耕牛900头次。结论 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人群、耕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但是,由于钉螺孳生环境依然存在,钉螺密度未明显下降,并存在耕牛,仍然存在血吸虫病高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洞庭湖及长江中游5个湖沼型县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2个乡镇12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监测点,调查区域内的地理环境、人畜感染状况、家畜饲养方式、垸内外钉螺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2012-2013年5个县市共调查6~65岁常住居民119 708人次、耕菜牛(主要传染源)19 828头次、钉螺孳生环境10 646.22 hm2,至2013年,监测区域内人畜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85%和0.4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32.98%、64.55%和100.0%,疫情比往年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同年全国其他地区。影响血吸虫病的主要因素仍是敞放于有螺地带的家畜(R复相关=0.64,P<0.05)以及具有疫水接触频率高的职业人群(RR=1.75)。结论湖沼型地区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需继续加强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查治病、查灭螺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季然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1):13-14,17
[目的 ] 探讨江滩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易感地带灭螺费用和效益的关系。  [方法 ] 试区 1996~ 2 0 0 0年每年实施易感地带灭螺、螺情调查和人畜同步查治。平均每年易感地带灭螺投入氯硝柳胺 0 .96t ,经费 4.32万元。  [结果 ] 试区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徘徊不降的局面并无改观 ,钉螺面积增大 ,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反而上升。  [结论 ] 易感地带灭螺不宜每年进行 ,建议将灭螺经费投于健康教育、推广“以机代牛”、“以林代芦”和提高化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5年来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变化的特点。方法 收集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资料及近年流行区疫情报告资料,比较分析1998年后全国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回升特点。结果 2003年底报告资料显示,与建国初期相比,全国流行省、县、乡镇分别减少了42%、40%和53%;血吸虫病估计病例数较建国初期减少了92.74%;钉螺面积减少了73.56%。但全国推算慢性血吸虫病例数徘徊在80万左右,急性感染报告数以年平均25%上升;1998年以来钉螺面积净增加31321.5万m~2,全国7省20个纵向监测点内,30%、70%和35%监测点的人群、耕牛和钉螺的感染率分别出现上升趋势。湖区5省中有3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县(市、区)疫情分别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湖南省6个非疫区(株洲市3个、长沙市2个、桃源县1个)新发现钉螺,长沙市桔子洲头等I6个洲滩均有钉螺,并发生急性感染;已阻断传播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也发现大面积钉螺。长江中下游沿江的大中城市相继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新发病例。结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局部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回升明显,回升原因有环境生态变化、社会经济变化及预防控制力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自然生态环境下山区钉螺的世代交替情况.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选择四川省普格县境内的一块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随机抽样查螺,并观察钉螺交配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钉螺体型指标,经压螺鉴定死活后分框计数,随机抽样解剖钉螺确定性别构成.绘制活螺密度、钉螺体型均值、性别构成和交配对数的时间分布图,成螺和幼螺的时间分布图.结果 全年均有活螺存在,其密度呈现高和低的波动变化.三种体型均值表现出一致的时间变化趋势,呈现动态更替现象.幼螺全年存在,幼螺所占的比例从5月开始持续上升,在10月超过成螺成为优势螺.成幼螺存在循环往复的新老交替过程.钉螺各月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年4-6月钉螺交配对数较多,为其主要的繁衍期.结论 山区钉螺幼螺全年存在,除10月外的其他各月,成螺均为优势螺.山区钉螺存在一个循环往复的世代交替过程,该过程从5月开始,于10月完成,钉螺种群呈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庆市1995~2009年不同类型地区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流行特点,为制定急血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9年急血个案卡、急血报表、同期钉螺及感染螺分布等资料。结果 1995~2009年急血流行特点为:男:女=4.1:1,感染时间以6~8月份为主,急血潜伏期山丘地区较江洲、湖滩地区短3~4d,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份;感染方式7~14岁、15~24岁人群以消遣性为主;65.1%的急血病例分布在江湖洲滩地区;15年中因急血追踪发现有螺村38个,急血人数3人以下村数占总急血村数80.1%。结论安庆市急血以散发为主,洪涝灾害导致急血人数增多;6~10月份、7~14岁青少年、江洲湖滩地区分别为防控血吸虫急性感染的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应用遥感技术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GIS ,RS)快速确定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带及血吸虫病高危区域。方法 在鄱阳湖区内选择三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周围的洲滩 ,用传统方法进行螺情调查 ,卫星定位仪 (GPS)记录有钉螺点的经纬度。运用ERDASIMAGINE软件对鄱阳湖区枯水期的卫星专题制图仪 (TM)遥感片进行计算机非监督分类 ,校正植被指数 (NDVI)和穗帽湿度变换指数 (TC)模型计算 ,并对有螺点相对应TM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孳生与洲滩湖草的生长状况及湿度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现场调查的钉螺分布图 ,有螺点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的 6、7和 8类中 ,进一步模型分析表明 :有螺点主要分布在NDVI >110和TC在 - 10~ 3之间 ,其准确率达 95 %以上。结论 本项研究提示 :运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法可大致确定 6、7和 8类为有螺植被环境 ,然后通过NDVI >110确定植被优质区为钉螺的孳生环境 ,最后通过TC =- 10~ 3可确定钉螺最佳孳生地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高邮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新形势下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特别是湖沼型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对高邮市防治血吸虫病工作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和评价。结果:高邮市的“血防工作”实现了由传统“消耗型”向现代“开发效益型”的成功转变。结论:高邮市血防工作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血防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开发、灭螺、治水”相结合的防治策略,较好解决了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